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程 程建丽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成功申办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张家口几所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为培养冬奥会志愿者服务型外语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地方经济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冬奥会的成功申办给张家口市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参与,复合型外语人才是推动外事活动进程的智力保障,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如何才能培养出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更好地为冬奥会以及张家口市的经济服务是新的历史形势下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张家口市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课题组成员对张家口市的2所省属高校和几所市属院校就高校外语人才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如下:
(一)专业课程设置理念急需拓新
就张家口本地几所院校外国语学院的课程设置来看,绝大多数的院校仍然秉承着传统专业设置的理念,例如张家口学院、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张家口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院校
仍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主,开设了基础英语、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专业课程,主旨在
于培养从事英语教学等方面的人才。然而近年来英语教育师范类,这种单一的外语人才早已严重过剩,随着高校的专、本、硕人数不断扩招,从幼儿园到高校英语教师的需求量正逐年减少。造成英语专业学生这种就业形势的根本原因便是高校课程设置的问题,高校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复合型理念淡薄。
(二)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需求脱节
张家口自成功申办冬奥以来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张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几年来,旅游业服务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地方文化又精通外语的旅游业服务人才已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张家口地区只有河北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开设了旅游英语方面的课程,其主要招生对象还是面向专科生,此外并没有其他的院校开设此类课程。面对张家口地区旅游业蒸蒸日上的景象,地方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却没有紧跟地方经济的风向标,助力和推动地方经济,实现二者协调而有序的发展。
(三)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众所周知,师资队伍水平是高等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1]要想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就要潜心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对张家口市各大院校的走访获悉,大多数从事外语专业一线教学的教师都毕业于外语专业,他们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在外语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上无可挑剔,然而谈及其他专业知识却知之甚少,很难担负起复合型知识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如何改变外语教师这种知识结构单一化的现状,优化教师队伍,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外语专业基本功又精通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张家口地方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复合型外语人才社会实习基地匮乏
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实训基地的创办为高校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保障。调查结果显示,张家口地方院校外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自身特点,并没有较为理想的社会实习基地,例如英语翻译、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学校举办的一些竞赛或情境模拟来切磋和提高实践能力。多数地方院校也并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模式,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走出去”体验岗位的实习机会。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时会与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学以致用,导致用人单位对新招募实习生的二次培训等等。
二、张家口市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针对张家口市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的期望,从建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的长远目标出发,拟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复合型课程设置
各大院校可以尝试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本科4年制的高校,外国语学院可以在新生报到后的第一个学期内,根据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的不同进行重新分班,对于外语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较快的学生,可以在前两年基础外语教学阶段相对压缩教学的学时数,辅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提供给优秀的学生更多的学科选择,达到学科交叉复合和相互渗透的目的,对于其他学生,前两年则需重点学习与外语知识和技能相关的课程,夯实语言基础;在后两年的外语教学课程设置中,高校则需把服务于张家口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模块置于首位,辅以其他复合型学科模块以供学生选择。张家口各大高校可以尝试开设商务、旅游、高铁客运乘务、航空服务等相关课程模块,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又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为冬奥会培养了一批兼具专业知识和外语表达能力的志愿者;对于大中专院校则可以在培养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直接开设相关复合型学科课程,使学生的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
(二)打造复合型外语人才新模式
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做法,可以尝试构建专业方向复合型、双语种复合型和技能型复合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专业方向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指的是在原來外语专业课程中增设若干方向型课程,以系统学习6至8门相关课程体现复合型专业方向。[2]例如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原有的专业课程中新增设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礼仪、导游基础与实务等课程,使其体现出旅游英语复合型专业方向的特点;双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是在英语人才已经相对过剩,德语、俄语、法语等小语种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提出的,对于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双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要从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为出发点,从而使主修语种和辅修语种能够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相得益彰;技能型复合外语人才指借助外语这一语言工具来实现在能源、电子、计算机等领域能够与国际合作的专门技术人才,例如近几年来张家口战略新兴产业:阿里巴巴集团张北云计算产业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怀来航天产业基地等等,这些新兴产业正缺少这种技能型复合外语人才使之与国际接轨,来进一步推动张家口市经济发展走向新轨道。
(三)重视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承担着根据大纲要求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任务,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3]高校可以多渠道、多层次的引进复合型师资,改善外语教师师资现状;提供外语教师进修、培训以及到相关用人单位实地考察的机会,使外语教师了解所讲授学科目前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学习其他高校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攻读其他专业或学科的课程,改善知识结构;整合校内各院系的师资扩充到本校外语专业教师队伍中,开展校际合作,形成高校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
(四)拓展高校实习基地
高校可以尝试与地方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此外,高校还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走进课堂,指导教学和校内实训,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就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冬奥会志愿者外语人才的需求,与专家进行座谈交流,以求更有针对性地使河北省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取得更大的实效。[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应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前提,改变以往传统式的教学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多渠道复合型外语人才模式,重视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实习基地等,才能培养出服务于冬奥和张家口市经济发展,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玉娟.发展区域经济必须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廊坊工业园区为例[A].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225-231.
[2]丁智勇.面向21世界的外语人才——关于上外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J].外语界,1998.(2):4-7.
[3]束定芳.中国外语战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147-152.
[4]王常颖.应用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学院为例[D].黑龙江大学,2016.
作者简介:辛程(1983—),女,汉族,辽宁阜新人,教育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