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缺失与发展路向

2018-05-31 00:54王锡营邢金明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改革学校

王锡营,邢金明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为深化教育制机制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发办[2016]27号)进一步强调了对学校体育发展的高度关注,十九大报告更是将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然在改革的大潮中,“学生体质连续15年下降”、“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很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等问题依旧活跃[1]。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新时代”“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改革”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与本文相关的期刊文献70余篇;利用新华网、搜狐网、人民日报等网站和报刊搜集相关政策及报道10余篇,在对其进行整合、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立足于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四梁八柱”论的价值诉求,重新审视学校体育改革中被忽视或者摒弃的内容,如教学形式大变而教学实质未变,并以此为基点分析学校体育改革中的现实缺失,提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路向。

1 新时代学校体育领域改革发展的相关举措

2017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号召和支持下,各省市因地制宜出台各类相关政策以发展当地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改革方兴未艾(表1)。

2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价值诉求

“四梁八柱”论是习近平新时代的一种改革思维及方法论。新时代,对于重要的学校体育改革而言,也有其发展支撑的“四梁八柱”[3]。四根主梁:强健学生体魄、掌握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养成锻炼习惯;八根支柱:以政策体系为引领、以体育课程为龙头、以体质健康为核心、以阳光体育为基础、以师资设施为根本、以体育比赛为抓手、以校园足球为突破、以社会联动为保障。十九大强调:“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健全学校体育改革总体框架,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整体思路,确保学校体育举措落到实处,提高学校体育改革效果是新时代为学校体育改革提出的新坐标。

2.1 落实“四位一体”目标体系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逻辑起点 1)“四位一体”目标体系是对学校体育价值观的认识和升华。如从古代“六艺”到蔡元培的体育思想,从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到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再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阐述,即新时代要求学校体育改革理念要有创新和发展[4];2)“四位一体”目标体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大力推进中国足球事业发展,推广足球进校园以发展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即从根本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3)“四位一体”目标体系总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旧面临的国际形势。尽管近几年青少体质健康情况有所改善,但近视、超重、肥胖等问题依然存在;4)“四位一体”目标体系直指教育的特殊性质。如因材施教、创建快乐体育课堂,即依据教育科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坚持学生核心素养和体质健康发展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要义 学校体育改革在教学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相对薄落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祖国未来,但也仍是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短板。《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青少年体质统计数据“触底反弹”[5],而刚出炉的2017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特征的抽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体质趋于稳步回升,但也发现学生近视率、肥胖率、超重率飙升,呼吸机能、力量耐力和心肺耐力下降等问题。2018年出台的《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根本目标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在夯实青少年体育基础地位的同时,还要全面提高其素质教育。纵观青少年体质健康及素养发展趋势,我国学校体育学生核心素养及体制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表1 2017年学校体育改革事件

2.3 贯彻党的十报九大报告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意味着学校体育改革也有了新目标、新要求和新挑战。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转变,学校体育工作中德智体美“四育”之间的不平衡也愈发凸显[6],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升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目标。然而也还面临着如何促进家校联动,如何做好科研与宣传的难题。与十八大相比,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深度融合,明晰了新时代对学校体育的新定位。在学校体育改革进程中,特色校园建设风靡一时,“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促使学校教学课程渐倾体育方向,体育游戏融入体育教学方兴未艾。加之学科融合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经验的形成,极大推进了校园体育改革进程。

2.4 实现体育强国及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至高理想 学校体育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党的十八大强调了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的重要关系,十九大更是将全社会对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把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赋予了学校体育工作新的历史使命,这一重大决策表明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育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确立了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战略资源,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体育工作重要指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现实缺失

当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方法及手段、体育教学评价以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如在体育教材内容上注重发挥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作用;在公共体育课程上实施教授授课制等。但改革内容大都呈分散孤立状态,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及体系结构仍未完全摆脱传统束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查与评定依旧存在不足、体育纳入中高考是否造成体育学科的“应试教育”等问题定会影响学校体育改革的进程。

3.1 学校体育理论学术争鸣与实践协同脱节 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原理研究成果往往能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而这些研究者被称为“主流教育学家”,他们更多集中在国内一流拥有硕士、博士授予权的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极力创设一种学科规范和方法论[7]。学术研究从理论上应是与实践协同的,而现实是二者脱节:1)这些“主流教育学家”忙于制造思潮,评论学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构建评价体系,提倡教育公平等问题,使得有关学校体育改革的学术研究越发呈现井喷之势,然实际上效果却不佳。许多学者提出的创意、观点被停留在宏观抽象和非实用层面,有些学者甚至表面看起来在做研究,而并未深入实践。加之受到西方体育理论的影响,脱离中国体育实践,脱离中国体育理论研究者自身的研究实践;2)决策者未能就学校体育改革重大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协同,而以自身工作或决策经验为底色,套用社会学、教育学概念或他人成果选择单一作战。另外,在体育理论研究方法运用上的偏向也制约体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导致学校体育改革体育理论成果不少,但很少落于实践。

3.2 忽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力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有很多,但真正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应用的却很少。全国有上万所民族学校,但真正推进民族体育教育和传承的却很少。高校体育教育总是沿承单一的竞技体育课程形式,很少能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活动,传统特色和自主创新意识不足,即一味效仿改良国外体育项目而忽视了我国自身具有的特色体育文化[8]。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通知中强调要重点推进学校武术教育,鼓励和支持武术专业毕业生入中小学任教,力争青少年武术练习人口逐年递增10%。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将武术与学分挂钩,但又缺乏例如健身、防身、养生教学分类或增设学科等的课程体系,大多太极拳演变呈了太极操,使得学生对太极拳产生误解和厌恶。有些学校提出教授青年长拳,然只有套路,没有相应的体能或功力训练,武术渐趋于新时代的“广播体操”。国家离尚武精神的回归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民族传统体育不可或缺,还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求同存异、共生发展,以促进各民族文化凝聚力和团结力。

3.3 缺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校体育改革工程 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学校体育改革改什么?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实施意见》中基本目标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根据《意见》的要求,大致可将学校体育改革内容归为五部分:1)改革教育理念;2)创新教学方法;3)改革体育课基本形式;4)加强体育学科建设;5)摒弃体育教学中的形式主义。由此,学校结合自身师资、地域等特点创建起属于自己的品牌或特色。基于“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足球进校园”“武术进校园”“冰雪进校园”等成为优选项目,而又引发“千校一面”的难题。纵观2017年学校体育改革十大事件,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似乎看起来轰轰烈烈,但不难发现改革内容呈分散孤立状态,缺乏一组具有整体性而又很有抓手的改革工程。学校体育改革成果的最终检验标准体现在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上,学生体质下降问题不能单一通过体能训练或考前辅导来解决,中国学校体育与课程改革需要一项或几项工程来顶层设计和持续发力。

3.4 应试教育观念依然雄厚 在“应试教育”地位依然稳固、影响依然深远的当下,体育课仍不被重视,学生体育课被霸占的现象也依然严重。对于学生来说,除了主要学习时间,课间活动时间紧张且短暂,假期又被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等占领,难得休息时,却是宅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大学生相对来说拥有丰富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军训喊累”“体测猝死”等问题一直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的要求,旨在为今后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锻炼提出新的要求,以此倒逼学生加强锻炼[9]。纵观中、高考发展形势,将体育成绩纳入高考计入总分尚且存在一些担忧:首先,中、高考体育迎合的还是当前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思维,容易引发新的体育应试;其次,考虑到学生学业及发展前景,在测试时会采相对取宽容的尺度,存在考试中的“形式主义”;最后,体育测试监考具有弹性,体育特长加分极易引发腐败。

4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路向

“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有很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考试结束所学内容都还给了老师”等问题仍是学校体育改革的痛点。发展校园足球的首要愿景是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发展,通过体育运动,让孩子们能够学会规则意识,实现团队合作,能够在顺境和困境时都保持冷静,而现实是“足球操”“假扮”“足球进校园”。学校体育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

4.1 发挥校际联盟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核心素养时代,校际联盟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夯实校际联盟基础上还要发挥校际联盟优势:1)主体多元化。联盟主体不仅仅是学校、广大教师,还可以是学生、社会有志之士,多元参与更能激发联盟成员内生力;2)活动多样化化。活动的开展不应是强校的一家独大,可采取轮流制。当前主流的校际联盟内容是同课异构观摩与研讨,可以变更活动方式,如借助局域网信息平台开展论坛,实现资源共享等。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第一项体育教改工程是落实“1+X”模式课程改革[10],校际联盟应依托学校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加强校际间沟通交流,致力于打造教育均衡发展教研教改新思路。“校际联盟协作研修”应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道德和文明教育,切实做到以人文本、以德树人。

4.2 强化民办学校体育 民办基础教育正日益成为国民基础教育的第二支柱。尽管民办学校体育承担着与公办学校体育一样重大的法律地位和教学任务但却没有得到与公办学校体育改革同样的关注。民办学校体育教师大多由退休后返聘老教授和刚毕业青年教师组成,且多为聘用制,有人才流动空间。老教授能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经验借鉴,而年轻教师则有热情和激情,教学方式灵活,有科研和进一步学习空间。当前我国民办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五大优势:1)竞技追求逐渐淡化,健康成为首要发展目标;2)体育理论得到重视,社会资源丰富;3)终身体育理念渐趋形成;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5)崇尚个性化体育教育。民办学校还有着场地设施、经费等优势,具有促进教学改革进程和社会发展的潜力,且就招聘形式看,民办学校体育方兴未艾。

4.3 落实教育信息化“151”体系 教育信息化“151”体系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关键一举,旨在突出大数据视域下学校体育改革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教育信息化“151”体系中“1”是指建设一个大数据中心,打造大数据服务平台;“5”是指构建五大教育数据应用体系,包括现代教育管理体系、教育评价体系、教与学应用体系、教师发展管理体系和未来教育生态体系;“1”是指打造一个网络环境支撑,有线和无线网络覆盖所有教育场所[11]。借助数据优势打造资源共享和应用平台,创新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如构建教育科学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和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以解决管理无序、效率不高等问题。分析国内外当前教育形式,大数据视域下的学校体育改革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大数据融入变革也将成为未来学校现代化治理以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契机。

4.4 开辟优秀体育人才成长新通道 《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的制定和实施,旨在通过加强对体育人才发展的宏观指导,以人才的优先发展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12]。对于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而言,首先,创新学生军训模式是学校体育改革关键一步。打破学生管理模式与学校管理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变革学生军训“老三样”,促进青少年为国防教育做贡献。其次,推进新兴体育运动进校园、进课堂。冷门项目作为一种“特殊事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另外,通过新兴体育运动课堂进而进入社区,还能带动群众体育健身发展。最后,还原运动会精神。田径乃“运动之母”,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往校运动会田径记录却很难被打破,运动会成了少数人的“专利”,原本“超越刘翔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奋发拼搏”的竞技精神而今却变了味。全校运动、全员运动并宣扬运动精神才是运动会开展的初衷。

5 结 语

新时代的学校体育改革不再像过去“充分肯定学校体育工作取得巨大成就”,而是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客观认定“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并且坦诚面对“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两个基本事实。学校体育工作有着广阔的外延,学校体育问题要比其他学科问题复杂且困难的多。明确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帮我们理清改革思路,从整体观出发找准加快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还要做到紧随科技的进步将新的技术或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如使用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体育改革学校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