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6-02 03:23:18云小红
智慧健康 2018年7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综合性

云小红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海西州人民医院,青海 海西 817099)

0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新生儿疾病,发生率高,主要机制为出生时间在28d以下的新生儿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上升所致。患儿临床体征包括巩膜、皮肤粘膜等位置出现黄染[1]。对于病理性黄疸,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受损影响,导致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生命构成威胁。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2-3]。我院在患儿蓝光治疗过程中融入全面综合性护理,效果显著,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4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其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16例。其中足月儿有24例,早产儿有20例。平均日龄为(4.3±1.1)d。患儿均予以蓝光治疗。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两组患儿基线数据(性别、日龄)相仿,检验显示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均实施蓝光治疗,选择光疗箱,蓝色荧光波长设置为427~475nm,单面光亮度设置为160W,双面光亮度设置为320W。一个疗程为3~5d。温度设置为30~32℃,湿度控制为55%~65%,光疗前配置一次性眼罩,穿着纸尿裤,防止受光照影响,患儿选择头侧平卧位。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对患儿实施常规输液护理等;实验组患儿实施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

1.2.1 光疗环境护理

将患儿枕骨作为中心,选择柔软的浴巾对角滚筒式卷好围成椭圆形鸟巢,下肢作为长轴,左右肩宽作为短轴,控制中断高为10cm,接口位置控制为5cm。将患儿置于保暖箱内部,头部垫置浴巾中段枕,浴巾接口位置围住患儿躯体以及四肢,确保浴巾以及机体之间存在3~4cm的空隙。每2h调整患儿体位1次。

1.2.2 饮食指导

结合患儿实际情况指导患者饮食,并实施母乳喂养护理。一般患儿哺乳次数需要每天6次以上。病情较轻可实施母乳喂养。若黄疸较为严重,则需要实施人工喂养。

1.2.3 抚触护理

对患儿相关部位(头面部、四肢、胸腹部、背部)进行抚触护理,保持动作轻柔,力度合适。同时对自身手部进行卫生清洁,修剪指甲。对头部、颈部、背部实施指揉法;对四肢进行挤捏法。患儿每天进食0.5~1.0h后予以1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持续10~15min,每个部位抚触动作要求在7次左右。抚触过程中对存在不适反应的患儿,需要及时终止抚触,并通知医师实施相应干预[4-5]。

1.2.4 心理护理

对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儿家属关于蓝光治疗的相关内容以及流程,并鼓励家属多予以患儿精神抚慰,使患儿安全感提高。对患儿家属存在的疑惑进行解释和说明,消除家属内心的顾虑以及紧张感,使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6]。

1.2.5 冷光源蓝光照射

对箱温进行调整,提高患儿舒适感以及蓝光治疗效果。环境气温较高,则选择产热较低的冷光源。选择波长较窄且产热较低的单色冷光源,避免对患儿体温造成影响[7]。

1.2.6 感染预防护理

患儿免疫力较弱,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脐带护理过程中要求每天均予以消毒,及时清除渗出液体,确保患儿脐部干燥。

1.2.7 药物护理

遵循医师处方以及医嘱合理控制药物剂量以及浓度,服药过程中保持箱温为30~40℃,之后抱起患儿,将患儿头部抬高,并予以药物治疗。同时对患儿予以观察,确定是否存在呕吐症状[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并予以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软件选择SPSS19.0,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且以率为表示形式;计量资料行t检验且以均数±标准差为表示形式。数据差异显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情况较理想,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比较(±s, μmol/L)

表1 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比较(±s, μmol/L)

实验组 22 治疗前 331.2±12.5333.5±11.6治疗后 166.5±10.5138.2±11.7对照组 22 治疗前 332.5±10.7334.5±10.9治疗后 218.2±10.0222.6±12.5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黄疸减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d)

实验组 222.02±0.215.21±1.15对照组 225.01±0.157.15±1.06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对患儿生长发育影响严重。患儿胆红素水平上升,高浓度胆红素进入血液并透过血脑屏障,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威胁患儿生命安全。蓝光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医疗手法的逐渐发展,也使得护理模式与时俱进[9]。

实际护理工作中,患儿缺乏安全感以及舒适感,四肢动作频繁且哭闹,难以实施护理工作。因此临床上需要考虑患儿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护理模式。通过构建“鸟巢”可模拟母体子宫使患儿感受到舒适感以及安全感,稳定了患儿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基于患儿机体情况对饮食予以指导,便于患儿排泄以稀释血液胆红素浓度。抚触护理过程中通过刺激患儿皮肤触觉感受器,使患儿产生生理性反射,便于消化系统能力提高,促使患儿排便[10]。

我院研究得出,实验组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可见,对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患儿实施全面综合性护理,可改善患儿病情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1] 王亚梅,张路.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8):20-21.

[2] 王存艳.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239-240.

[3] 郑凤钗.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5):90-91.

[4] 郭月梅.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J].药物与人,2014,27(11):210.

[5] 谢春莲.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29(38):174.

[6] 黄欣昱.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147-148.

[7] 林艳霞.综合护理干预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9):56-58.

[8] 白雪.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12):2198-2199.

[9] 仇苗苗.综合性护理干预配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9):11-12.

[10] 张敏,蒙好好,廖爱玲,等.全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2):26-29.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综合性
鲁晓岚:黄疸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34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6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8:32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