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亚庆在强调对企业“瘦身健体”时说:“提高运行效率,始终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发展目标。在原有基础上今年还要进一步减少法人户数,使中央企业的管理层级大多数压缩到五级之内,提高管理效率。我们还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大幅度压缩过剩产能。同时要抓好‘处僵治困工作,完成‘僵尸企业的出清。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瞄准世界先进企业学习,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使管理提升,提高运行效率。”
去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是保证经济体优良的基础。自2016年,国家发布了去产能目标。钢铁、电解铝煤电、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首当其冲,之后煤炭又加入其中。
现在,钢铁和煤炭的去产能成为这项目标的风向标。
今年以来,结构性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今年前7个月,退出煤炭产能8000万吨左右,完成全年任务1.5亿吨的50%以上,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3000万吨的80%以上。钢铁、煤炭等行业供求关系显著改善,企业效益持续向好。
煤炭行业去产能效果明显。截至目前,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比2015年底减少2800多处,下降大概50%,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增加了200处左右。大型现代化煤矿已成全国煤炭生产的主体,行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大幅提升。随着煤钢去产能任务的大部分完成,去产能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钢铁方面,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具体要求,其目标是,从2016年开始,要用5年的时间,实现再压减1-1.5亿吨钢铁产能的任务。今年1-7月,共压减粗钢产能2470万吨,完成全年任务3000万吨的80%以上。自2016-2017年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钢铁去产能超过1.2亿吨以上,已超过“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目标1亿吨的底线,加上今年上半年完成数额,2018年或将提前完成去产能任务。
之所以钢铁去产能任务完成得如此迅速,显然是各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执行到位。同时,去产能也让供给环境明显改善,钢价大幅上涨,企业盈利显著恢复。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兼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赵辰昕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煤炭行业虽然取得了去产能的显著成绩,但仍处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高质量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未来需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处置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成为国企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16年,国务院要求,对“僵尸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重组,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
僵尸企业“续命” 和杠杆有关,导致处置僵尸企业和去杠杆工作也密切联系在一起。2015年末我国国有企业负债占非金融企业整体负债的比例约7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列为目标后,一直未曾有松懈。
2018年,国资委、中央企业集中展开全年几百户僵尸企业、特困企业的处置治理工作,努力实现年底前僵尸企业基本出清。
8月初,发改委、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对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单列章节作出工作部署。《工作要点》指出,要完善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及去产能相关企业债务的综合政策。该项工作由发改委牵头,国资委等有关部门配合,要求于2018年底前完成。
时间表已经给出,各地国资监管部门近年针对清理“僵尸企业”出台了相应政策。
例如,广东省政府今年初已明确禁止高于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的企业开展推高资产负债率的投资项目,要求确保全省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5%以下。就在7月初,广东省国资委召开了14家省属企业会议,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包括:彻底完成工商登记注销,或国有企业股权完全退出,实现工商登记股东变更;在国资委监管企业名单上、在省属企业名单上,不再存在非合并报表企业;2018年开展财务决算时,合并报表中不再存在营业执照吊销、休眠的企业。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表示,为了更好地适应去产能进入新阶段,未来将不断推进“僵尸企业”处置,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始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公司制改制,被视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第一步。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主要是指将传统国企改组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的公司制企業。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其中,东方电气、中广核、上海贝尔3家企业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国铁建、中国航信、华侨城集团等7家中央企业二级及以下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
在国企改革全面深化落地的2017年,10余万国有企业将全面进入公司制时代。2017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会议特别强调,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尽管任务艰巨,但在决策层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下,并相应提供一部分优惠的税收政策给企业,用来鼓励其加快整体公司制改革的进程。今年1月15日,肖亚庆主任在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说,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企业市场化基础进一步筑牢,中央企业及子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各省级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近97%,辽宁、福建等地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全面完成改制。
肖亚庆表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地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17年中央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超过700户,其中通过资本市场引入社会资本超过3386亿元。截至2017年底,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央企各级子企业实现了混合所有制。从行业分布看,房地产、建筑、建材、通信、矿业等5个行业企业混合程度较高,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为88.3%、86.3%、78.3%、77.9%和76.8%。
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郜志宇表示,总体上看,中央企业在产权层面已与社会资本实现了较大范围的混合。
2018年被媒体称为国企混改“发力期”。“国企混改将在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在2018年年初表示,在“广度”下功夫,即进一步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重要领域混改,并且选择有条件的央企推进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而“深度”则意味着在引资本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诚通集团作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2018年的混改执行得相当出色。混改形式上,不拘一格。以上市公司为主要载体实现核心业务的混改,积极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所出资企业的混改,以投资基金方式实现与社会资本的融合发展,吸引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诚通集团皆有成功案例。
通过IPO、并购重组、控股权划转等方式,诚通集团共控股诚通发展、中储股份、粤华包B、冠豪高新、岳阳林纸、美利纸业、华贸物流等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主要资产均进入上市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2.7%。通过公开、透明的资本市场,诚通集团与各种所有制资本包括广大投资者,实现了混合所有制。
自2017年8月中国联通公布混改方案以来,中国联通借混改之势从资本引入、业务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三方面实施多项改革举措,已初见成效。截至2017年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由上年底的62.6%降至46.5%。
同时,混改还将中国联通和战略投资者绑定成为利益共同体,不仅使中国联通成为各战略合作伙伴使用基础通信业务的后花园,还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中国联通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中国联通智慧生活体验店”在2018年8月正式开业。在此前后,中国联通又与阿里巴巴共同投资成立了云粒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两项最新产品“智慧政务大脑”与“生态环境大脑”。这一公司是中国联通深入实施混改的又一阶段性成果。
2018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混改措施吸引世人关注。7月10日,东航宣布重大资本项目,将向均瑶集团及吉祥航空合计发行不超过13.42亿A股、向吉祥航空及或其指定的控股子公司发行不超过5.17亿H股、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发行不超过2.73亿A股。至此,以混改为代表的国企改革再次迈出实质性一步。
东航此次引入的两家战略投资者,一家来自民营资本,一家来自国有资本。这种组合体现了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同时也为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东航引进上海地区的吉祥航空入股,可共同开发区域市场资源,并以股权为纽带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彭华岗曾在今年年初透露,未来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分类情况,用市场化方式逐步调整股权结构的比例,落实民营企业参与混改以后在企业治理方面的权利。
国资委产权局副局长郜志宇称,目前产权市场已经成为央企混改的重要平台,上市公司成为央企混改的主要载体。
在9月6日上午举行的国家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欧鸿称,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的工作部署,积极推动落实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新进展。其中包括,持续加大民航、铁路等重点领域开放力度,吸引民间投资积极参与民用机场、高快速铁路项目建设。部分垄断行业通过混改积极引入民间投资,近两年组织实施三批50家国有企业混改试点,目前已有8家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完成混改,引入各类投资者40多家、社会资本900亿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自2013年,国企重组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不过很明显的是,2018年是国企并购重组高峰期。央企户数已从国资委成立时的196户调整至96户,央企重组已然成为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手段。
今年年初,肖亚庆表示,加快推进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扎实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加强顶层设计,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央企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2017年到2018年8月,沪深两市共计发生涉及国有上市企业的重大重组事件152起(含失败),涉及交易总体价值10003.1億元。上述152起重大重组事件中,规模较大的有国电电力与中国神华各以资产出资组建合资公司、*ST济柴收购中油资本100%股权等。
从重组目的来看,去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主要集中在横向整合、多元化战略、资产调整以及整体上市,其中,横向整合就达到了74起,占比接近一半,表明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同类型、同行业的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优化正在显著加快。
今年,各地国企纷纷走上重组之路。5月,江中制药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江中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筹划收购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华润江西医药有限公司控股权,江西南昌桑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江西南昌济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权。本次资产收购事项预计将达到重大资产重组标准。与此同时,重庆百货的控股股东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河南,郑煤集团与河南投资集团电力板块资产重组工作将成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天津产权交易中心5月14日公告称,天津市国资委集中组织相关市属集团,在去年组织项目推介的基础上今年聚焦一级集团混改,选取了20个大集团广泛征集意向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