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凤清 阳诗玉 杜沂恒
摘 要:贫困问题是我们国家多年来面对的一个巨大难题,为了能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举措。通过马尔康市264户贫困户的专题调研,探讨贫困地区人口现状和问题,认真分析成因,总结什么是精准扶贫,提出怎样建设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并为其他尚未退出的贫困地区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 贫困人口 受益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c)-144-02
马尔康市是《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四大片区”中的高原藏区县之一,地处青藏高原南缘,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马尔康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紧迫的民生工程,紧盯“五个标准”要求,扎实推进“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在省州和定点帮扶部门、对口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4年脫贫180户684人,2015年脱贫153户697人,2016年脱贫240户793人,11个贫困村退出,经州级考核验收组验收,2017年末贫困发生率为0.19%。贫困发生率呈现下坡式直线一路降至小于3%,达到贫困县摘帽标准。本文就以马尔康为例,对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经验、策略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构建使贫困人们受益的机制。
1 马尔康市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1.1 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存在问题
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贫困村29个,占行政村的27.62%;贫困人口838户、2949人。贫困人口分布十分广,基础设施不完善,增加了精准扶贫的难度。
(1)核算每个农户的收入难度大,成本高。村民真实收入难以有效、真实、完整统计,部分村民虚报,对于村民正常收入以外的盈利难以统计。
(2)中国社会重视人情。据受调查的一些贫困户透露,贫困户指标分配或是惠农政策的落实中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例如少数村组干部在实施过程中,会为一己私利,而将与自己关系的一些农户纳入贫困人口,享受国家高福利待遇,导致个别人缘关系不太好的贫困农户没能进库。
1.2 贫困识别模式单一、识别技术不成熟
在贫困人口识别方面,四川省主要是依据“五个标准”,即“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四个好”的贫困识别模式,成为四川省精准扶贫的重要指导指标。对提出贫困户申请的主要以这五个标准的相关指标为参照,举部分指标为例说明。
(1)以贫困户家中是否有未成年小孩受到义务教育为贫困人口识别的重要关键性指标,因为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贫困户家中的真实情况。村中也会因此加大对该贫困户的扶持力度及照顾政策,这也是为了防止贫困户家庭因贫困而出现辍学的现象发生。毫无疑问,刚到村的扶贫干部对村里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了解,要想做到万无一失的精准扶贫似乎也显的不太可能。
(2)贫困户人口的人均年收入是否超过3300元也是衡量是否能纳入贫困人口的重要指标,而贫困户的收入多少,一般都是通过评估人员与贫困户面对面的交谈,从贫困户口中及评估人员对贫困户的房子、家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衡量。多数评估人员都是依靠他们的“直觉”来判定是否超过标准,然而人的理性标准是会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这些评估人员通常都是连续几个月参与着这样繁杂工作的自然人,难免出现前后识别“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实际上,在贫困户家庭里,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隐形财富”或者难以言说的“隐情”不会呈现在评估人员的眼前,因而有极大可能出现错评或者漏评的现象。
1.3 扶贫资金紧缺、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不高
(1)投入资金不足已被众多项目的“分蚀”。在每个贫困村中,国家每年都会下达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作为扶贫工作开展的援助。但是,每个村中的扶贫项目数量众多、需要的资金量巨大,远远无法满足于项目正常开展需要的资金需求。
(2)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专业性、针对性不强,扶贫方式较为单一。对各类扶贫项目的资金发放没有针对性,使得具有潜力发展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难以有一个好的发展。而不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得到了资金也发展不出多大的成效。同时,大规模采用“放血式”的喂养贫困户,养成一些贫困户对国家保障金依赖性,滋生出一批“假”贫困户。
1.4 返贫问题较为突出,脱贫可持续性不强
在贫困地区,生产力水平一般都较为低下,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是以种田为主,贩卖初级农产品为生,收入少。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医疗条件较为低下,造成部分贫困户脱贫后不久,因遭受疾病等原因又返贫,脱贫可持续性方面有待加强。
2 以马尔康市前人之鉴对精准扶贫机制构建提出对策及建议
2.1 建立完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力求“户户精准、人人受益”
(1)统一贫困户指标分配方式。省市一级可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贫困户的指标分配。“上”是指省市一级的部门分配指标下达基层去分配指标。“下”是指基层以下的人民向上申报成为贫困户。并留部分贫困户指标在全县内机动性分配,对未在集中扶贫区域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进行帮扶。
(2)完善贫困户认定标准,创新识别方法。破解贫困户认定标准过于笼统,村民隐形财产不报,虚报等问题,多维度地识别贫困户。另外,完善贫困户识别程序,引入第三方或者政府购买服务,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3)实施精准“动态管理”。对贫困乡镇、村、户的进入、退出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及时更新建档立卡信息。在“识贫”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杜绝在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与村民小组成员可能存在的关系“照顾”,杜绝在识别贫困户过程中未把真正贫困户放到建档立卡户中。
(4)引进第三方评估方对扶贫成效进行评估。把群众参与度、满意度等作为考核依据,让群众指标在考核中占更大的比例加大监督力度。
2.2 加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贫困县、乡镇、村基层扶贫机构建设,充实扶贫专职人员的配备,提高扶贫村干部的素质,落实干部驻村机制,明确权责,锻造一支作风优良、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脱贫攻坚队伍。
(2)全面落实“挂包帮”扶贫责任制要求。第一,各帮扶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挂钩、包村、帮户( “挂包帮”)任务,通过组建精干务实的驻村工作队,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工作队长。组织村干部,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第二,实行“三个一批”,即动员能人大户帮助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解决一批;组织各大中小企业老板帮扶、吸纳贫困家庭成员就业解决一批;依靠民政部门用足政策扩大“低保”覆盖面解决一批,以此引导各界力量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合力推进精准扶贫。
(3)严格考核评估。第一,对帮扶干部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公开评议,以群众认可不认可、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每年组织对干部联系贫困户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格奖惩兑现。第二,“对症下药”,即评估的不同项目、不同对象,要分别制定标准,进行分类评估。对整村扶贫成效进行精准评估,重点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农民技术培训、贫困人口能力素质提升、产业培育、产业增产增收等多维度来进行综合考核、精准评估。第三,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依靠高校、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发挥其独立性、专业性强优势,弥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考核评估的不足。
2.3 加强资金的投入和管理
(1)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对所有涉及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物资使用等进行全程动态监管,严格财经纪律、加大审计力度,并且定时定期在村中公示财务收支,做到财务公开透明。以确保每笔资金的使用、每个项目的成效都高效地落实到贫困家庭。
(2)有针对性地对各类扶贫项目进行资金分配。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专业化、准入性的资金投入,提高专项扶贫项目投入的精准性及有效性,以此增强行业扶贫的优化社会扶贫的资源配置。
2.4 采取“对症下药”式扶贫方法
(1)用“志愿者的爱心”温暖贫困留守儿童。由政府主导,通过招聘志愿者,联系志愿者团、机构,对留守儿童、老人进行一对一帮扶。
(2)因大病致貧者,对应“资金筹集服务扶贫”。由政府主导建立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同时建立定时定向向社会募捐捐赠资金的机制,吸纳社会捐赠资金用于贫困户医疗救助。积极推广利用电子平台,依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公信力进行网络公益募捐,专项投入贫困家庭大病救助。
(3)贫困家庭学生,对应“勤工助学”式扶贫。政府应鼓励学校尽量多地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使贫困学生自己有能力缴纳学费,有足够的生活费,减轻贫困家庭压力。
2.5 “授之以渔”式扶贫,以可持续性脱贫为宗旨
(1)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社会偏好等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当地发展,发放津贴,鼓励企业等在当地开发资源,建设绿色基地等。
(2)给予经济优惠。对于贫困户给予贷款贴息等,鼓励贫困户贷款提高自己的收入。在贫困户加入企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给予资金支持,创造更多资金的源头,让资金滚滚流动。
(3)综合发展贫困户个人素质,加强素质教育。不仅要加强当地居民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经济市场的变化,更要重视提高当地教育水平,鼓励当地居民在学到本领后返乡建设,推进脱贫进度。
(4)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吸引各地游客,发展当地旅游业,并发放生态津贴,以鼓励当地居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卉芳,耿相魁.大别山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策略探究——基于黄冈市贫困人口调研实际[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
[2] 刘辉武.精准扶贫实施中的问题、经验与策略选择——基于贵州省铜仁市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6(5).
[3] 李宇卫,崔华勇.昭通市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昭通学院学报,2016(2).
[4] 杨天梅.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1).
[5] 高亚男,陈萌萌,叶妍,等.云南精准扶贫面临的困难问题与对策建议——以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居核村调查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4).
[6] 赵祖斌,赵清.县域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Z县典型调查的实证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