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崇平
人的价值观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蔡元培认为,教育是引领受教育者发展能力、健全人格,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的责任,并非将受教育者打造成机械化工具,被抱有他种目的的人操纵。
教育在塑造人格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人格的树立过程中,价值观念决定了主体人格的发展,而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到个人认知能力发展、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将其作为初中历史的课程目标,从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历史素养和终身发展能力出发,赋予初中历史教学更高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感情倾向和价值取向还不够成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必须足够具体而形象,才会充分被他们吸收,过分刻板的说教不仅对他们的成长毫无意义,反而会导致他们的反感。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呢?
重视历史人物典型事迹,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史,更多的是一部人的历史。虽然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体,决定了历史的发展,但是历史人物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历史意志潮流的代表。重视历史人物典型事迹教育,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进而影响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具有人类的优秀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
例如在学习《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可以展开讲述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往来中国与欧洲十数年间经历的艰苦历程,并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马可·波罗行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马可·波罗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高贵品质,以及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重点刻画这位伟大思想家、革命家的个人成长史,他和好友恩格斯建立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此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忠于共产主义,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并将这些可贵品质作为学习上源源不断的动力,时刻发挥出勤奋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追求真理的精神。
当然,马克思也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科学家,教学应该通过对其的全面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带来的震撼,从而给学生留下深深的激励。
重视历史事物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历史事物发展规律,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其站在更客观、全面、宏观的角度看待历史。自然规律作为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必须依附于某种事物,以大量的历史史实作为载体,而不是凭空产生和捏造的。
例如在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时,不能完全拘泥于“企业家将牛奶倒入大海”“黑色星期五”“高度的失业率”等问题,而应深入探索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尽管1929~1933的经济大危机是空前的灾难,对资本主义世界而言,几乎每隔10年就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性所决定的。
在贪婪地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矛盾和危机也不断酝酿,最终爆发为经济危机,此时,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只能通过国家机器强制实现,包括德国发起的法西斯战争、罗斯福推动的新政,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教师应该通过对历史的深度解读,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某一历史现象的原因、背景以及影响,以及该现象发生的必然性,进而起到增强学生思考深度,加强对历史的客观了解的目的。
重视真善美及道德教育,引领学生认识“美”“丑”
追求真善美和高尚道德情操,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意,也激励着人们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面对价值观还在形成阶段的初中生,历史教师必须重视真善美及道德教育,引领学生认识“美”“丑”。以介绍达尔文创立进化起源学说为例,首先要强调其著作《物种起源》在人类历史中的伟大地位:
一是提出进化论成为19世纪生物学发展的重要转折,也是生物科学的一次完美融合。
二是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把上帝从生命现象的研究中剔除。
要将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学说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看到达尔文对真理的孜孜以求,以及认识到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对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教学,同样应强调相对论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上的重要影响,以及其对原子能开发提供的重要理论依据;而相对论对人文社会学的影响同样不可磨灭,引领着人类用新的眼观看待世界、评估传统,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视人类文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
文明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推动和整合作用,优秀的人类文明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其对历史的探索欲有着积极的作用。以“文字的产生”为例,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文字是自然的烙印,经过人类的分类、组合、排序而产生,使得人类能记录世间万物,并以文字为载体进行思考。
文字没有声音,没有重量,它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信息量,不仅不会丢失,还会在分化组合中不断更新产生新的意义或更优化的结构,从而形成法律、制度、契约等等,加速了人类社会的有序进行。教师必须重视对文字形成的教育,以让学生感知文字,体验文字的美和伟大。
胡夫金字塔、万里长城等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奇,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其建造、历史背景及功用。以金字塔为例,经过专业探索,已经发现胡夫金字塔的四条底边相差小于20厘米,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一以前,而塔基西北和东南角高差不过1.27厘米,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这些都足以证明古代埃及人建筑遗迹是无与伦比的。
此外,金字塔的建造还涉及大量的地理、计算等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教师应该通过故事延伸,结合大量真实数据,将金字塔的辉煌壮观以及建造的巨大难度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尽情体会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无与伦比的劳动智慧,并对金字塔的建造解密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更加投入到历史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重视体验教育,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效率
从心理学角度看,教育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认知形成的统一。为了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及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效率,就必须重视体验式教育,以充分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品德,为了增强体验教育的效率,必须做到:
一是将自身的所见所闻,结合历史规律,传递给学生。毕竟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还不夠强大、空间想象能力仍有待加强,在认识历史规律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站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
此时,就需要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事物、或体验式教学,通过课堂导入,加深学生对历史规律的理解力。例如在教授“工业革命的影响”时,不能枯燥地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形成时间、代表人物、历史影响等,而应从现代人去工厂上班、乘坐火车外出旅行、使用电灯电话等生活现象出发,用工业革命的成果导入,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是以递进式推理增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效率。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始终有效,此时教师的引导能力就不可或缺,只要教师能够较为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并利用课文读物强化其对历史的理解,就更容易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目的。以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人权宣言》为例,其中存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理念,初中生往往很难对此进行理解和辨识。
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一规定分化为:私有财产的来源是公平劳动、战争结果还是合理分配?这种来源是否公平合理合法?如果公平合法,那么它符合哪个法律?又是否对其他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私有财产造成了侵犯?通过分化难点,层层深入,一个表面的理论就会延伸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上,从而强化学生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加强其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信念。
三是加强课堂讨论,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历史教室只是一个引导者。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其深度思考的能力,教室可以开展课堂大讨论,通过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的辨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情感态度。
例如对斯大林的理解,有人认为他是独裁者、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领袖、政治家、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全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讨论甚至辩论,引发价值观的冲突,擦出心智的火花。
进而使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看待历史人物斯大林,从而拥有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进而树立正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一个学生可能只看到某个方面,但是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将他们的观点整合起来,很有可能就是对这一事件的全面准确的认识。
四是创设课堂情景,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毕竟很多历史事件已经过去成百上千年,没有当时的历史情节,学生很难体验到相关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生活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创设各种情景,将学生代入历史中,激发其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三角贸易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黑人奴隶、奴隶主等角色,甚至使用一定的当时的生活情景素材,将三角贸易的罪恶以及资本主义虚伪的本质充分揭示出来,让学生在愤怒中醍醐灌顶,意识到自己的爱国心、责任心。
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人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历史对初中生的影响十分巨大,而课堂教学往往是初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一环。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出发,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情景教学的方法,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历史教育的人文价值,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并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