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胜 魏合伟 郑维蓬 刘治军 罗 天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东 广州510000)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一种炎性反应,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防治已然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难题。目前研究表明尚无确切的根治疗法[2]。本研究通过清热凉血方联合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依据美国风湿病协会对“痛风”制订的诊断标准[3](1997 版),中医则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痛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4]。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同意并自愿作为观察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接受治疗方案者。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及继发性痛风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合并有心血管、肺部、肝、肾、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剔除标准: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合并疾病;观察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进行治疗者;患者自行退出研究;患者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
1.2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广州中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门诊符合上述标准的63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男性30例,女性2例;年龄 21~68 岁,平均(39.70±12.20)岁;病程 5 d 至 16年,平均(5.00±1.10)年。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3例;年龄 19~62 岁,平均(39.50±11.60)岁;病程 7 d 至 18年,平均(6.00±1.90)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给予依托考昔片[5](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58)口服,每次60 mg,每日1次,至疼痛好转后停用。缓解期给予苯溴马隆(昆山龙灯瑞迪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41)口服,每次50 mg,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服用西药期间同时用凉性经筋通贴膏(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药剂科制剂室提供)外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8~12 h。治疗组同上述基础治疗,同时全程配合口服清热凉血方:蒲公英10 g,紫花地丁10 g,瞿麦15 g,茵陈 15 g,赤芍 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陈皮 10 g,黄柏10 g,知母15 g,甘草6 g。再根据不同证候加利湿、化浊、活血、健脾、益气、补肝肾等治疗。水煎内服,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刺激及酒味,避免劳累、受凉。
1.4 观察指标 1)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疼痛:不痛为0分;隐约疼痛(或)酸楚不适为1分;疼痛较重但可忍受为2分;疼痛剧烈无法忍受为3分。累计部位:未累及任何关节为0分;仅累及1个关节为1分;累及2个关节为2分;累及2个以上关节为3分。肿胀情况:关节无明显肿胀为0分;关节轻度肿胀为1分;关节显著肿胀为2分;关节高度肿胀为3分。皮肤颜色:局部皮肤颜色正常为0分;局部皮肤颜色淡红为1分;局部皮肤颜色暗红为2分;局部皮肤颜色焮红发亮为3分。关节功能:关节活动不受限,可做各种活动为0分;轻度受限,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可从事正常活动为1分;明显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为2分;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为3分。关节畸形:无关节畸形为0分;仅趾(指)关节肥大、变形为1分;腕、肘、膝、踝关节轻度肥大、畸形为2分;腕、肘、膝、踝关节显著肥大、畸形为3分。痛风石:无痛风石为0分;痛风石单发为1分;痛风石量≤3个为2分;痛风石>3个为3分。上述各项条目分数相加即为该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2)试验室指标。治疗前后血尿酸(BUA)、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测定,空腹采患者静脉血,采用尿酸酶法于治疗前后测定。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所确定的疗效标准。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BUA、ESR、CRP计数基本恢复水平,较治疗前改善>66.7%。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BUA、ESR、CRP计数有所下降,较治疗前改善>33.3%。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BUA、ESR、CRP计数较治疗前改善<33.3%。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临床疗效分析)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BUN、ESR及CRP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2周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均降低,治疗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ESR、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BUN、ESR及CRP 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严重程度积分、BUN、ESR及CRP 水平比较(±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分) BUA(μmol/L) ESR(mm/h) CRP(mg/L)治疗组 治疗前(n=32)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11.83±2.74 530.60±100.83 65.30±16.92 42.01±10.80 6.02±1.21*△ 406.02±94.45*△ 35.16±13.13△ 24.64±7.53△11.51±2.32 526.82±104.44 65.61±17.40 42.21±13.40(n=31) 治疗后7.22±1.60 457.41±102.70 40.62±15.02 28.22±8.81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共有3例(对照组2例,治疗组1例)贴敷膏药皮肤处有过敏反应,停止治疗1~2 d,外用地塞米松软膏及口服氯雷他定后缓解,改为每日贴敷4 h,未再次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口服中药发生恶心、呕吐、纳呆等反应,经暂时停药或减少给药剂量后症状均自行缓解,且仍能坚持服药而列入有效病例处理。
痛风性关节炎以第1跖趾关节多见,其次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病情反复发作,可发展成游走性关节炎,生化检查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偏高[7]。现代医学常选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药物甚至激素及排、抑尿酸药物如:苯溴马龙、别嘌呤醇等进行对症治疗,虽具有一时的消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较大[8],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肌肉、周围神经病变,肝肾功能异常。痛风的中医治疗包括中药内治法、外治法及针灸推拿等方法,不但临床疗效确切,而且副作用少,因此中医药在治疗痛风上具有较大的优势[9]。
痛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10],但对痛风的病因、病机目前仍无确切的定义。朱丹溪认为痛风患者素体血热为病理基础,当遇冷水、身处湿地、受凉或卧时受风则诱发痛风[11]。魏合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痛风的病因在于“热”,病机则为“血受热”,而“血受热而化浊毒”始终贯穿发病全程。急性期表现为实热证候,而间歇期则表现为 “余热内伏”的证候[12]。笔者根据其治疗痛风的经验,并结合广东地处于岭南地区,多湿热,且久病多瘀,认为痛风病因不外寒、湿、热、虚,其病机为寒、湿之邪阻滞关节,久则化热、生痰,壅滞关节,以致肿痛。笔者所用中药方—清热凉血方[13]为其临床经验方,组方为蒲公英、紫花地丁、瞿麦、茵陈、赤芍、白术、茯苓、陈皮、黄柏、知母、甘草等。蒲公英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症;紫花地丁长于退热,血热壅滞、红肿掀发之外疡宜之,故两药共为君药,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的作用;瞿麦味苦,寒,起清热利水,破血通经的功效;茵陈主清热利湿之功效;瞿麦与茵陈两者共为臣药,起到清热利湿、通经利尿之效,排出血中浊毒;赤芍,苦微寒,既清血分实热,又散瘀血,以清血分瘀热;黄柏、知母苦阴之品,能滋阴降火,且黄柏清热燥湿,以除湿热下注之红肿热痛。然其本在脾,以白术、茯苓、陈皮合用健脾燥湿,同时防止君药寒凉伤胃之弊,又合黄柏苦寒沉降,清下焦湿热,诸药相合清流洁源,标本兼顾;甘草作为使药,有解毒功效,既防止君药苦寒败胃,又可缓和上药辛燥之性。以上诸药合用使阴分之热毒清解而消,又能使血中之湿热利尿而去。
《圣济总录·伤折门》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若气血运行不畅或阻塞,就会产生局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障碍等症状[14]。中医学传统膏药外敷治疗法[15],透过皮肤以至肌肉纹理而直达经络,使药力直达患处,透皮吸收和经络剌激,借助中药活血祛瘀的功效,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的作用。本研究中应用的凉性经筋通贴膏,起到舒筋通络、消肿止痛、逐瘀通经、清热凉血、强筋壮骨之效[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清热凉血方联合凉性经筋通贴膏能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可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了一种有效新途径。
[1]欧艳娟,李景良.萆苓痛风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4):112-113.
[2]朱步先,朱胜华,蒋熙,等.朱良春用药经验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8.
[3]吴炜戎,郭阶明,杨薇,等.广州市社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病现状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28.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7.
[5]陆建立.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6(4):451-454.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50-52.
[7]汪巧荣,杜引会,董晓杰,等.痛风性关节炎超声诊断3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836-837.
[8]王燕,王红.抗痛风药的服用方法及其疗效[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8):1156-1157.
[9]陈玉婷.近年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述要[J].河南中医,2012,37(10):1273-1275.
[10]蒲梦君,周京国,谢文光.中医药诊治痛风的进展及思考[J].光明中医,2013,29(9):1972-1975.
[11]王晓佳,李莉伟,王小强.热利湿凉血法治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 60 例[J].光明中医,2010,25(9):1639-1640.
[12]郑维蓬,魏合伟,邓伟捷,等.魏合伟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之经验介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38(3):41-44.
[13]魏合伟,黄梓基,郑维蓬.清热凉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报,2014,31(6):895-898.
[14]王欢,严世芸.《圣济总录·伤寒门》“热毒”论治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60(7):23-25.
[15]田雪梅,张丽君.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综述[J].西部中医药,2011,24(9):110-112.
[16]郭雪霞,黄明喜,沈钊雄.凉性经筋通贴膏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1(5):67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