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职能与使命的思考

2018-05-30 11:45梁慧
中文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梁慧

摘 要: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就是立足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进步进而产生的人类自我实现的一种人文关怀。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成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图书馆职能 工作展望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0-01

文化兴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立人,即通过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必须强化文化立人、文化育人的理念。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包含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标准要求和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建设文化强国不仅需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更主要的是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达到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强的目的。

一、正确把握和理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关于图书馆的作用,或说图书馆的社会职能,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的里昂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一致认为主要是四种:(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另外,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教育机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第五种功能:即提供文化娱乐。让读者走进图书馆不仅学习知识,在这个场所通过各类服务活动,还可享受到愉悦和快乐。由此可见图书馆的职能,既体现在收藏、保存上,通过服务又体现在传播和利用上,其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尤其在网络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既是信息中心,又是知识中心、知识宝库和知识源泉。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知识,当然也离不开图书馆。

1994年版的《公共图书馆宣言》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人们寻求知识的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终生教育、自由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地方的信息中心,用户可以随时得到各种知识和信息,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该宣言阐释了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性质和服务方式。由此,不难发现,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或社区组织支持和资助的文献信息中心,以收集、整理、保存、开发、服务为己任,面向社会所有人提供免费服务,以保证个人和社会信息获取与利用的平等与自由。

二、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应发挥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文化建设上的“短板”的情况下,通过对信息资源的调整与配置,解决市场机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信息资源和服务存在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社会阶层获得服务不平衡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秉承职业信念将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和公平的标准获得图书馆开放、平等、 免费的服务。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成为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重要责任。

公共图书馆作为保障信息或知识公平获取的制度安排,使处于社会弱势的老人、儿童、落后地区的特殊人群、少数民族等享用到同社会上层人士一样均等的图书馆服务。就是说,在人人都应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益中,图书馆更应首当其冲的做到这一点,只要你走进图书馆,你就能享受到应有的公平的文化服务,即便就是不走进图书馆,也可以尽可能地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改进服务方式,大力开展延伸服务,实现普遍均等,使全民共享文化科技成果。公共图书馆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容易走进社区、走进城乡居民、走进社会弱势群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服务的平台。因此,公共图书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三、如何使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和中坚力量,我认为当前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大投入,不断丰富和充实馆藏。作为图书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不断增加馆藏,是图书馆工作的显著特征之一。近年来金昌市图书馆,在政府的重视下事业经费逐年增加,文献藏量逐年递增。现图书、报刊的种类和册数,基本满足了现有读者的需求。但是由于新馆搬迁时间短,与其它地级图书馆相比,存在文献存量数量相对少,在种类上尤其是音像、电子出版物、特藏文献、地方文献等在品种收藏上缺口较大,仍需加大投入,改进文献采集的品种结构,使馆藏种类更加趋于合理、以适应不同读者需求。让图书馆成为文化知识和科技情报的集散地。

二是要改进服务方式、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目前全国图书馆都实行了免费开放。改进服务方式就是要树立“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宗旨,摒弃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让读者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从馆内走向馆外,走向社区服务,开展延伸服务,如建立流动服务点,开办讲座服务、文献信息加工服务、举办展览、读书演讲座谈会、读者联谊会等活动,把图书馆工作当作“惠民工程”来抓,让阅读活动进社区、进军营、进校园、进单位等,加强图书馆工作的宣传活动,引导、激励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支持图书馆,热爱图书馆。

三是要积极开展图书馆文献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应当转变思维方式,以文献收藏向以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方式转变,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术开发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新信息,为农民致富提供科技服务,为读者提供最新书讯,在图书馆馆际之间进行工作信息交流,举办知识讲座。在为广大读者服务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扩大图书馆工作的影响,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彰显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和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展望

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和作用,是图书馆公益事业本质所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不仅是对文化建设的要求,也关系到民生的问题。作为文化工作阵地之一的图书馆应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不断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活力和动力,进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健康发展,使文化工作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

1.要转变思维方式,要立足本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不断研究新问题,注入新观念,接受新方法,立足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高起点,积极拓宽工作和研究领域,开展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工作的研究,开展特色馆藏和特色服务,体现人文精神。

2.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工作制度上敢于改革,大胆尝试,以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科学规范管理,有利于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以服务读者为出发点,严格奖惩制度,明确工作岗位责任制,激活工作和管理机制,形成人人争先创优,管理科学有序,业务水平、服务档次不断提高的工作局面。

3.努力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迈进。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图书馆逐渐成为现代图书馆事业中的一个亮点。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并高效率的提取存储信息的技术载体。相对图书馆的常规服务内容而言,数字图书馆将使图书馆实现革命性的变革。因时代发展的需求,图书馆正在面临着由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过渡转型期,也是当前全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数字图书馆将改变传统图书馆的静态书本式文献阅读特征,实现多媒体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并且还能够在电子书上标注文字等操作,为读者能提供一个网上绿色阅读平台,方便读者多读书、读好书,更好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对文化建设在国计民生中重要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作为文化阵地之一的图书馆,应以十八精神为动力,以文化兴市和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立足本职、面向未来、在公共文化服务这个舞台上大胆创新、积极改革、不尚空谈、扎实工作、奏出精彩的乐章,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促进全市文化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潘仁彬.《图书馆社会职能探讨》,《图书馆建设》1995年第03期

[2]袁俊喜.《公共图书館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图书馆》2011 年第3期

[3]李文辉.《公共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图书馆学刊》2006年第04期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机制建设研究
均等化视域下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新探索
PPP: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路向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