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路径创新

2018-05-30 10:48肖明肖贵
高教学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路径创新新时代

肖明 肖贵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格局已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已成常态。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倡导生态文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从内容到方法及路径也要与时俱进。我校运用的体验式教育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伦理教育;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0-0033-03

Abstrac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a new era. The overall pattern of "Five in One" has been forme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become the norm.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getting worse. It is the urgent need of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advoca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updated from content to methods and paths. The experience-type education method used in our school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 the new age; ecological ethics education; path innovation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与实践,必将直接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总要求,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态伦理教育,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发展观、生态伦理观是特别重要的。

(一)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新的历史任务,生态伦理教育也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态伦理,即生态道德,是指一定的社会,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生态伦理教育是将生态伦理内化为人们心目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使人们自觉地在社会实践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生态文明理念,亦是对高校生态伦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伦理观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大学生施加系统的生态伦理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动机与行为。

生态伦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素质教育,因此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 生态伦理认知教育。它是指人们对人与自然生态道德关系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这种关系的科学认识。学生只有加深对生态道德的认识,人们才能关心自然,爱护自然,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

2. 生态伦理情感培育。它是指在一定的生态道德观的基础上处理生态伦理与生态道德的关系的人的爱恨之情。对善恶、美丑、正义和非正义有强烈的感受时,才能产生道德行为,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和责任。

3. 生态伦理意志教育。它指的是人们克服内在和外在障碍,以履行其生态和道德义务的信心、决心和毅力。在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过程中,应唤起大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从而实现对生态美的追求和创造。

4. 生态伦理信念教育。它指的是人们从内心深处履行某种生态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信心。具有很强的牢固性和一致性。它也是人们产生生态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

5. 生态道德行为引导。在一定的生态道德意识指导下,人们不需要任何强制力和约束性监督。它是生态道德意志的外在表现,是实现生态道德动机的手段。生态道德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观念的创新、意识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达到对行为的引导。生态伦理教育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只有正确认识生态道德,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意志和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

(二)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忽略了生态伦理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念的新要求,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必然。

1. 促进当代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生态伦理建设,关键是在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要求青年一代必须具备较高的生态伦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中国梦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意识,引导他们自觉地把谋求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结合起来,把人类发展权利与自然生存发展权利统一起来,深刻认识到加强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加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科技创新意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寻求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研发节能、环保、回收、绿色生态农业、环境保护等先进实用技术,从而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体验式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一)体验式教育的内涵

体验式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教育形式。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让未成年人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体验内化形成个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品质,在反复的体验中积淀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

(二)体验式教育的特点

1. 尊重参与者的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特殊个体,他们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因素。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体化的处理,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把握最佳时机,培养更多的人才。

2. 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

教师要把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细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愉快、温暖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在教学环节中。

3. 体现参与者的平等性

教师和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人格平等,价值平等,没有高低强弱。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建立一种人文、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学生的活力。

4. 培养参与者的适应性

当今社会是一个新的、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要教育学生了解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要有创新意识。

三、体验式教育是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路径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生态伦理知识

体验式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态伦理知识,主要在于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直接感知知识点,并进一步思考问题。学生们觉得很有趣,以便他们能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可以激发创新,所以,没有实践也就没有创新。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道德观

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引入道德关怀,树立对自然的道德责任感,形成“崇尚自然、关爱生态、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良好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为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的认知和对生命的尊重自然。在大学生阶段,对培养他们的正确的消费观是特别重要的消费和使用任何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节省有限的自然资源和财富的原则,合理消费,文明生活。

(三)有利于学生自觉践行生态文明行為

高校应站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高度,根据目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实际生态问题,从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的转变实际出发,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利用资源、生态优势,环境科学,邀请著名专家讲座;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和分析;组织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生态危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热爱自然。

四、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体验式教育的做法

我校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的过程中,应用了体验式教育法,培育乐山乐水情怀,全面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与实践体系。

(一)对接绿色生态,将“乐山乐水”情怀植入办学顶层设计

我院有40多年林业类专业、60多年医卫类专业办学历史,一直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把“生态”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将“乐山乐水”情怀植入办学顶层设计中,构建了有效的专业增设和退出机制。经过调整,构建了适应绿色发展新业态,以生态为轴心,对接绿色生态产业链的六个专业群(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技术、生态产品经营管理、生态宜居技术)。

(二)体现绿色健康,将“乐山乐水”情怀融入生态校园建设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愿景,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目前,国内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建设日趋生态化,但是缺乏生态校园建设规范。学院从普通高等学校建筑物、装饰、道路、景点及其名称等多方面规范生态校园建设,组织申报并立项批准了全国首创《普通高校生态校园建设规范》项目。该项目旨在运用生态学方法、原理及有关研究成果,该《规范》的制订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校园建设,该技术规范将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构建“生态理念、生态教育、生态环境”三个内涵,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校园和谐生态。

(三)完善一二课堂平台,将“乐山乐水”情怀嵌入教学实践

教学研一体,培养学生“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一是大力开展理论研究,积累了丰硕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近年来,我院立项的生态类省级项目数十项,并经过加强对绿色环保特色的提炼,学报自2014年更名为《湖南生态科学学报》后, 2016年成功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并获得中国知网颁发的统计刊源期刊证书。入选核心期刊,排列全国同类期刊的第十八位、居湖南省同类期刊榜首。

二是对接行业需要开展了乐山乐水为主体的教学研究。近年来,我院将绿色发展理念有机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建立了生态文明教育图书库;建立了生态文明教育专题网站与世界大学城主题特色空间;建立了一套目标明确、逐步提升、针对性较强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并出版了《森林康养概论》《湖南森林体验与森林养生资源概览》《中国林业文化基础》《生态文明教程》等丛书被列为中国林业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目前已经全部出版,并在我院各专业学生中使用。

(四)精心组织策划,将乐山乐水理论教育成果见之于实践

近年来,为培养大学生乐山乐水情怀,先后在校园内开展了“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礼貌用语、环保标语张贴活动;印制《校內植物名录》;开展了“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和谐统一”的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一个寝室一棵树,生态文明进我家;一个班级一片林,校园绿化我先行”等活动百余项,并每年重点开展以乐山乐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南岳森林生态康养》《衡阳县名人文化与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队员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调研走访,实地考察了森林生态康养的实现路径,积极提出对策,形成调查报告40余篇。

(五)引领示范,打造湖南大中学生“乐山乐水”新品牌

近年来,我院的“乐山乐水”文明教育成果在校内开花,并不断在全省形成品牌和影响。2008年,我院牵头组建了我国林业系统首家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乐山乐水”文明教育成果共享。我院充分发挥座落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的优势,将南岳作为生态旅游教育实践基地之一,先后与衡山县教育局、衡南县教育局、衡东县教育局、衡阳县教育局、南岳区教育局、石鼓区教育局等四县二区签订了中小学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协议,2015年,我院与北京大学等10所获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的高校,共同作为全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协作组发起单位,举办年度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论坛。2016年,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在湖南高校中的首家志愿者工作站,标志着一个可持续性绿色环保事业在湖南高校的开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周坤.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的内涵探析[J].群文天地,2011,4.

[3]雷新兰.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有效途径浅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

[4]魏彩霞.高校生态伦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8,6.

[5]范萍,等.高校生态伦理教育途径探索[J].内江科技,2010,1.

[6]吴青林,董杜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7]百度百科.体验式教学[EB/OL].baike.baidu.com.

猜你喜欢
路径创新新时代
网络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从“南海仲裁案”看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创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精准扶贫创新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管理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