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清
摘要:2006年,我国教育部首次将本科翻译专业列入专业目录并批准招生。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转型发展背景下,本科翻译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文从“翻译工作坊”及“校企合作”两个方面来探讨本科翻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转型背景;本科翻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国际交往和合作日益频繁的今天,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2006年,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试办本科翻译专业,短短十年后的今天,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本科翻译专业。2016年3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我国现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他们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需关系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型的经济结构等发展需要,积极推进高校转型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工作重心。在此背景下,探讨本科翻译专业的实践教育模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培养目标
教育部2006年下发《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教高[2006]1号),翻译成为一门少数高校试办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55S)。2011年,教育部通过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三、职业翻译者的必备条件
《翻译工作者手册》对职业翻译者的描述如下:全面掌握源语言知识和目标语言知识、深谙两种文化、紧跟语言的发展变化,及时掌握其细微变化和新词用法、区分译出语和译入语、能够从事多领域的翻译、具备写作或口头表达能力、具备翻译速度、研究能力、熟练使用与其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掌握合适的语言。
四、翻译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技巧、一种艺术,是一种专业的交流工具。翻译专业人才需要掌握各种翻译技巧,进行大量的翻译实操,内化为译者/译员的自觉行为。“教学原则”强调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翻译的实践性特点要求译者需经过严格的翻译实践。实践课程的教学属于“实践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外,实践教育正在成为大学的一种制度化理念,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州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等为首的许多大学,在其大学理念和使命中都渗透了加强实践教育的思想,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科翻译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五、本科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本科翻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有以下特点:大部分高校重视翻译理论、文化及实务翻译课程:许多高校打造专业特色;不少高校重视实践教学;很少开设译作评析、汉语、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职业教育课程。翻译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大多院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师首先讲解翻译技巧,辅之以例句,然后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接下来教师批改、讲评,纠正错误。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翻译结果,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创新性地对实践课程进行改革,顺应《教学要求》培养目标、体现实践特色并与职业化译员的培训接轨,值得我们深思。
六、本科翻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理论与实践终究是互补的关系,尤其在翻译领域月。笔者认为,本科翻译专业实践课程之一的笔译课程可以采用“翻译工作坊”与“校企合作”这两种方式构建一种“以翻译任务为中心,鼓励合作探究研讨”的教学模式。
(一)翻译工作坊
“翻译工作坊”的定义是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该课程真正让翻译实践走进了课堂,有效实施了翻译技能的培训优先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翻译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强调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注重所选材料的真实性,注重译者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翻译能力、译者能力、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责任意识等的培养,为他们日后成功地踏上职业翻译之路奠定基础。
下面以笔者经历过的“翻译工作坊”式的教学法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1)任务分配:全班分为五个组,翻译相同内容。教师将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的部分内容放到qq群共享;(2)学生翻译:1)学生打印文本,阅读,理解;2)查阅术语中文意思及译文;3)查阅背景信息,明确翻译文本类型;4)查阅政治类文本翻译要领;5)阅读最近年份《政府工作报告》及官方译文,整理相关语言:6)独立翻译,小组成员讨论,确定最终译文:(3)课堂展示:各小组用ppt展示完成翻译的过程和最终译文,分享翻译方法与技巧。最后,教师点评,探讨官方译本与学生译本的差异,讲解官方译本闪光点,鼓励学生改进官方译本的不足,探讨翻译技巧并总结相关句型翻译。
(二)校企合作
《教学要求》里说明本科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合翻译行业的职业化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了解翻译行业的运作,让学生参与到翻译行业的正规流程训练。一方面,学校可以获得企业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教育与翻译行业接轨,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培养并吸纳更多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优秀学生,有助于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所谓校企合作就是企业与学校之间通过人才、技术、资源的整合共享,培养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笔者也以自己经历过的一次“校企合作”项目来说明。
2016年3月,笔者参加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与传神翻译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该项目(G2项目)是小证书的汉译英翻译,客户用其英译本办理出国手续。原稿涉及身份证、毕业证、结婚证等。该项目的进行如下:(1)企业导师进课堂:学校邀请传神公司译员到学校授课七天,每天两个课时。译员通过ppt说明项目运作流程、各种小证书的翻译要领和处理语言细节的方法;(2)学生练习:学生分六组,企业导师每天派发项目经理收到的稿件,将原稿发至qq群,相应同学完成翻译与质检,小组成员讨论修改,将终稿发送给老师:(3)作业反馈:教师在讲授新内容前说明每组稿件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交流翻译技巧并修改,将终稿发给项目经理进行最后的质检并提交到平台。参与的同学反馈,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他们树立产品意识,培养严谨的翻译态度,了解翻译公司翻译项目的运作流程与用人需求并接触到最新的翻译材料,
七、结语
本科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职业翻译人才,实践课程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适应翻译行业的需求。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各地方本科院校都在寻求好的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摆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让学生在以任务为中心,小组协同合作,共同探究与交流的方式中完成翻译任务,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思考并灵活应用翻译技巧,在交流中探寻最好的翻译方法。本文提出的实践课程的两种教学模式强调翻译的过程及译本的产生,与翻译公司真实翻译项目运作流程相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翻译行业的要求。“只有经过翻译的过程才能制造出翻译的产品,也只有理解了翻译的過程,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进行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