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

2018-05-31 02:57余谋昌
绿色中国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价值观文明

文 余谋昌

人与自然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规律和目标。这是它的本体论的解说。古代社会人臣服于自然,现代社会人统治自然。这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正常状态。它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不符合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和规律,“和谐”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自然本性。

人与自然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人与自然界和谐”为目标,反对“自然与历史的对立”,主张“人和自然的统一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世界革命化…特别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他们认为,这种“世界革命化”,是“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世界。

从价值观的角度,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其中社会核心价值观起决定性作用。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表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所有社会的发展,由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引,在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取得人类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国农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它起源于《周易》,所谓“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易经.序卦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哲学、文学和科学七彩纷呈地发展,推动农业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韩非子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是“天下之道”,这是“三纲”最早的提法。到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董仲舒是依据孟子“仁义礼智”四维加上“信”而形成;宋代朱熹首次联用“三纲五常”的提法。作为农业文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指引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一直到民国。

中国古代社会,皇帝称为“天子”,君权神授,统治者的合法性是世袭的,并且在各朝各代为统治者和臣民接受和遵从;“三纲五常”的观念,作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臣民接受和遵从,从而形成高度稳态的社会秩序,中华文化延绵5000多年,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没有的,是农业文明核心价值观指导的结果。

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这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但是,在整个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导人的行动时,从来都没有,而且也不是以“全人类”为尺度,或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更没有考虑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际上,它只是以“个人(或少数人)”为尺度,是从“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出发的。个人和家庭的活动从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出发;企业的活动从企业的利益出发;阶级的活动从阶级的利益出发;民族和国家的活动从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出发,而没有顾及其他,不顾及他人,不顾及子孙后代,更不顾及生命和自然界。它的实质并不真是“人类中心”的,而是“个人中心”的。个人主义是整个现代主义的世界观,是工业文明的全部人类行为的哲学基础。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它的产生是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它的实践建构了整个现代文明。这种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两个世纪,起始于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领域,诗人但丁发表《神曲》,尽情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彼特拉克发表《歌集》,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发表代表作《十日谈》,批判宗教愚昧,禁欲主义,肯定人权,反对神权,主张“幸福在人间”。

接着,科学革命,代表人物和著作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它阐述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植物、动物和人类,都是由原始单细胞生物发展而来的,以生物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思想,创立生物进化论,批判并代替神创论。

1789年7月14日,法国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宣告“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形成“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

最后,哲学家归纳总结,法国哲学家笛卡尔(1569—1650),创建主-客二分的哲学和数学归纳法,在人与自然的分离和对立中,人成为主宰者,自然界是被主宰的对象,他主张“借助实践哲学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

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和洛克是把人类中心主义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他是现代实验科学实验归纳法的创始人。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具有“实践性”。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然的途径。他说:“说到人类要对万物建立自己的帝国,那就全靠方术和科学了。因为若不服从自然,我们就不能支配自然。”

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主张事物的质分为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坚持人的经验性原则。他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德国哲学家康德(1729—1804)提出“人是目的”这一著名的命题。他认为,人是目的,而且只有人是目的,人的目的是绝对的价值。而且,据此人要为自然界立法,“人是自然界的最高立法者”。因而学术界认为,康德是使人类中心主义最终在理论上完成的思想家。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工业文明的社会建设,是工业文明的所有成就的思想根源,同时又是它的所有问题的思想根源。

20世纪中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导致历史变革。顺应时代需要,兴起生态文化,形成又一个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生态哲学,生态政治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神学,等等,它们一致批判和超越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哲学,超越还原论分析思维方式,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这是形成生态文明社会核心价值观重要步骤。

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文化特别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引。每一次世界历史的根本性变革,首先会兴起新文化,在新文化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中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指导新社会的建设,指导新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但是,它作为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作为指导社会建设的伟大思想,又有其普世性的方面,如农业文明的仁、义、礼、智、信;工业文明的民主、自由、人权等,它会包容在新的价值观之中。

人与自然和谐是生态文明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人类高举生态文明的伟大旗帜,也就是高举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旗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社会。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价值观文明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我的价值观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漫说文明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对不文明说“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