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华
写文章离不开素材,尤其是议论文,缺少素材,再才华横溢的人也难以写出美文佳作。素材的质量和对素材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文的质量,高考作文尤其如此。一道作文题,靠立意取胜是常见手法,但立意的角度屈指可数,若能在素材的运用上技高一筹,无疑增加了取胜的筹码。如果所用材料别出心裁,让阅卷者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文章定会获得高分。因此,同学们要精心挑选素材、严格审查,确保材料的针对性、真实性、新颖性、典型性。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法。
1.点面结合法
所谓“点”,即典型性的材料,能够深刻体现主题和观点的材料,对这样的材料要进行细致描写、深入分析,作为详写的材料。所谓“面”,即指一般性材料,应以概述和列举为好,作为略写的材料。运用点面结合法,能使文章在思想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此法适用于考试时见到题目后,一时想不到那么多可用的详细事例,这时,可从想到的那些与论点相贴近或相一致的有限的事例论据中,选择自己认为较典型、把握较全面的事例进行详细叙述,并加以挖掘,而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例则可一笔带过或简要叙述。
点面结合,是作文素材典型性与丰富性的结合,是详写与略写的结合,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如一篇论“挫而弥坚”的作文中,作者先详写了爱因斯坦成才的事例做重点论据,然后写道:
正是挫而弥坚的奋进精神,使爱因斯坦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由此,我还想到达尔文长达数年的环球考察、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才有的造福人类的两千多项发明、唐玄奘艰苦卓绝的印度取经之行,还有中国女排的姑娘们用汗水换来的胜利。
这篇文章就采用了点面结合法,“面”的事例纵横交错,说古论今,中西皆有,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看,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呼啸的地铁和轻轨节省了城市居民的通勤时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手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货币交易,一部手机便行遍天下;屠呦呦提取出了造福人类的青蒿素,诺贝尔奖是对她的嘉许,亦是对中华民族的期许;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国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或将着陆月球……中国的科技产业每一项革新和创造,无不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佳作《江山如此多娇,与尔一竞风流》
文章中有“点”例——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地铁和轻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屠呦呦、“嫦娥四号”探测器,有“面”例——中国的科学产业,点面结合写出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2.同类叠加法
同类叠加法,就是将多个同类素材进行合理、巧妙的组合、搭配,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古人说“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是说一个优秀的作者在行文时,要有驱遣天地万物的气魄和能力。这句话启发我们,在作文时要善于运用多种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搭配,形成表现主题的“合力”。运用同类叠加法剖析事理、阐发观点,文章才能显得丰富充实、厚重大气。
《朗读者》作为今年最热门的节目,也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了这“人生三本书”的价值。你看主持人董卿饱读诗书,富有哲思的话张口便来,这是“有字之书”的力量;女诗人余秀华拖着病体站在舞台上朗诵,她的诗充满了乡土气息,唤起了人们的乡愁,因为她读懂了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她的人生不需要世人的诟病或赞赏,她自己懂得便好,她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小江老师”江一燕坚持每年都抽时间去广西山区支教,她坚守的是本心,她不仅拥有美丽的容貌,更拥有美丽的心灵,她的内心阳光明媚,因为她读懂了“心灵之书”。
——2017年高考浙江卷佳作《读懂“三本书”,走好人生路》
这里就采用了同类叠加法。作者首先选了《朗读者》这个大背景,之后将主持人董卿、诗人余秀华、明星江一燕三则素材组合在一起,阐明了“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及“心灵之书”三本书对人生的作用和意义。当然,这里的“同类叠加”,不是指连续使用甚至简单堆砌同类素材,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有机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表现同一主题。这样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人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同时又能扩展内容,使文章显得丰富多彩。
3.对比论证法
在素材的运用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差异较大的素材组合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从而表现m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以此来讲清道理、阐明事物本质的方法,就是对比论证法。在写作中,巧妙灵活地运用对比论证法,可以使议论文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力。
对比论证有“横比”和“纵比之分。同一时期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叫“横比”;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比较,叫“纵比”。
运用对比论证法时,往往针对某方面用墨多些,作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用墨较少,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与对共享单车的无知相比,我对空气污染有着浓厚的复杂情感。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空气污染是近年来我对社会的强烈记忆。如果说当年骑着单车飞驰在野外,蓝天白云下的自由身影是那么诱人,至今让人幢憬,那么,如今无事时的独处斗室却成了生活的常态。偶尔外出,大街上人们的面孔都因口罩的遮掩而模糊,怔怔的目光尽是对周围的冷漠,并由此诱发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紧张。与青山绿水久违的我们,在孤独徘徊中无处归依。
还记得《焦点访谈》中谈到空气污染问题时,屏幕上尽是灰暗。这种记忆是灰色的,人身处其中有说不出的压抑和窒息。于是,我老是忆起过往,想起年少时的蓝天白云,留恋着往昔的生活,还曾细数着我生活中的自行车,怀念车上那高低起伏、左拐又撇的身影。
而如今,我的人生早已随社会和大众一起向前飞驰,日子也在五彩缤纷中让自己眼花缭乱。在日渐繁复的生活中,往昔的点滴总会在不经意间涌上心间,那份单纯的记忆是如此鲜明,我正好用它来稀释天地间的灰色。
——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佳作《知与不知的记忆.》
考生选择的关键词是“共享单车”和“空气污染”,素材呈现出纵向对比的形式。关于“共享单车”的素材,作者并不是去论述它的作用与价值,而是回忆年少时骑单车的情景,那时的蓝天白云与现在的空气污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于“空气污染”,作者由《焦点访谈》引出当今社会沉重的环境话题,阐明灰色的记忆带给人们的是伤痛与悲哀,与年少时的美好记忆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重视,担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由于学习任务紧张,对社会热点关注有限,学生们在作文时多选择运用陈旧的历史题材,到历史人物那里去讨救兵,参与“思古之幽情”的大合唱。当然,此类作文中也有一些精品,但见得多了,也就咀嚼不出多少新意来了。隔夜好茶不好喝,干花不如鲜花美,“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烂芝麻,谁会喜欢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选材也应当与时俱进,用当代新事物取代陈年往事,文章才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性,才会给人带来惊喜!
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英国“脱欧”昭示着全球旧秩序的岌岌可危,特朗普的新政则拉开了新时代不确定性的帷幕。而就在此时,远古的丝绸之路上再次响起清脆的驼铃声。中国携手沿线伙伴,为干旱的大漠汇入一缕缕甘泉。各国积水成渊,汇聚成一条和平与发展之河,为热浪侵蚀的沙漠送去清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21世纪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们背负着“复兴中华”的重任,在国家棋局上走出“新丝路”这至关重要的一步,体现了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大国的和平崛起,更是对我国“永不扩张”诺言的庄严履行。“一带一路”惠及的不仅仅是中国,沿线国家也从中获益。发展本国,兼顾他国,这是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带一路”是中国倡议,而高铁则是承载“一带一路”计划的载体。中国高铁,是“中国创造”技术“走出去”的世界名片。
——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佳作《丝路驼铃,驶向和平》
这篇作文,完全是由社会热点素材组织而成的,事实论据全部是时政热点素材。在文中,不仅有21世纪的关键词——“一带一路”、高铁,更有“英国‘脱欧”“‘特朗普新政”等时政热点素材。这些素材,都来自当前的社会生活,是最新鲜的材料,贴近现实,时代感强。高考作文中运用这样的材料,怎能不使人感到欣喜呢?所以,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高中生因阅读面狭窄、知识储备不足,选材往往跳不出教材、文本和历史的积累,喜欢列举“英雄榜”“英烈榜”,文章的材料多为见于各类文章巾的陈旧事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屈原、辛弃疾等。当没有时新素材时,如何将这些旧例翻出新意、写出深情,就至关重要了,这也是一大考验。考生在使用这些材料时,如果能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念,努力用鲜活的语言将材料精心打磨,认真梳理,巧妙组合,也能使旧事例的“含金量”大增。
不过在使用旧事例时,要注意善挖掘、广联系、精表达、巧链接,求新、求深、求准、求紧。特别是运用课本上的素材时,最忌“俗、滥”,一定要回避大家常用的材料或角度,或从细微处挖掘见常人所未见,或联系背景与现实发前人所未发之感想,或借他山之石击出奇异的火花,从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管夷吾举于士时,若无鲍叔牙对其之前过错的容纳与规劝,他又怎能在东周列国的舞台上大放光芒,成就千秋英名;“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也正因相如之容误,方有赵国文武双全的王者格局。古往今来,身清如玉、毫无瑕斑的完人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在容误之心与规劝之言下抬头向前,于温暖和宽厚中成就大美格局的“非满分学生”。
——2016年高考全国卷I佳作《怀容误之心,成大美格局》
很多同学在运用管仲的素材时,多是讲管仲少年时如何经历磨难,如何能屈能伸,或者他为相之后如何大胆革新名垂青史,即使用到“管夷吾举于士”这则素材,也大多谈英雄不问出身,或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本文作者则另辟蹊径,突出了鲍叔牙的容纳与规劝之功,很好地证明了包容之心的重要性,这确实是作者的精妙点化。这样化用“旧材”,就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6.凝缩提炼法
顾名思义,就是用自己的思考“挤于”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細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往往只攻其一,提炼一点,不及其余。写作时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选取主干,去粗存精,进行定向叙述或评析,并且深入挖掘。其余部分,即使很精彩,也应“忍痛割爱”,绝不手软。
“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的悲叹,而导致他写下“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的,竞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晋”字。一字避讳,李贺的一生便就此“完结”。相较于古代科举,现代的高考更加公平和客观,范围也更加全面,给予我们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高考四十年来,创造了无数普通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奇迹,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
1977年,当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进入考场时,心中满怀的是对未来的幢憬还是迷惘,或许已无从得知。但我知道,如今的我坐在考场上,心中充盈着的,是对高考的崇敬;笔端书写的,是对高考的赞扬。敬畏它带给我的一切,歌颂它洒下的清光。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佳作《人道是、清光更多——我看高考》
在上述文段中,作者引用了李贺的例子,却只攫取了人物“一字避讳”的故事,从而将古代科举与当今高考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突出高考相对公平、公正的特点,阐明李贺式的悲剧不会在当今社会重演。素材由凝缩提炼而来,指向集中,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在议论文的素材运用方面,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根据作文题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写出一篇引人人胜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