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行为的影响

2018-05-30 10:48:04何津源宁哲
辽宁经济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何津源 宁哲

〔内容提要〕 资管新规引导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信贷仍然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监管背景下,信贷行为体系建立和风险管理机制运行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十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资本约束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监管从“量”上制约信贷规模,从“质”上降低信贷风险。

〔关键词〕 资本监管 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

一、引言

2018年4月,一行两会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两个维度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把控,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是对金融机构资本监管的又一创新尝试。后危机时代,加强银行业资本监管势在必行,我国及时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2012年6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将巴塞尔协议Ⅱ和巴塞尔协议Ⅲ统筹推进,以适应中国银行业监管要求,从资本定义、风险覆盖、杠杆率、流动性监管等方面对新资本协议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在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规定各商业银行应在2018年底全面达标。随着最后期限的日渐临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迎接大考,或存在充足率承压及经营风险预警问题。因此,探究资本监管与银行信贷风险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强化银行资本监管、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资本监管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与风险控制对其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标准银行业务对接提供重要保障。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资管流程中的核心环节,本文梳理资本充足率监管、逆周期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对信贷影响的相关文献,选取十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指标和信贷指标进行面板回归分析,试图找出资本监管对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及信贷风险行为的作用联系。

二、文献综述

關于资本监管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层面和实证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所得研究结论存在不同。部分学者认为,从严的资本监管,即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条件下能保证各类资产和信贷业务有序开展,有效化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但随着资管约束性加强,阻碍银行信贷供给,相对规模缩减;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承担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支持资本监管能够降低银行信贷风险行为的研究大多基于Furlong和Keeley(1989)提出的资本监管的有效性理论。其从存款保险制度,即一种看跌期权角度,指出资本监管迫使银行股东消化大部分因存款保险看跌期权带来的风险损失,能够有效抑制银行发生道德风险的动机,从而有效约束银行的信贷行为和风险承担。从信贷约束角度出发,Gambacorta和Mistrulli(2003)等的实证研究发现,贷款的持续较低增长率与资本约束有关,资本监管从严导致信贷收缩,抑制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经济的衰退。Bolt和Tieman(2004)运用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与银行信贷风险水平的关系,分析显示银行在面临较严厉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时会更加谨慎的对待信贷发放,在信贷审查时标准也更加严格,从而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水平。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Jeitschko和Jeung(2005)在传统理论框架中融入存款保险机构、股东和管理者视角,通过研究银行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关系,表明银行的风险承担取决于三者之间相对势力和资产参数假设,结论是不同资产规模的银行面临统一监管时所做出的反映及作用效果有较大差异。国内学者赵锡军和王胜邦(2007)认为,资本监管特别是资本充足率对银行信贷风险行为无显著影响。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资本监管主要是对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提出要求,增强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在其承担经营管理风险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巴塞尔协议Ⅲ,资本充足率被定义为总资本(不含扣除项)与加权风险资本总额的比率,从定义式可以得出,商业银行为满足资本监管对于最低资本的要求,提高银行资本充足水平,可以通过调整资本充足率公式中的分子项或者分母项来实现。一般来说,提高“分子”主要是扩充资本,诸如扩大信贷规模,提高自有资本占比等,但调整“分子”是长期过程。而降低“分母”则通过减少银行风险资产来实现,对比来看,调整银行风险资产能够在短期实现,且直接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水平。

资本监管能够从“质”和“量”两方面控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量”,资本监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限制银行信贷的规模。另一方面是“质”,资本监管能够通过限制风险资产配置,保证贷款质量,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影响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行为,当监管从严、资本充足时,信贷风险减小,规模增速放缓。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Shrieves和DaM(1992)首次使用资本充足法,即采用风险加权资产占比指标衡量银行风险和与资本监管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该指标可直接反映银行的主动冒险行为,资产配置与风险行为具有相关性。

研究样本为2007-2016年我国10家上市商业银行年度平衡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及各商业银行年报。具体指标描述统计见下表2。

从资本监管角度,资本充足率平均值为13%,而最大值为30%,最小值为5%,与巴塞尔协议Ⅲ规定的总资本充足率8%的最低要求仍有差距,一度打破监管红线。从银行信贷风险角度,样本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占比的平均值为0.69,不良贷款率对数值为1.42,银行间各指标具有较大差异。

根据研究假设和统计分析,构建考察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行为影响的模型。模型引入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比率指标作为监管趋势的代理指标,通过信贷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指标反映信贷行为质量和数量方面的基本面情况,具体模型形式如下:

(三)实证结果

各指标通过稳健性检验,模型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除宏观经济增长GDP变量外,其他指标均在10%水平下显著。

从表3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从资本监管角度,最低资本充足率和资本流动性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效果为负,即资本充足监管能够抑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商业银行为达到充足资本和流动性水平,需合理规避高风险资金投放,加强信贷资质审查,进而降低风险存在的可能。二是从贷款管理角度,信贷投放规模与信贷风险存在负相关关系,降低贷款集中度和多元化信贷投向,能较为有效化解非系统性风险;当期不良贷款率指标在10%水平下显著,该指标对下一期信贷投放策略具有指导意义,一方面商业银行为规避次级贷款风险,缩减不确定性贷款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良贷款率持续走高时,银行资产或将面临流动性短缺,贷款增速放緩。与此同时,风险具有一定的时间传递性,上期的风险承担水平会对当期的风险承担造成正向影响。

四、结论及建议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从“量”的角度来看,资本约束能够有效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减缓贷款增速,具有明显的紧缩效应;从“质”的角度而言,资本约束促使商业银行通过增加其贷款组合多样性、提高优质资产占比、增强经营管理能力等综合实力,有效抑制风险承担。

在资本监管趋紧环境中,商业银行建立合理规范的信贷行为体系和高效准确的风险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从信贷行为体系出发:一是提高信贷资质,商业银行应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保持优质且充足的资本水平以应对宏观环境和经济政策变化。二是强化业务能力,简化信贷审批流程,从贷款审批核准、担保机构担保水平、信贷人员管理等环节入手,提高运行效率,保证信贷质量。三是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优质信贷客户,不断推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的融合匹配。

从风险防范机制出发,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构建风险监控指标。在具体操作中,采用逆周期资本缓冲和动态拨备管理方式,即在经济向好时适度提高资本监管标准,为经济低迷期可能发生的损失做资产准备;而在经济低迷期则适度降低资本监管标准,发挥信贷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同时,各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信贷质量和盈利能力,扩大资本的风险覆盖率,降低信贷投放的波动性,实行差别化贷款损失准备,建立动态拨备监管制度,以保证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宋 爽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26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