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09-02
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国梦”是党和国家目前的奋斗目标。社区教育的目标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全民学习服务网络,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开展特色社区教育工作,形成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构建社区教育终身学习认证,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和提升学习文化品位,是成校教师认真探究的现实课题。
一、终身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都是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产物,它们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时空观,主张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不限于课堂,在开放式现代教育思想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終身教育和社区教育,以弱势群体的平等进入为基本标志,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全民教育,因此,二者都具有教育理论的先进性、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人员的全员性、教学过程的全程性、教育特色的区域性和教育的公平性。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二者都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点,期望通过增强谋生本领,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终身教育侧重于时间维度即“时时”,而社区教育侧重于横向的空间维度即“处处”,在一定意义上说,社区教育是实现教育社会化的机制,而终身教育是实现社会教育化的原则。因此,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载体和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和途径,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社区教育的综合和归宿。
二、开拓创新,逐步形成中心镇特色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开展为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条件,而社区教育成为终身教育实施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我国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94年,中国社区教育委员会加入国际社区教育协会(ICEA)。截至2010年4月29日,教育部已宣布了103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34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在终身教育的视角下,勇于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格局,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提高社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是一种“单位制”社会。单位制是集政治管理功能、经济分配功能和社会生活保障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组织形式。单位制下的人们以单位为生存原点。单位作为福利共同体,不仅包揽了政治、行政。教育等社会管理功能,同时也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单位垄断国家所给予的资源,拥有这些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的权力,形成个人对单位的依赖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耕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单位制逐步瓦解,职工对单位的依赖程度弱化,逐步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继而转化为“社区人”国家和单位退出曾从社会退出的原本属于社会的那一部分职能,社区成为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企业的改制、重组、破产所引发的职工下岗失业现象,城市进程中对农村土地征用所造成的农民失地现象,城市房屋拆迁所形成的居民失房现象等。针对不同的群体,社区开展了富有针对性与实用性、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要大力开展下岗、失业职工培训;针对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要积极进行各项基础性教育。针对社区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分类、分层实施教育与培训,就要深入分析社区居民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和职业状况分布等情况,以使培训形式能适应更多、更广的不同群体居民的需求,充分考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取向。调查显示,30岁以下居民对电脑和外语方面的学习需求高,30—45岁的居民最需要掌握子女教育方面的知识;而46岁以上的居民则最需要掌握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对“下岗失业”人员而言,“能立即就业的技能”培训为第一学习内容取向。在岗群体的培训形式需求有较高的一致性,在时间安排上应尽量利用晚上时间,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利用互联网学习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学生群体对节假日的社区培训有较高的需求,社区教育应重视节假日针对青少年、老年的教育培训工作。弱势群体居民的学习驱动办、文化程度都较低,针对这类群体的社区教育培训,在组织策略、培训内容与方式等方面应有细致周到的考虑,要特别重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即时实用性问题,即培训可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实际益处。为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学习的内在动力,我认为可以在三方面做工作:“首先,源头上激发,满足不同类型、层次居民的学习需求;其次,从学习活动本身来激发,提供与学习内容对口的机会和条件;第三,社区教育工作者和居民通过交流会、听证会建立沟通和互动机制。”
2.整合与优化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资源(resource)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它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是人类社会资源之一,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社区教育资源是指一切可供社区教育活动利用的资源。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从社区教育的角度看,是指社区教育组织或社区教育工作者为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将社区内外可用于社区教育的各种资源加以聚合、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社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的突破、发展和创新。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满足其学习的需求,促进学习化社区的建设,最终建立终身学习体系。要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目的:仅靠社区本身的教育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应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要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学校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加强协调与沟通,利用社区内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社区内各类学校、文化中心、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种文化体育设施最大限度地向社区开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自身的网络,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构建社区居民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原则。坚持资源共享的互利性,确定社区教育培训的档次,实行有偿培训与无偿培训的有机结合,是保障社区教育各类资源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扩大社区教育影响
品牌(brand)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公众认可的、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识别意义的一种资源。作为从企业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教育品牌是学校的名称和标志,是为教育消费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培养教育消费者的各项要素总和。社区教育也要建立自己的教育品牌,以创建社区教育特色,打造社区教育品牌為目标,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地位。以全民终身学习的思想去宣传并不断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以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项目和活动去吸引广大居民参与学习;以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去树立社区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形象。社区教育要打造自己品牌的前提条件是定位,社区教育品牌定位是寻找社区教育活动与社区人的需求最佳结合的过程。品牌定位是品牌营造的基础,是品牌营造成功的前提。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系统的策划和精心的设计。这个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根据本区域“社区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类统计,确定社区教育的目标,设计出可行的方案供社区人选择;根据社区人所选择的方案,制订实施的计划。把社区教育打造成一个品牌教育,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其目的在于提高社区人的综合素质,构筑社区的再就业工程,完善和谐社区的建设。
4.实施社区教育认证,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和提升学习文化品位
教育认证是由政府或社会公认的认证机构对达到一定教育标准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给予公开承认的制度即特色社区创建。教育认证的目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帮助学校改革和提高教学工作。由于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地域背景和历史的不同,各个社区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难以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把教育认证引入到社区教育,可以促进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进行自我质量保证,可以为社区教育和其他社区办学机构提供办学认证信息咨询服务,还可以对社区教育与其他社区办学机构进行宏观指导与管理。教育认证既是对社区教育的合格性评估,也是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性评估。教育认证应采取自愿申报原则,所参与的认证机构应注意多元化、民间化和独立化。社区教育的培训质量既需要内部的质量自控,也需要外部的第三方认证。通过教育认证,引导和促进社区教育机构自我发展和自我改善,营造社区终身学习软环境,提升学习文化品位,最终实现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中心城镇社区教育发展的提高。
作者简介:
洪永贤(1960年12月-),男,绍兴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省生态协会会员,研究方向:农村社区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