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仁年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视觉艺术,它有别于诗歌、戏剧、歌曲等可以用语言为工具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而是通过形体动作语汇来传递个体认识和表达精神世界。舞蹈是流动的雕塑,是具备空间感的动态塑造艺术。民族舞蹈起源于民间,大多是在生活、劳动中创作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有着迥异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传承,在舞蹈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
1.民族舞蹈的文化性和历史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广袤的华夏土地孕育了“以汉民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人文状况。民族舞蹈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态之一,有 “艺术之母”之称,它记载着不同民族在各个时代的文化历史和风情风貌。比如赫哲族的萨满舞、蒙古族的安代舞、壮族的火猫舞都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状貌。赫哲族的鱼鹰舞融入了赫哲族渔猎生活的真实体验,模仿了当时欢乐嬉戏的捕猎场面,凝练而艺术地再现了该民族的渔猎文化特征。
2.民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不同,民族风貌和民族性格也各具特色。舞蹈是本能的艺术,各民族在劳动中情不自禁的“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不同的舞蹈展现出的艺术魅力也不同:来自高山密林、冰封雪飘的北方民族歌舞大多有豪迈之气,粗犷雄浑;反之南国气候宜人草长莺飞之地孕育出的民间舞蹈则婀娜秀美、赏心悦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涵养异域风情的舞蹈艺术。比如傣族主要分布在四季如春的老挝、缅甸、越南等地区,他们的孔雀舞婀娜多姿,动作舒展、柔韧而优美。
3.民族舞蹈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我国的民族舞蹈形式丰富、意蕴深刻。无论是舞蹈的思想内涵还是外在表现形式都有着本民族的个性特征。孔雀舞是一种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傣族和藏族表演形式各不相同,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和风格也就不同。藏族孔雀舞“羌姆”一般在隆重仪式中表演,基本动作有伸缩脖子、左右摇头、移动平步等,旨在驱邪迎祥,气氛庄重,不得随意表演。傣族孔雀舞“嘎洛涌”通过舞者的艺术加工,对孔雀的饮水、漫步、嬉戏、飞奔等模仿得更加惟妙惟肖,舞姿婀娜优美,风格轻盈灵动。正是因为各民族不同的表演技巧和表现风格多样而统一,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4.民族舞蹈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核心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各民族都有着鲜明而独特的舞蹈形象。比如《丝路花雨》的韵律和造型上展现了绝美的东方神韵;《安塞腰鼓》的仿若两军对垒的场面大气磅礴、威武壮观;《羌笛舞》轻捷优美,再现大漠孤烟、空旷寂寥的情景。这些舞蹈形象已经烙有民族印记,甚至提起一种舞蹈,就会想起这个民族。比如新疆的晃头移颈、拍掌弹指的赛乃姆舞、刀郎舞,赫哲族的天鹅舞、鹿神舞,苗族的锦鸡舞等等,都塑造了生动、具体、鮮明的性格化形象。不难发现古老的民族舞蹈很大一部分是对劳动场面或生活场景的模仿,或是用肢体去模仿自然生灵的原生态舞蹈,像鹰、天鹅、孔雀、锦鸡等。发展至今,舞蹈艺术家们又增加了大量的舞蹈语汇,使之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是民族舞蹈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其说民族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不如称之为升华了的生命形式。它传递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精髓。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民族舞蹈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传承下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认识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欣赏水平。将民族舞蹈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相结合,使其在保有原汁原味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让民族舞蹈能够实现动态地的传承。
责任编辑 李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