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乐队伴奏在演出中的机动和应变

2018-05-30 05:31高肇辉
剧作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角儿临场剧目

高肇辉

戏曲是中华文明的艺术宝藏,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剧种,几乎每个省份都有自己具有乡土气息的戏曲剧种,此外还有像京剧、昆曲这样历史悠久,突破地域概念,且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剧种。中国戏曲之所以不同于西方戏剧,最基础也是最外部的差别就在于“戏曲”的“曲”上——在中国戏剧的表现手段里,歌唱和音乐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戏曲既是中国独有的戏剧样式,也是中国人表达情感和叙事方式的一种特殊的戏剧门类。在某种意义上讲,戏曲组成部分中“曲”占据的比重很大,音乐在戏曲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笔者结合戏曲演出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浅谈一点戏曲伴奏在戏曲演出中的机动灵活和随机应变。

既然在演唱中的“曲”是戏曲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除了演员的演唱,与之相衬托的戏曲乐队的伴奏同样也是“曲”的构成部分,也就是说戏曲乐队的伴奏在戏曲的演出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诚然,戏曲乐队的伴奏更多是为辅助和配合演员演唱而服务的,但在整台的戏曲演出中,戏曲伴奏同样不可或缺。

在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中,乐队伴奏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场面要跟着角儿走”,这句话的含义是作为戏曲乐队的第一要务是伴奏而不是演奏。所谓伴奏就是乐队的成员要依据演员在临场上的发挥和表现灵活地转变和变化,不能撇开演员,根据乐队自己既定不变的套路独立伴奏。这正是上面所说的戏曲乐队是伴奏不是演奏,更不是独奏。当然要深入地分析这句话还要系统和辩证地看待。

首先,每一个剧目中的唱段大抵的路数是固定的,主演的演唱要具有一定之规,不能任意胡唱。这在术语中被称之为“有谱”或“有准谱”,即演员、配角和演奏员在演出前不需要排练却可以直接登台合作,这就要求一个剧目的所有演职人员对演出剧目从头至尾的每一个桥段都要了如指掌,才能在演出中合作得天衣无缝。如果不熟练掌握,在舞台上一定会出现事故的。即便是“有准谱”,演奏员的伴奏也同样需要“跟着角儿走”,只有在跟腔的伴奏理念中才能使伴奏在演唱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做到相辅相成,最终通过演唱和伴奏共奏出统一的风格、充沛的情感和浓郁的韵味。

其次,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有时又很大,特别是出现突发状况时,例如在出现演员临场忘词、串词、嗓音湿润、或需要“马后”(尽量加长自己演唱的时间,为后面可能还没准备好上场的演员争取更多的时间)和“马前”(尽快结束自己这段唱腔,为后面的演员争取更多的表演时间)的情况下,乐队伴奏就不能按照既定“准谱”操作,必须根据演员临场突发的变化给予帮衬甚至补救,而且不仅是乐队,同台的所有演员都要无条件地服从这一原則。

再次,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如某个演员出了突发状况,乐队的文武场和上下手中该由谁来负责临场的应变呢?在戏曲演出中这同样有明晰的责任和明确的分工。一般说来,如果演员在演唱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由文场(拉弦乐)中的主要乐件如京剧中的京胡、河北梆子和评剧中的板胡来负责,而其他的下手乐件如京二胡、二胡、梆笛、笙、月琴、三弦、琵琶等则要统一跟据主要乐件临场变化的指法和弓法,调整各自的伴奏旋律以及节奏。如果是演员在身段表演上出现意外,则需司鼓掌握临场变化,改变打击乐的方案,武场的下手如大锣、小锣、铙钹等则一律听从司鼓的统一指挥。总之乐队要配合演员的临场变化改变伴奏方案,维持演出的正常进行,这才叫“一台无二戏”,也可以说这是戏曲演出合作中的原则、底线和规矩。

目前在戏曲新剧目的创作演出过程中,大多采用作曲制和交响乐队。这对于戏曲伴奏的发展是一个飞跃,但在实际演出中应对临场变故时,“场面要跟着角儿走”的这个传统戏曲伴奏的观念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发扬。毕竟戏曲演出是一个整体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却又要分清主次关系的艺术活动。希望戏曲的音乐创作和乐队伴奏能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实践,在传统中寻求适应自己发展的探索之路。

责任编辑 李 蕊

猜你喜欢
角儿临场剧目
舞台剧目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角儿爷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百年前,京剧“粉丝”是如何捧角儿的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登堂入室
优秀剧目进校园
篮球“三人制”裁判法执裁原则与临场应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