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菲
很多教师拘泥于书本知识的自我学习和传授,虽然这很重要,但是个人感觉仅仅传授知识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学习先进的本专业的授课的风格和方法。换言之,要学习“如何更好地授课”,有时这比对学生知识点的零散传播重要得多。我也多次参与校内外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教学方法讨论、 如何维护课堂秩序、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
同时,我校也有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考核,要求我们参加一些类似的沙龙、并完成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系列听课等任务,包括本专业相近或跨专业课程,让我们从更多视角思考上课的方法,而不局限听取课程的内容。
另外,作为大学教师,从课外渠道参与相关进修也很重要,比如时常关注微信、微博的一些活动。诸如近几年我参加过密歇根大学教学研究发展中心专家的先进教学技术讲座、中国Fin Tech领军企业颁奖盛典等。还有一个完全自愿又非常好的进修机会也来自课外——我像个学生一样,报名参加为期16周的某全英文授课教师培训高级班,并获取了证书,授课教师是哈佛大学硕士、牛津大学博士,海德堡大学博士后Raymond Joseph Hoffmann教授,这是一个专为高校而且是英语授课教师开设的课程,授课教师水平较高,结业后我对自己的英语上课的方法、风格, 以及中西价值观的反思和融合,都有了显著提高。这些好机会很多都是自觉自愿、自我捕获、来自课外,并需要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不过确实大有好处。
本专业单位挂职学习
除了理论、课堂、沙龙、讲座类学习,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也不失为实战补充课堂的好方法。我也在任教一年后,走出讲台,花了半年时间参与在杭州的一家外贸公司的挂职锻炼,不但扩充外贸和英语结合的实践知识,为回归课堂积累更多的教学一手素材,也反哺培训外贸公司的员工,在互动实践中思考,提升自我教学技能。
相关或跨专业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意义
我在课余也承担一系列学生科研和实践的指导工作,作为国际贸易学会(社团)的指导教师,我带领过团队学生申请学科竞赛、挑战杯等,也主办过全校性质的竞赛活動,假期不止一次带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些看似不太“属于本职教学工作”的活动从侧面也让我把平日理论和实际实践更好地结合,实则有助于自我科研的提升。
同时,除了本专业论文、课题科研的工作,领导也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相关相邻专业的科研,我偶尔参与的金融类项目,也让我找到了金融和本专业国际贸易的一些结合点,反倒让我从创新的新角度找到更有趣的研究方向。
课外活动有助于教师全面人格的提升
想要提升高等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从完善大学教师自身全面人格的提升做起。课外我对心理学也很感兴趣,同时是杭州纯真年代读书会成员,经常和书友、学生分享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协作和社会适应中的心得,也有更懂得如何和学生和谐友爱的共处。这些课外学习非但没有打扰我本专业的精进,反而让我有了更完整的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提升了我的社会眼界和多学科融合的敏锐度。
旅游见闻、中外交流的思考
作为大学教师,前面提到个人眼界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形且巨大的。作为英语课程的教师,也有更多一些出国交流的便利机会。我个人也利用一些假期出游,有意识地学习中外文化,并和当地的居民、学者、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近十年,先后去过北欧、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参观过纽约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大学,去过数个博物馆、文化圣地。回归课堂后,我也会和学生在某些时刻分享在国内外交流的收获心得,尤其在英语、国际贸易的课堂里这样的空间机会更多。比起纯粹讲授课本知识,这些活生生的见闻和中外的对比案例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也是书本上无法复制的。
这些年自己走过的一些地方,读过的名著和书籍,对于本专业、跨专业、书本内外的世界不断地学习、充电、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把这些个人综合提升的方法反哺给我的学生。个人感觉,中国学生缺的不是智商,而是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独立成长、辩证思维,以及全面发展人格的氛围。 如果说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她爱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那么影响下一代青年学生的还有他们教师的综合实力,眼界的宽度,思考的深度,以及教师个人成长的榜样! 谨以此文,不断提醒自己以身作则,以更好的个人魅力和更丰沛的个人灵魂来开展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