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许明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抽枝发芽,春笋也破土而出。这也正是村民们赚钱的好时节。勤劳的村民不顾淫雨霏霏,不计山高路滑,披雨衣戴竹笠,爬山越岭去采剥竹笋。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竹笋便出现在街头边集市上。我的餐桌上也常常多了一道绿色佳肴——竹笋炒荞毛。
竹笋的种类很多,但按其味道来分不外两种:一种是甜笋,采剥回来切好汤灼一下再炒可吃,甜脆爽口;另一种是苦笋,苦笋煮熟后用清水浸泡两天将苦味泡走,方可食用。
饮水思源,吃笋念竹。竹子的用途极广,除了用作制纸外,可做竹楼,别具一格;可做竹席,夏天睡得舒服凉爽;可做竹椅,美观舒适;也可做建筑材料,支撑竹架等;竹丫扎成的扫帚,是扫五谷搞卫生的最好洁具;竹篾编织的竹篮、竹筐、竹笠、鱼笼及簸箕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就连吃饭也常常使用竹筷子。农家房前屋后也种满竹子,不仅可以防风护屋,风水先生还说富贵不离竹呢。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竹,难怪苏东坡有“宁可食不肉,不可居无竹”之说。
吃着竹笋,我眼前常常浮现出家乡的那片挺拔苍翠、婀娜多姿的竹林。那片竹林是村民的一笔财富,更是一个绿色银行。家乡人围园补舍,编箩织筐,使用方便,伐卖得钱。特别是春天来到,竹笋尖尖,村民们忙着采剥,吃不完拿去卖,饱了口福还增加收入,可谓一举两得。而令人崇拜、赞不绝口的,是竹子刚劲不阿,正直向上,高风亮节,乐于奉献,不求索取的品格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西南北风”的坚贞不屈的精神。时代多么需要竹子品格的人啊!
吃着竹笋,我也会时常想起儿时采笋的情景。采笋常常是在周末或节假日,吃过早餐,我戴上竹帽,拿着钩刀,找来两只竹篓,别上一壶水,跟着父亲的屁股后。我们翻山越岭,来到那片竹林时,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可是,我一看见那尖尖竹笋,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刚到膝盖,有的高过人头,劳困顿消,精神百倍,抡起刀子就想砍。父亲叫我别急,教我如何选笋和采剥:高过膝盖的不要,太老,啃不动;刚露出地面的也不采,太短,去皮后没有多少;专挑脚小肚至膝头高的,又嫩又脆。采剥时,先把竹笋砍放一堆,然后拿着笋尾往头削。我的手被竹毛刺得又痒又疼,还常常被山蚂蟥咬得流血不止。但只要能采得够担,竹毛刺蚂蟥咬是小事了。因为在那时,一担竹笋可以充饥度日十天半月。
吃着竹笋,想起“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诗句来。生活中,根底浅腹中空的人不少,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华丽的头衔,实则徒有虚名并无实学。
吃着竹笋,还想起两种人。一种是生活在优越环境的孩子,他们是甜笋;另一种是生活在家境贫寒的孩子,他们是苦笋,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一无所有,魂牵梦萦付出更大的努力苦苦奋斗,但是,正如苦笋一样,泡得久了也可变甜。不管甜笋苦笋,长成竹林后都要经得起狂风暴雨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