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
在近年的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也应当受到重视,因此在近年的教学要求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健全高尚的人格,继承发展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精神,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稳步发展。利用媒体等教学方式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更能丰富教学内容,扩展课程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在小学品德教学课程中,具有较多理论性的知识,但品德教育本身更加贴近生活,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方式。因此充分利用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品德课程的意义所在,能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其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的具体手段有多种,例如,播放相应的图片、幻灯片、影视作品、歌曲等方式。通过此类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从听觉、视觉上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品德课程的人文素养内涵及应用,更能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更具有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教育中,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动画影视作品等,让品德课程的人文素养知识深入到学生的脑海里,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为具体直观,并将其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更能理解知识,更能将其运用到日常实践中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近年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思想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将学生放在思想道德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小学思想道德课程教学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扮演的应该是指导角色,而学生本身才是人文素养学习中的主体,思想道德类的课程本身旨在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因此在课程中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思想课程的学习中。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让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加高效,才能达到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才能提升思想课程的教学质量,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将学生放在思想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创建思想课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预先学习、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等。在创建学生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理论性的,如小组作业、课堂提问、学习体会等,也可以布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如课后校外实践活动、课堂小组表演等。在学生完成任务布置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之间、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分享,使道德素养更加深入学生内心,教师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通过此类方式更能使学生能多方位的培养其人文素养,更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全面的情境教学小学的思想课程教学强调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心理、道德、情感等方面都需要被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开放的课堂,开展更具有发散性的教学方式,创设更加全面的情境。教师为学生创建更加全面、开放的教学情境更有助于学生拓展其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其主动性,活跃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在自主解决学习问题后的自信心,综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好习惯”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自己认为是较好的习惯”或者“大家如何在生活中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等问题,在学生进行回答后,教师可以根据回答进一步作出提问,以此来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更能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能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活跃课堂气氛。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思想课程中的重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让学生在小学思想课程学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实现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达到教学要求,打造出更为高效的课堂,帮助学生培养更加健全的人格。人文素养的培育的提高需要教师采取更多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体会人文素养,在生活实践中培育发展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