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君
美国NAEP(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国家教育进展测评)阅读测评旨在测评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业表现,并报告其发展趋势。该测评项目从1992年发展至今,以2009年为界,在测评框架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革,体现了国际阅读素养测评项目PIRLS与PISA对其的影响,同时又不失其独特性。NAEP阅读测评不断地进行改革,最新版本的《NAEP2015阅读测评框架》,在2009年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NAEP2015阅读测评框架》主体分为阅读测评内容的确定与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而阅读内容的确定是整个阅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由此,笔者将从NAEP阅读测评的这两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我国语文阅读领域的测评与监测提供启示。
一、对阅读内涵的理解
NAEP阅读测评构建了一个严格的框架体系,其测评的基点是对阅读的理解。NAEP将阅读界定为理解书面文本,发展和阐释意义,根据文本类型、目的和情境正确运用意义。[1]
在确定阅读概念的基础上,NAEP分析了阅读成就影响因素。首先是与阅读文本相关的因素以及与读者背景和经验相关的因素,如对单词、概念和文本结构要素的理解,读者的背景知识和阅读体验的情境。其次是阅读目的,测评的情境决定了阅读目的。最后是读者运用重要的阅读基本技能进行阅读的能力,如音素意识、自然拼读法知识、流利程度以及对单词意义和词汇的理解,尤其是词汇知识,在NAEP测评中受到了高度重视。[2]阅读成就影响因素的分析为阅读内容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为了确定阅读认知目标,进而构建测评指标体系,NAEP分析了阅读行为的本质。NAEP认为,读者通常首先对文本进行概述,然后搜索他们必须特别注意的信息。在概述之后,读者会在不同程度的文本交互中取得进展,包括解释和评估他们所阅读的内容。对于优秀读者的表现,NAEP认为他们可以监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能够意识到文本是否具有意义,采用一系列的策略来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会评估文本的质量,并根据阅读的情况和目的,使用从文本中获取的思想和信息,扩展他们对某个主题的思考,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得出结论,或者概括他们所读的内容。[3]从NAEP对阅读行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阅读的过程包括多层面,即对文本内容的提取、概括、解释、整合、评价等,其间渗透着阅读策略的运用。
二、阅读测评内容的确定
在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阅读测评中,NAEP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即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这两类文本可以概括学生在学校和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不同文本类型。NAEP阅读测评框架在分析不同类型文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类型文本测评的要点。同时,考虑到词汇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在对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测评时,词汇测评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1.文学文本的特征与测评内容的确定
NAEP测评的文学文本包括虚构作品、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和诗歌。
NAEP将虚构作品结构概括为“故事语法”,由以下部分组成:环境、情节、问题、文本反应、角色以及主题等。[4]在针对不同类型文本测评具体内容方面的确定上,NAEP都从三个方面考查:文本的体裁和类型、文本的结构和特点、作者创作的艺术表现。虚构作品测评要点见表1。
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如传记、散文和演讲,NAEP运用了多样化的结构模式和文学特征来反映它们的目的和受众。这些作品具有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双重特点,不仅可以展示信息和思想,还可以运用明显的文学元素来传达信息,使它们的内容更有内涵。读者阅读这种类型的文本不仅是为了获得乐趣和信息,也是为了学习和欣赏作者选择的文字、短语和结构元素的特定技巧。NAEP在这类文本的划分方面,其重要依据就是文学色彩的强弱。[6]
NAEP在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评估中都包含了诗歌,主要在于诗歌特定的文本特征与价值。诗歌形式灵活,极具想象力,语言凝练、生动、引人共鸣,运用比喻、拟人化、意象等手法,传达象征意义,要求学生具有特定的批判性思维。[7]由此,NAEP2009改变了之前只在八年级和十二年级测评诗歌的做法,在四年级中也补充了诗歌测评。
2.信息文本的特征与测评内容的确定
在NAEP阅读测评中,信息文本被划分为三个大类:说明文、论说文、程序文本和公文。NAEP阅读测评认为,连续性说明文、议论文的特点表现为描述性、顺序性、因果性、问题/解决性和对比性。说明文和论说文还经常包含图片、图表、表格及其他图形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增强文本的含义,并且构成意义。说明文是呈现信息,提供解释和定义,进行比较和对比的信息文本。同时借助辅助工具,如标题、粗体文本或项目符号列表,强调文本的特定组成部分,以加强作者所写的信息。论说文是通过呼吁引导读者达到特定的目标或试图使他们形成一定的信念,这种文本的例子包括政治演讲、社论和广告。[8]以说明文为例,具体测评要点见表2。
程序文本以指导完成任务的方式传递信息,由系列分开的步骤组成,包括手册和产品支撑材料、艺术活动的指导等,也可能体现在图形、图表或地图信息中。公文通常表现为多媒体元素,要求读者以简短的连续散文的形式,也可以用柱状图、矩阵或其他格式提取信息。[10]
综合看信息文本的测评,NAEP在关注连续性文本的同时,特别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并且对其可能在不同体裁的文本中的存在样式和考查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归纳。
在文學文本和信息文本的比例分布上,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文学文本分别为50%、45%、30%,信息文本分别为50%、55%、70%。[11]从比例变化可以看出,信息文本比例不断增加,原因在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将逐渐走向社会,接触的信息类文本也将越来越多。
3.词汇测评的原因分析与考虑因素
鉴于词汇知识与篇章理解之间的密切关系,NAEP阅读测评将词汇作为阅读评估的一部分。NAEP测评的不是孤立的词的意思,而是在特定文本情境下的词的意义。词汇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测评学生对意义词汇的掌握。“所谓意义词汇,是指通过理解单词意思能达成篇章理解的词汇。”[12]所测评的词汇必须是在传达文章核心思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词汇。每一篇文章将有大约两个词汇条目,所有的词汇条目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想要传达的特定词汇意思的把握。词汇测评对篇章选择也提出了要求,所选篇章必须含有可供测评的意义词汇。
NAEP在词汇测评中对所测词汇的选择进行了详细规定,分成可供测评的词汇、不可测评的词汇、可供考虑的干扰项。可供测评的词汇包括代表成熟语言使用者的词汇,且为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尽管单词本身年轻读者可能不熟悉,但呈现出来的是读者比较熟悉或能广泛理解的概念;对文本某个部分或中心思想的理解非常必要;存在于相应年级水平的阅读材料中。不可测评的词汇包括界定狭窄且不被广泛应用的词汇,如特定领域或应用范围有限的词汇;标记或表达文章的主要思想;很可能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口语词汇的一部分;含义很容易从语言环境中派生出来。可供考虑的干扰项包括表达与目标词汇不同的共通含义,且在上下文语境理解中容易被忽略;可能表达了文本的正确信息或内容,却不是目标词汇所要表达的;可能是对目标词汇出现的上下文的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另一个单词的意思,与目标词汇相似;可能与目标词汇相通却不完全准确。[13]
三、阅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NAEP在阅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首先确定认知目标,将其分为定位与回忆信息、整合与阐释信息、评论与评估信息三大维度,并且根据测评文本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相应的认知目标规定,具体如表3所示。
NAEP在确定认知目标的基础上,规定了各年级阅读测评中不同认知目标所占的比重。定位与回忆信息、整合与阐释信息以及评论与评估信息三个维度的认知目标,在四年级所占比重分别是30%、50%和20%,在八年级所占比重分别是20%、50%和30%,在十二年级所占比重分别是20%、45%和35%。[15]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定位与回忆信息的考查比重四年级最高,八年级、十二年级降低,而评论与评估信息的考查比重增加比较明显,整合与阐释信息的考查比重变化不大。这表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现学生最高层次阅读能力的评论与评估信息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了解参与阅读测评学生的阅读水平,NAEP阅读测评将四年级、八年级和十二年级的阅读成就划分为不同层级,即“基本”“熟练”“高级”三个级别。“基本”这一水平表示对知识和技能的部分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每个年级学生熟练阅读表现的基础“。熟练”这一水平代表了每个年级坚实的阅读表现,达到这一水平的学生已经展现出应对挑战性主题的能力,包括掌握了相关主题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情境的能力,以及恰当分析主题的技巧。“高级”这个级别意味着卓越的表现。[16]每个水平中除了总体表达该水平学生的阅读成就表现以外,还分别从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的角度进行阅读成就表现的规定,其中体现了不同类型文体的测评要点的差异。借助对阅读成就水平不同层级的划分,NAEP将不同年级阅读内容与三大维度认知目标进一步细化整合,构成了完备、详细、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测评指标体系。
四、对我国阅读测评的启示
NAEP阅读测评作为一种学生阅读水平评估项目,无论在阅读内容的确定方面,还是在阅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都对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阅读测评与质量监测具有参考价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借鉴国际先进阅读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测评框架的制定。NAEP阅读测评项目构建了一个严密的测评框架,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其逻辑起点在于如何理解阅读内涵,即回答“什么是阅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阅读什么”,即确定测评内容,然后将测评内容与认知目标进行整合,构建完备的阅读测评指标体系。测评框架确定的背后,是对阅读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吸收。如在阅读内涵的理解方面,主要借鉴了RAND(2002)、 PIRLS(2001)和PISA(2000)三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关于阅读素养的概念界定。在阅读内容的确定方面,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的确定来源于PIRLS(2001),并在PIRLS基础上进行了细化,这样就改变了自1992年至2007年在测评内容方面表述不清的状况。在信息文本测评要点的确定上,非连续性文本的确定,同样与PISA紧密接轨。在阅读认知目标的确定方面,借鉴了PIRLS与PISA的成果,主要依据PISA的三个维度进行划分,将认知目标有层次地进行准确定位,解决了以往目标层次欠分明的问题。
其二,树立鲜明的文体意识,针对不同文体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测评要点。NAEP在主要测评内容,即文学文本与信息文本测评要点的确定方面,进行了准确的分类和要素分析。文学文本选取了虚构作品、非虚构性文学作品和诗歌进行细化分析,信息文本选取了说明文、论说文、程序文本和公文等常见文体进行细化分析。在测评要点确定的论证方面,借鉴了相关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论证,提高了测评要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NAEP在测评文体的确定和依据文本特征确定不同学段测评要点方面,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借鉴,以提高测评的学理性、全面性和层次性。
其三,细化测评指标,构建全面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NAEP将各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表现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熟练和高级,对每个层次学生阅读表现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总的要求和文学文本与信息文本各自领域的要求。这种分层递进式的考查有助于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同时,对于阅读质量监测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四,评价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重视阅读策略的指导。从三个维度基本认知目标定位与回忆信息、整合与阐释信息以及评论与评估信息的确定,到不同年级阅读成就水平的划分与具体规定,NAEP既从宏观层面提供了阅读策略的指导,又传递了具体文体阅读中阅读策略的运用,对于学生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不同文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学生不同学段特点,阅读策略的考查要有差异性体现。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National Assessment Governing Board . Reading Framework for the 2015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5:2,3~4,4,8,17,8~9,9,9~10,23,10,11,12,35,40,41,44.
【本文系江蘇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中高考阅读测评改革研究——基于PISA与NAEP的视角”(重点资助,K-a/ 2015/0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