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奶奶姐弟恋,恩爱过了一辈子

2018-06-01 06:27周一海
饮食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珍宝海宁健康长寿

文 / 周一海

“这就是阿姐织的毛衣!”2017年12月8日,95岁的钱锦康坐在客厅的一把老藤椅上,指了指黑外衣下露出一角的浅灰色毛衣,平静而自豪地对笔者说。

他身边的另一把老藤椅上,坐着一位身着深灰色上衣、头戴浅灰色毛线帽的老奶奶。老奶奶微微低着头,正手执毛线和棒针,全神贯注地织着毛衣。老奶奶叫张珍宝,是钱锦康的老伴儿。

张珍宝比钱锦康大5岁,已是百岁老人了。他们从小以姐弟相称,双方父母给他们定了娃娃亲。自1942年结婚以来,他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互帮互助、非常恩爱,婚后75年从没吵过架。他们的爱情故事和长寿秘诀吸引了很多人。

钱锦康18岁那年,家人突然告诉他,张阿姐就是给他定的娃娃亲的新娘子。“当时讲不出什么感受,只知道既然是父母长辈做的决定,同不同意都要办好!”他于是给张珍宝写了一封信,说家人的这个决定让他很开心。张珍宝当时识字不多,也不知该怎么回,便暂时没有回信。没过多久,钱锦康又写了一封信,希望张珍宝能给他回信,张珍宝终于下定决心,给钱锦康回了一封信,信里流露出与钱锦康基本一致的想法。

1942年冬天他们结婚了。那年,新郎官钱锦康20岁,新娘子张珍宝25岁。“当年家里非常穷,没有什么聘礼,没有什么金银首饰等定情信物,也没办多少酒席,但我的确是按当时的风俗,用花轿把她迎回家里的!”钱锦康笑呵呵地说这话时,张珍宝听不清我们在说什么,但见大家笑得很开心,便也慈祥地露出微笑。

婚后,钱锦康回到了海宁硖石米厂工作,张珍宝则留在了丁桥农村的钱家,承担起各种各样的家务劳动。

“结婚头几年非常苦,没什么礼物,婚后阿姐在家忙前忙后非常辛苦,让人心里不免遗憾!”钱锦康说,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婚后努力工作攒钱,后来终于买来上好绸缎,给妻子做了两件合身的旗袍。但张珍宝把这两件旗袍珍藏了几十年都舍不得穿,以至于如今看起来都像新的。

后来,钱锦康调入海宁供电系统工作,张珍宝则一直在家中干农活、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是各种农活的行家里手。

1979年,钱锦康从海宁供电部门退休。考虑到妻子一直在乡下非常辛苦,他便于1980年用单位分配的小房子另加积蓄,购置了一套大房子,把老伴儿接到海宁城区,相互照顾,并一直生活到现在。

如今,钱锦康和张珍宝健康长寿、儿孙满堂,他们的子辈、孙辈、曾孙辈加起来已有近三十人,孩子们个个生活幸福。钱锦康和张珍宝虽不出远门活动,但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充实,其乐融融。

“你们这么健康长寿,有什么秘诀吗?”笔者问。钱锦康乐呵呵地回答:“没啥秘诀,就是一直以来,两人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从来没有吵过架,老来生活蛮有规律。”

据钱锦康介绍,每天清晨六点多,他和老伴儿就会起床,“洗漱后,我烧开水她煮粥,吃过早点,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在楼下走走,天气不好就在家里走走,做做家务。午饭后,我们会睡两小时左右,然后在家里搓一个多小时的麻将,搓搓麻将好,不会得老年痴呆!”

每天晚饭后,他们一起看电视。钱锦康爱看新闻,张珍宝爱看戏曲。“戏曲我不爱看,但阿姐会让我看完新闻她才看戏曲,我们看电视从来都不会在时间上有冲突!”钱锦康说,看完电视,他们会在晚上9点休息。

他们的日常饮食非常有规律。除了中午吃米饭和一荤一素两个菜,早点和晚餐都喝粥,夏天喝的是绿豆粥,春天、秋天和冬天都喝赤豆粥。

两位老人能健康长寿其实和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密不可分。笔者此次采访,来开门的就是二儿子钱培伦。

钱培伦今年69岁,平时生活在海宁丁桥农村。据他介绍,10年前,他们发现父母买菜烧饭不像以前那么灵便了,于是他和哥哥钱培华便每半年一轮,天天早上从丁桥赶到海宁市区,为老人买菜烧午饭。

“我每天早上6点55分,从丁桥坐公交车到海宁客运中心,再转车到父母家里,基本在8点左右。这时父母已吃过早点,我就去附近的菜场买点菜,再加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菜,为老人烧午饭。他们吃过午饭午休时,我做些家务,然后回丁桥。”不管刮风下雨,他和哥哥轮流坚持,天天如此。

除了两个儿子,两位老人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女儿,就住在海宁市区。两个儿子轮流上门烧饭,老人的女儿及家人也会经常过来照料老人,让老人生活得非常幸福。

猜你喜欢
珍宝海宁健康长寿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健康长寿首次有了“官方定义”
天下奇观海宁潮
丢不掉的珍宝
趣味成语故事
高中所学元素与人类健康长寿的关系
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回味
健康长寿与生活方式探讨
珍宝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