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薛云
一、尊重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和人格修养
优秀的教师不会高高在上,而是走下讲坛,走进学生们中间,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探索知识奥秘。管建刚老师就是这样去做的,他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和学生亦师亦友,真诚合作,亲切交谈,真正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可亲可敬。在管老师的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朋友之情,学习变得其乐融融。
比如,教学“孔子论水”一段话,管老师请一位男生站起来朗读,当朗读到“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时,第一次读成了“dàng tiáo wūhòu”,管老师没有直接纠正,而是假装咳嗽,其他学生开始笑;男生意识到自己读错了,连忙改成“dàng díwūhòu”;管老师还是咳嗽,学生再次笑了;男孩赶紧又读,着急中还是读成“dàng díwūhòu”;管老師继续咳嗽,全班大笑,男孩第四次终于读正确了“dàng díwūgòu”。管老师打趣道:“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下次你读课文时,凡是听到老师在咳嗽,你就要引起高度警惕哦。”全班爆笑。学生出现朗读错误时,管老师没有批评,没有急着指出,只是给予暗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纠正错误。幽默诙谐的语言,完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和尴尬,课堂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又比如,为了让学生感悟子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向,管老师问学生:“假如你有一个心爱的篮球,那是姚明亲笔签名的,会不会把它借给好朋友?”学生回答“会”时,他追问:“好朋友把球踢坏了,你会不会要他赔?”学生答:“算了,不要他赔了。”管老师表扬道:“你是‘子路一号。假如二十年后,你在如皋有几套房子,管老师退休了,想到如皋这个长寿之乡来安度晚年,你会把房子借给我住吗?”学生回答:“会呀。”管老师再追问:“管老师很长寿,一住就是三十年,你还会借吗?”当学生回答“会”时,此刻管老师还是不忘幽默:“我见到了现代版的‘子路,我得跟你合个影,留下见证。”说着就真的拿出自己的手机,勾着学生的臂膀与他合影。顿时,全班沸腾起来,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哪里还是课堂,哪里还是师生,分明就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哥俩、情同手足的亲兄弟啊!留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已经不仅仅是那张见证友谊的照片,还有这浓浓的挥之不去的人情味,更是今后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在管老师与学生一次次的亲切对话中,子路的志向已经不知不觉内化成学生内心的向往和行动的追求,乐于奉献、豁达向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浸入学生的心田,甚至将伴随他们终身。这样的课堂同学们又怎能不亲其师信其道呢?这样化有形于无形中,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悄然无痕地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田,使得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宗旨在不知不觉中真正落到了实处,这不能不说是管老师课堂的匠心所在。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在管老师的课堂上,当学生朗读声音过高时,他做手势调整,“我帮你把音量调低一点”; 当学习“蹲”字的写法时,他风趣地告诉学生,“将来当了官,要记得蹲下来跟老百姓讲话哟,“蹲”字旁边的‘尊字就体现出来了”,让学生学会了必要的语文知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学生不敢上黑板板书时,他就鼓励学生:“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勇气!”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变得敢于挑战自我;当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朗读没有别的同学好时,他带头鼓掌,“人,最难得的就是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当发现学生朗读课文没把子路的急性子表现出来时,他假装生气:“你这是子路吗?你这样大叫会吓死宝宝的。”管老师一次次谆谆教诲无一不是对同学们睿智的引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和谐氛围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习得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习的能力,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更发展了思维,浸润了心灵,价值观、人生观也得到了正确的引领。这样的课堂已然就是生命成长的乐园,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让每一位听课教师聆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喜人声音。
二、加强言语实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立足语文本位,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建构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1. 引领学生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自主预习学到的知识显然还不够牢固,极容易遗忘,或者混淆甚至模糊不清,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领,慢慢地扩充知识面,使学生记得牢、记得准、记得清。管老师上课伊始,他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耐心地带着学生逐一指导三个生字“逸、凿、蹲”的写法并分别扩词,在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中,学生明白了现在的青少年不能贪图安逸,要学古人凿壁偷光、勤奋学习的精神,担当起振兴国家的重任;要学会蹲下身子、学会尊重别人。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当学生讲述“孔子原名孔丘,孔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古时候有学问的男人,人们会在他的姓后面加个‘子字体现对他的尊称”时,管老师由此及彼、以此类推,相机引导:“孔子很有学问,人们称他孔子。如果这个人姓老,就称他老子;如果这个人姓孟,就称他——;如果这个人姓庄,就称他——;如果这个人姓孙,就称他……”学生笑了,笑声中,学生记住了古语“子”字的用法,明白了“子”字包含了人们对有学问的人的尊敬!
2. 重视朗读品悟,帮助学生培养必要的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味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读中去理解文本的内在情感,在读中发现课文的重点、难点。比如,管老师在指导朗读“孔子论水”那一段话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读完后,管老师问:“什么是‘荡涤?”相机让学生认识了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区别。紧接着,管老师告诉学生:“会读书的人,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能读出停顿。”他将四个分句 “它好像有德行”“它好像有情义”“它好像有志向”“它好像善施教化”提炼出来,先请学生来读第一个分句“他好像有德行”,两个学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停顿方法,然后他就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白:“它/好像有德行”强调的是“它”;“它好像/有德行”强调的是“有德行”,然后问学生 “你支持谁的读法?”“要突出水的特点该怎么读?”这样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想,该用什么语气,该怎样把握停顿节奏去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感。像这样以有感情的朗读去代替枯燥的讲授,课堂会变得既生动,又有趣,让学生从读中感受浓浓的“语文味”。
3. 重视梳理整合,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语言,掌握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語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并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管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不断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在学习了课文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以后,管老师出示了“孔子论水”言论的原文内容,一共十一个特点,先引导学生齐读;接着出示翻译的白话文,再次和学生分工合作齐读水的十一个特点。他让学生去观察,文章中选了水的哪四个“水是真君子”的特点,告诉学生所选的四个特点加上开头和结尾就构成了文章的第8自然段。然后,第三次和学生分工合作再读第8自然段。此时,零散的语言碎片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紧接着管老师问学生:“剩下的七个当中,你最喜欢水的哪四个真君子的特点?”学生选好以后,再让学生从自己所选的四个当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个特点进行再创作。这样,积累促进了运用,运用又更新了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得到了丰富与充实,言语能力也跟着提升。
管老师的高明之处还不止于此。他问学生:“假如让你写第8自然段,会不会把最喜欢的一个特点写进第8自然段?”在得到学生的认同以后,他给学生出示自己改写的第8自然段“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浅的地方流动不息,深的地方深不可测,它好像有智慧;水奔入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它好像很勇敢;水倒入容器,满了就停,不会贪多,它好像有分寸……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让学生去读、去比较,改写的第8自然段与原文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学生发现两段话的构段句式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后,问学生:“如果管老师来写第8自然段,就这样改,你们支持吗?”在大部分学生支持两个学生纠结时,管老师故弄玄虚,让学生先去学习后面师生言志的语段。在学生弄清楚子路、颜回和孔子的志向后,管老师问学生:“他们的志向跟课文第8自然段中‘水是真君子的哪些特点特别吻合?”学生自然而然发现了师生言志与前文“孔子论水”的吻合之处,这时候,管老师再次追问学生:“第8自然段能不能换?”继而引导学生弄清楚论水和谈志向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立意构思的巧妙,把学生的思维由阅读引向了写作。这样高明的思维训练,使得学生在这堂课既得意得言,又得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管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视角、睿智的教学引领,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得语言、建构语言,掌握了运用语言的方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
(作者单位: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