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再次沉渣泛起

2018-05-30 10:48:04
科学大观园 2018年17期
关键词:论调读书无用前人

一切有益于操练思想、增进知识、掌握信息,并由此丰富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行为,无论是依托于书本和校园,还是扎根于生活和社会,都应视为广义的“读书”。

云南曲靖一农家男孩在建筑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引发社会关注。在不少网友为这位靠努力改变命运的男孩“点赞”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另一种声音——“高考不如当网红,读书不如去整容”,“读书没有前途”。

这是一种死灰复燃的“读书无用论”。一般来说,“读书无用论”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说读书“无用”,其实是指读书无法“变现”,或者说,读书与找工作、挣钱、当官等现实的功利目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二类则是说,读书得到的是间接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知识。

那么,如何看待这两类论调呢?先看第一类。国内外都有调查表明,受教育水平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道德状况等成正比。但这都是在群体和概率的意义上讲的,就个体而言,过得怎么样,受到天赋、机遇、时代大背景甚至各种偶发事件的影响,既要看个人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行程。但是,话说回来,人生是一趟无法重来的旅行,我們启程时总该以“大概率事件”为参考,而读书改变命运,就是这样一种“大概率事件”。再看第二类,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更加真切。但人生是有限的,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管用”的知识的人,往往是那些通过努力读书吸收了大量前人成果的人。可见,“读书无用论”的两类论调看似有理,实则经不起推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还应该对“读书”做深入的分析。书,在本质上是前人的思想和知识的载体,或者说信息的载体;读书,在根本上是为了学习前人的思想和知识,或者说获取信息。今天,信息的产生、传递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对“读书”的认识也该与时俱进。一切有益于操练思想、增进知识、掌握信息,并由此丰富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行为,无论是依托于书本和校园,还是扎根于生活和社会,都应视为广义的“读书”。

不过,“读书无用论”作为一种观点是错误的,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值得警惕。过去的几十年里,“读书无用论”有过两次较大的泛滥。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交白卷、上大学”“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等论调错误地受到肯定;另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成为无奈的调侃。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当时社会对知识、人才的轻视,以及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的不合理。

现在,“读书无用论”有借用网络平台沉渣泛起之势,这就提示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我国教育、人才生态和社会流动状况,采取措施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回报率,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让社会成员享受更平等的教育机会,也让受教育者享受更平等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升全社会对“读书”的信心,在书声琅琅中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论调读书无用前人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作文中学版(2019年1期)2019-01-14 06:45:20
打渔人
到底怎么对自己
文苑·感悟(2018年12期)2018-12-07 03:19:14
趣味古文
阳光(2017年7期)2017-07-18 18:46:03
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没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草根论调
金色年华(2016年8期)2016-02-28 01:39:40
批驳反腐败歪论
党员文摘(2015年6期)2015-05-30 10:48:04
知识窗(2015年3期)2015-05-14 0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