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无论何种行业,安全工作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面对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安全教育工作则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从关键处进行分类剖析,浅谈如何更加实在而有效地做好高校安全教育工作。
关键词:安全;大学生;教育;原因;措施
安全教育,警钟长鸣。现如今,高校林立,大学生基数庞大,在丰富的校园内外生活中总存有多种多样的安全隐患,中招的更是屡见不鲜。安全无小事,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极高的重视。
大学生活有广义,也有狭义。狭义的大学生活指的是在大学校园内外进行上课、饮食起居、活动等行为;而广义的大学生活,指的是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行为举止和思想活动。无论广义或狭义,学生在进行大学生活期间都会遇见不同形式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两大方面进行剖析。
一、人身安全
(一)火灾
我国高校普遍要求学生在校内学生公寓住宿,而学生公寓也是校园火灾最频发的地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防火知识不足,不知道引发火灾的多样性和概率。
(2)学生防火行为不当,在发现火灾隐患时,未能准确做到消除隐患。
(3)学生警惕意识不强,认为不会轻易发生火灾。
(4)学校监管力度不够,没有细致的防火安全条例以及惩处办法。
(二)交通事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道路上的车辆愈来愈多,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量。大学生的活动范围虽大部分在校园内部,却仍无法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高校学生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学生驾驶车辆
我国《公安部令第123号》第十一条规定,公民年满18周岁以上即可申请小型汽车等准驾车型。因此,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后便开始驾驶车辆。初入大学的学生驾驶机动车存在几方面的安全问题:第一,技术尚不纯熟,如遇复杂路况难以把控;第二,年轻气盛,易冲动,如遇交通异常事件,未能冷静处理;第三,心智尚不成熟,如遇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无法谨慎应对。
同时,不少学生在校期间驾驶摩托车,且多为无证驾驶。摩托车体积小,移动快,车身平稳性不够。学生在驾驶期间常常无法完全控制住车身状况,更有甚者驾驶时速度过快、走S形路线,极易造成摔倒、撞击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2.学生乘坐机动车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非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最常见的情况有:乘坐黑车或私人包车、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乘坐陌生人车辆、乘坐飙车族的车辆等。
未经世事的大学生尚且单纯,未能想到险恶和危险无处不在,因此极易相信他人,黑车、包车出现安全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却仍未能勾起同学们的惧怕之心,因而悲剧仍在发生。
(三)伤病
学生在校期间,伤病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应对。常出現的有以下两类。
1.季节性或传染性病毒
当季节性或传染性病毒来袭,部分学生掉以轻心,不予以重视,不遵从应对方案,导致自身身体出现抱恙的情况。
2.打架斗殴
高校学生手册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禁止打架斗殴,但仍未能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差异性易导致矛盾的产生,矛盾易引发口角,激烈的争辩则可能引起斗殴事件的发生。要从根源上杜绝打架斗殴事件的产生,需要追根溯源,帮助大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学会换位思考,提高对外界人和事物的包容心。并认识到,打架斗殴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将问题扩大化、伤害彼此。
二、财产安全
(一)诈骗
防诈骗工作一直是高校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随着科技的进步,骗子的诈骗手法也愈加高明。从以前的短信诈骗,到现在的电话诈骗、网络诈骗等,骗子不断地扮演着多种角色,一步步地将天真单纯的大学生们往坑里拉。被骗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赚钱,殊不知,当钱从账户里出去的那一刻,它便不再属于自己了。
(二)偷盗
现如今校园内广设监控摄像头,学生宿舍全天候配备楼栋管理员,定时开关门,外来人员进入宿舍均需出示证件,进行登记。因此,校园内的被盗事件原因往往是:学生在公共区域随意放置物品,离开时忘记带走;学生未对贵重物品进行挂锁保管;学生离开宿舍不关闭门窗等。
三、安全教育瓶颈
综上,高校大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极易遭遇人身、财产安全隐患。高校安全教育一直在做,一直在有针对性地做宣传和提醒,却仍未能杜绝,未能将警惕和防范意识深植于学生脑海和心间,这也是安全教育工作始终未能得到圆满效果的瓶颈所在。
四、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治标治本的安全教育十分有必要,具体措施如下:
(1)对学生进行洗脑式安全教育,加大安全防范意识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惯性反应,在遇到安全隐患时,能第一时间警惕防范。
(2)分类进行安全演练,邀请学生参与其中,以惊心动魄的效果达到警示的目的。
(3)将学生安全应对举措编入日常操行分中,加入综合测评以及评奖推优的组成部分中。
(4)对于违反安全行为准则的学生,予以严惩。
五、结束语
高校安全教育需要长期、反复、大强度地进行,虽存在瓶颈,却并非无法攻克。只要从细微处着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定能有效控制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范志华.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戴树根.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J].求索,2007,(3).
[3]刘学泳,岳明.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8,(9).
[4]王智新.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9).
[5]文琼仙,王凯丽.论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理念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32).
作者简介:石佳仪,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