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18-05-30 03:42王泽宇郭栋梁
大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对策分析立德树人

王泽宇 郭栋梁

摘要:近年来,不少高校立足实际、勇于创新、蓄意改革,形成了具有鲜明“德育”特色的学生管理文化。本研究系统总结了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取得的诸多经验,全面回顾了学生管理工作,总结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教育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同时,本研究针对学生“五种能力”的提升、“三三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对策分析,以期更好地助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关键词:学生管理;以人文本;立德树人;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的培养关乎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如何利用学生在校的时间,把他们培养成“让家长放心、让学校骄傲、让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才,成为了高校长期思考的话题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此,高校要以问题为导向勇于革新,补齐教育短板,回归教育初衷,通过育人工程的实施,力争早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明确教育目标,回归教育初衷

(1)开展教育研究,注重成果运用。

在近年的教育实践中,多数高校发现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学生个性发展、思想活跃的新特点。为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高校应采取“以改促建”的指导策略。一方面,主动改正以往学生管理中的不足,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到“育人”这一点上,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体魄健全、品德高尚、朝气蓬勃、精神气质良好的人;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凝练,将“育人”的学生培养目标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通过制定细则,逐条落实建议,探索常态化的反馈机制,创建出动态化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2)回归教育初衷,实现“立德树人”。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书育人”,但各级学校通常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过程”的弊病。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提升。“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事关教育本质的话题,需要引起各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高校应回归教书育人的教育初衷,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中心环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详实调研,以育人为目的进行全面论证,以现实为依据完成可行性探索,帮助学生形成“高素养、有理想、肯实干”的优秀品质,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支持。

二、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定义和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向,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高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注重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重点增强学生的“五种能力”。

①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做到:一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二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等手段,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②专业技能。专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人才的评价标准,制定符合社会發展需要的课程体系。二要加强校企联系、捕捉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确保培养目标的灵活性和动态性。三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注重实训环节教学比重,通过进厂参观、实景展示、现场作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实战思维。

③职业技能。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为此,高校需要做到:一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介绍、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岗位性质、能力需求和发展前景,督促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二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贯穿于各个年级,帮助在校学生尽快认识自我、认清环境,树立竞争意识、职场意识,细致分析各种内外部条件,做出适合自己未来道路的人生规划。

④团队合作能力。拥有良好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当代劳动者的必备素养之一,也是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为此,一要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让讲解式教学变为活动式、参与式和任务式的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让分组成为课堂主流,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二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融人群体、共同协作的平台,提高学生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的合作能力。

⑤终身学习能力。在知识更新迅速和人才需求多元的当今社会,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个体都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要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迈进,通过举办“专升本、本升研等学习小组,经验交流会,院校介绍,考试流程讲解”等活动,为学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便利,帮助他们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注重网络课程的开设,通过推送网络课程、推荐门户网站、组织在线学习等方式,教会学生掌握“互联网+”时代的终身学习模式。

(2)注重“三三型”人才的培养。

①培养“懂专业、懂管理、懂法律”的技能型人才。首先,专业能力是学生的立足之本,通过在校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走向事业成功之源。其次,管理能力是新型人才的必备内涵。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平台,正面引导、树立典型等途径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融入团队、管理团队。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培养崇尚法治的大学生。

②培养“会英语、会公关、会应用基本办公软件”的管理型人才。首先,通过举办兴趣小组、英语角、计算机技术比赛、组织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并全力支持学生参加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增强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其次,学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是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技能,每个大学生都应学会操作应用。

③培养“能说、能写、能干”的实用性人才。良好的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和实干精神,是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培养目标。为此,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技能的提升;通过树立模范榜样、倡导身体力行、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三、丰富学校的育人职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广开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切实抓好“立德树人”育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发挥文化育人的独特作用。文化育人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对学生“第二课堂”建设力度。一方面,在学生中全面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运营好、管理好学生管理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学校党(团)组织建设,引领校园文化主旋律,传递社会发展正能量,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高校必须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l生的校园活动,并体现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活动宣传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载体进行,增强活动吸引力。同时,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好已有品牌,鼓励创新,增加科技、藝术、体育类的活动。此外,开展校外志愿服务,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3)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高校多才多艺、特长突出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艺特长。一方面,组织类型多样的兴趣小组(如武术协会、书法协会等),为学生提供兴趣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校园文艺活动(如合唱比赛、舞蹈比赛、朗诵比赛等),帮助具有特长爱好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王泽宇(1997-),女,汉族,山东泰安市人,工学本科,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级本科生。

郭栋梁(1998-),男,汉族,山东泰安市人,工学本科,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级本科生。

(作者单位:1.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对策分析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