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久云
(长治市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检测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随着矿井开采由浅部向深部发展,地应力高、巷道围岩破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该类巷道的支护越来越引起煤矿的重视。针对顶底板破碎、围岩松散的巷道通常采用架棚支护方式,单纯采用架棚支护方式具有支护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且从现场实施情况来看,并未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采用全断面锚杆(索)支护、超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预应力锚杆+大跨度架棚支护等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但对于破碎围岩地质情况,采用上述支护方式仍存在材料消耗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在对不同支护方式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振兴矿1513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采用“短锚+轻架”的联合支护方式,通过工业性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具有“低耗高强”的优势。
本支护方式主要用于该矿1513工作面回采巷道(见图1),主要采用短锚杆、短锚索与轻型金属棚架相结合的支护方式,首先在围岩面铺设双抗布,通过轻型金属棚架后方的高强度钢筋笆将其固定,而短锚杆和锚索经金属短梁与轻型金属支架相互组合。
图1 “短锚+轻架”支护结构模型
“短锚”即锚杆及锚索长度均小于围岩破碎区范围,“轻架”即采用质量较轻的11#工字钢棚架。上述新型支护结构中,锚杆选用直径为22mm、长度为2500mm的高预应力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每根锚杆配合2支Z2355的树脂锚固剂;锚索选用直径为17.8mm、长度为6000mm的预应力钢绞线锚索,每根锚索配合1支K2355和3支Z23553树脂锚固;双抗布长、宽分别为4000mm和1000mm,压茬长度100mm;高强度筋笆长、宽分别为1200mm和900mm,压茬长度100mm,连接点间距小于200mm,通过12#铁丝连接,所选用钢筋网网格长宽均为100mm,钢筋直径为10mm,联合支护侧视见图2。
图2 联合支护侧视
作为一种新型支护方式,“短锚+轻架”支护方式与其它支护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锚杆与棚架除了各自发挥对围岩的承载支护作用外,还能够相互作用,促进彼此间承载能力的提高,其支护机理如下:
1)短锚杆能够增加棚架支点数量,有助于提高棚架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由于锚杆(索)穿过钢棚,能够对顶上棚梁及两帮棚腿提供相应拉应力,该作用效果等效于给棚架增加支点个数,从而减小了棚梁的跨度,将其从长跨静定梁转化为短跨超静定梁,棚架的稳定性大大提高,承载能力也更强,能够抵抗更大限度的围岩变形。
2)能够减小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内部抗滑力,使锚杆(索)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支护作用。棚架对围岩提供了初始支护阻力,而高强度筋笆网和双抗布将围岩密闭,在支护体共同作用下,巷道浅部围岩裂隙得到封闭和压实,围岩的整体性能得到增强,锚杆(索)得到可靠的着力点,支护效果更好。而锚杆(索)支护阻力的增加又会促进棚架对围岩的支护,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围岩稳定保驾护航。
3)锚杆(索)支护属于主动支护,棚架支护属于被动支护,将二者联合起来,实现了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的统一。棚架即独立被动对围岩施加支护阻力,同时作为锚杆(索)的长托盘对围岩提供主动支护力,且该托盘支护范围更大,锚杆(索)为围岩提供的支护力也越大,最终实现对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
1)力学模型的建立
以梯形棚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受力进行分析,将棚腿底端A、D近似按照铰支座处理,棚架的受力主要来自围岩和锚杆,上覆岩层对棚架顶部载荷用q1表示,两帮围岩对棚架的载荷用q2表示,载荷数值通过现场实测得出,q1=35278.14 N/m,q2=25865.62 N/m,顶部锚杆支护阻力R3=R5=87 kN,顶部锚索支护阻力R4=193 kN,两帮锚杆支护阻力R1=R7=83 kN,R2=R6=79 kN,最终建立的力学模型见图3。
图3 “短锚+轻架”力学模型
2)数值计算
本次数值计算采用ABAQUS软件来进行,该软件基于有限元进行工程模拟,所需各结构部分的参数根据现场实测和实验室试验来取得,巷道梯形断面上底宽3.38 m、下底宽3.82 m、净高2.9 m,棚架主要采用11#工字钢,其弹性模量取206 GPa,泊松比取0.3,惯性矩为6.237×10-6m4,截面积为3.32×10-3m2,在数值计算中,将棚架工字钢按梁单元来处理,工字钢在受到覆岩载荷后主要发生弯曲变形。锚杆锚索结构单元还要在棚架上施加载荷,因此在棚架上选定参考位置点,将布置在参考位置点的结构单元与棚架固定连接,约束其移动。锚杆锚索对棚架的支护力按其施加的方向作用在参考位置点。棚架腿与巷道面的接触按铰接约束。现场施工中所选用的11#工字钢牌号为20 MnK,其屈服强度σx≥355 MPa,抗拉强度σb≥510 MPa,伸长率σs≥18%,将锚杆及工字钢相关参数带入计算可得,棚架结构的最大承载力为279 MPa,并未超过其屈服强度极限,因此,该结构能满足支护的要求。
1513工作面回采巷道处于盆地构造带内,受到构造地应力的影响,巷道围岩发生严重的破碎变形,巷道掘出后,巷道顶板下沉量、两帮移近量及底鼓量均较大,巷道围岩整体承载性较弱,多处发生压酥变形。随着巷道不断向前掘进,已掘好段巷道变形破坏严重,若继续使用原锚杆(索)+金属网的支护方式已经无法保证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因此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决定对后续掘进断面采用新型“短锚+轻架”支护方式,为对比验证巷道支护效果,分别在原支护段和采用新型“短锚+轻架”支护段内设置若干矿压观测站,分别对巷道顶底板移近速度及两帮移近速度进行矿压观测,采用“十字”丝法进行测量,两帮及顶底板变形选择断面成形较好的顶、帮锚杆端部点,对巷道围岩变形量进行测量,以得知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围岩变形量及变形速度,从而绘制见图4的围岩变形曲线。
巷道掘成后对巷道围岩进行105 d的矿压观测,由图4可知,新型支护方式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速度为0.6mm·d-1,而原支护方式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速度为0.9mm·d-1,到第75 d两帮围岩变形趋于稳定;新型支护方式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速度为1.5mm·d-1,而原支护方式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速度为0.9mm·d-1,到第60 d顶底板围岩变形趋于稳定。与原支护方式相比,采用新型支护方式可使巷道围岩变形量及变形速度降低,掘巷完成后,巷道围岩能在更短时间内变形得到收敛,巷道围岩稳定性更好。
图4 不同支护方式巷道围岩变形曲线
1)“短锚+轻架”支护方式中锚杆与棚架除了各自发挥对围岩的承载支护作用外,还能够相互作用,促进彼此间承载能力的提高。
2)通过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该新型支护方式后,可使巷道围岩变形量及变形速度降低,掘巷完成后,巷道围岩能在更短时间内变形得到收敛,巷道围岩稳定性更好。
〔1〕李舒云,文建明,吴 强.锚网与架棚联合支护工程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4,39(6):49-50.
〔2〕王宏伟,姜耀东,赵毅鑫,等.软弱破碎围岩高强高预紧力支护技术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4):474-480.
〔3〕方新秋,赵俊杰,洪木银.深井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29(1):1-7.
〔4〕杨胜利,王进学,张 鹏,等.破碎围岩巷道锚杆支护优化研究[J].金属矿山,2011(1):27-30.
〔5〕朱明良.拱形架棚锚网喷联合支护技术在断层破坏带(软岩)巷道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