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磊
中非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稳固、经济联系广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磨合,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已经步入提质增效的快速发展期。
政府对话机制已经形成
中非合作论坛大力推动中非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提升非洲当地技术升级,促进中非共同发展。中国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合作机制,签订多项双边协定,加强实质性的科技创新合作。在2009年启动的“中非科技伙伴计划”和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协定两个主要框架下,以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为抓手,开展政策研究、技术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究、技术示范、实物捐赠、与联合国对非合作项目衔接等方面合作,促进我国实用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发挥对周边非洲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技术合作得到增强
中非科技创新合作呈现出良好发展和上升的势头,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向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发展。中国企业在南非建立电力机车厂,为南非研制并交付电力机车。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在南非、福田汽车公司在肯尼亚投资生产汽车,中国冀东发展集团在南非建设了设备最先进、环保标准最高的水泥生产企业。海信集团在南非设立非洲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晶科能源在南非建立首个光伏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在尼日尔建设石油一体化项目,使尼日尔成为产油国和成品油出口国。中国广核集团投资纳米比亚建设世界最大在建铀矿项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交付的尼星1R,满足尼日利亚在通信、广播、宽带多媒体、导航服务、远程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科技人文交流突飞猛进
2010年启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通过加强中非学者和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研究成果,目前已支持研讨会、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著作出版等各类项目近150个,资助中非学者互访交流千余人次。2013年启动“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促进中非学术机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非洲人力资源培训。2000年以来,为非洲提供来华奖学金生名额5.5万个,为非洲国家培训技术、管理等各类人才8.1万人次。
“走出去”上具有先行优势
科技创新外部效应显著,惠及广大民生,是国家沟通和民心相通的先导和桥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开放性、流动性显著增强,科学技术加速在全球的扩散与普及,推动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在实际合作中,科技创新已为基础设施、贸易、金融、人文合作等提供关键支撑,在经贸、产业、生态保护和人文合作中起到“开路先锋”作用。
推动和平与发展新动力
非洲大陆一体化进程加快,在世界重大事务中的参与度、话语权和影响力日益增强。进入新世纪,非洲经济增长速度较快,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非洲大陆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世界投资热点,世界大国日益重视非洲。当前,在国际关系正处调整转型的时期,我国面临重新定位国际角色、形象、地位和影响力的挑战。随着我国崛起进入关键时期,需要强化中非战略伙伴关系和新兴大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发挥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性作用,巩固、深化中非关系,为南南合作提供示范,推动南北关系健康发展,是中国继经济因素之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动力。
双方发展的共同迫切需求
我国建立起的现代科技体系,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积聚了大量先进适用技术、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具备向非洲国家进行科技创新合作和技术梯度转移的基础条件。非洲对我国科技创新合作需求迫切。长期以来,严重落后的科技是制约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国情和发展道路与非洲国家更为相似,科技创新合作具有依存度高、相互需求密切、利益共同点多、互补性强、对接条件适合。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及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有限,而非洲国家除了具备低廉的劳动力之外,本身还是一个增长迅速的市场。向非洲进行技术和产品的梯度转移,既能满足对方需求,也能为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市场。
根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的部署安排,与非方合作推进实施“非洲科技和创新战略”,帮助非方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非洲民生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目前,中非科技创新合作还存在着统筹规划不足,顶层设计不足,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實现中非科技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化、成功构建中非创新共同体。
科技人文交流增强创新能力
推动中非建立常态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科技人文交流平台。积极推进“先进适用技术与科技管理培训班”、“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与“藤蔓计划(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合作举办各类科技论坛,定期组织现代农业、移动通信、互联网信息、新能源、医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讨与交流。与非洲国家合作共同培养科技人才,扩大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规模,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培训中心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科技管理与政策、科技评估、科技创业等培训,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科技人才。支持我国科技人员赴非洲全面了解科情科貌。扩大“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的合作成果,积极实施“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中非学术研究机构和智库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研讨会、著作出版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双方开展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支撑产能合作、科技创新法律与政策等促进中非科技交流合作的课题研究与成果分享。实施国际科技特派员计划,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开展扶贫脱困的科技创新合作经验交流。
联合研发推动技术转移
推动实施中非科技伙伴计划 2.0、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积极推进开展一批合作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结合非洲国家的重大科技需求,鼓励我国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与非洲国家相关机构合作,在现代农业、新能源、稀贵金属、矿产勘探、资源环境、检测检验、清洁生产、传染病防治等领域共建一批国家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联合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开展联合研究与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与非洲国家共建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和技术转移信息对接平台,共同推动先进适用技术、低成本适用技术等类技术向非洲国家转移。支持中国和非洲国家企业、科研机构、大学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联合制定国家或国际标准,共建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促进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在非洲国家的应用和推广。
共建园区支撑国际产能合作
与非洲国家分享中国在推动科技园区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引导鼓励我国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海洋科技产业园区、环保产业园和绿色建材产业园等与非洲国家主动对接,带动园区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鼓励有实力企业与非洲国家共建生态科技园区,探索多元化建设模式。建立中非科技园区合作双向信息流通渠道,以在非中资企业、非洲中国商会、驻非洲国家使馆为前沿,推动国内高新区、主要产业组织及高技术领军企业之间建立非洲市场信息沟通共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行业企业与非洲国家传统产业结合,促进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