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芳
《悉尼协议》是关于工程教育资格国际互认的协议,主要针对3年制的工程技术教育,规定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国内高职界普遍认为我们应该加入《悉尼协议》。2016年12月,由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牵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共同发起的“《悉尼协议》应用研究高职院校联盟”在南京成立。到2017年12月,该联盟的成员院校已经发展到192家。在高职院校纷纷加入联盟的背景下,我们结合《悉尼协议》的有关要求,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推动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行业企业的广泛关注,但大赛本身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课题组就大赛的赛项设置、成果转化、经费投入、教师参与等方面的问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福建的53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调查。下面,结合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大赛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技术技能大赛体系的问题提出建议。
技能大赛的国家级赛事和省市级赛事,在竞赛制度、竞赛形式、竞赛项目及内容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大赛的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竞赛项目及内容方面,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竞赛项目没有涵盖所有专业。因此,用竞赛成绩来评价学校时就显得不够公平。(2)竞赛项目与专业的必备技能联系不够紧密。有的竞赛项目涉及的只是某个专业领域较小众的应用技术,不是该专业的应知应会,与该专业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方向不符。(3)高职赛项内容与中职赛项内容区分度不高。多为操作型竞赛,技术含量较低。(4)竞赛项目过于依赖设备。有的省赛项目使用的设备与国赛使用的设备不一样,有的同一个项目每年使用的设备都不一样。这会增加学校购买竞赛设备的经济负担。
在竞赛制度和竞赛形式方面,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国家出台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资源转化工作办法,考核指标只是要求将技能大赛的基本资源传到大赛指定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上,未对学校的教师受益面、学生受益面、大赛设备利用率等提出具体要求。(2)有些创新创业的相关竞赛与专业教育联系不够紧密,没有纳入技能大赛系列。(3)技能大赛形式不够多样。目前的竞赛都是短时间集中完成的操作型竞赛,没有技术开发型的课题模式的竞赛,也没有企业真实项目攻关型的竞赛。
竞赛活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其促进作用还不明显。(1)大赛的成果转化率较低。学校的参赛项目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的力度不够。(2)参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由学校或院系指定,非指导教师基本不参与、不关注竞赛内容。(3)竞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参赛者的功利意识。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有关学生和教师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准备参赛项目,而忽视日常的课程学习和教学工作。(4)学生受益面较窄。项目训练自始至终只有几个将参赛的学生参加,训练场地和设备也为参赛者所专用。(5)竞赛设备利用率低。学校购置的有些实验实训设备,参赛学生用完之后就被闲置。因为设备昂贵,购置的数量不多,不能满足班级教学需要;下一次学生参赛的项目变了,又得购买竞赛需要的另外一种设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应该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发展具有导向引领作用。重新审视技能大赛,我们发现它在这个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必要对大赛的项目设置和竞赛内容及形式进行一些调整。
从政策上看,2006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08年开始,教育部联合人社部等单位,每年都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项目是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去设计的。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对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笔者认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面要更广一些,应熟悉专业相关技术,能借助各种载体来完成综合性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大陆的高职技能竞赛项目与中职技能竞赛项目差异不大,形式比较单一。有些竞赛项目只是在教学仪器上操作,或者是设备的编程和操作,不足以体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在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应增加含金量较高的技术技能竞赛。例如举办课题研究型的学生竞赛,先进行研究方案竞赛,入围后给予一定研究经费,然后展评研究成果。
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悉尼协议》针对的是工程技术类专业人员的学历资格认证。加入《悉尼协议》,走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将成为我们的一种必然性选择。高职院校遵循《悉尼协议》的要求,学生通过考试取得我国的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就可以在相关国家和地区,按照职业工程技术师的要求,取得工程技术师执业资格[1-2]。
根据《悉尼协议》,高职毕业生必须达到8项知识要求、13项能力要求和12项素质要求。能够在某项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成为合格的毕业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项目覆盖面还不够宽。根据《悉尼协议》的规定,各专业都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反馈监控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定期评价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笔者建议,在技能大赛中增加一项基本专业能力盲选竞赛,并将它作为专业达标性竞赛,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应知应会的掌握情况。各省市可大面积组织开展专业能力达标竞赛,并规定参赛学生不由学校推荐报名,而由竞赛主办部门按照一定的规则去确定,比如通过计算机随机盲选确定。这样,将促使各校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行动起来,从而实现竞赛的导向作用。另外,盲选竞赛还可以为政府的职业教育督导部门提供数据。目前,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已作为学校专业评估和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与单一的技能竞赛相比,基本专业能力盲选竞赛更能反映学校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因此,盲选竞赛的结果可以作为评估或督导评价的指标。
在政府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创业类比赛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把创业教育正式纳入就业指导教育之中,同时将它作为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的重点内容。但是,创新创业竞赛指导教师往往是班级辅导员,有些竞赛内容与专业教育脱节[3]。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升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度。笔者认为,应该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体系,并将它分为就业创业素质竞赛和创业成果展示赛两种。把创新竞赛、就业素质竞赛、创业方案竞赛等并入就业创业素质竞赛。创业成果展示赛的参赛者,可以是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也可以是已经毕业几年的往届生。在校学生能有创业成果的非常少。让学校组织已经毕业的学生参加创业成果展示赛,可以促进学校与毕业生的联系,发挥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创新、勇于创业。
职业教育必须贴近社会,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社会。为促进高职院校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技能大赛体系中可以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真实项目研发类竞赛,以弥补大赛的竞赛项目实用性欠缺的不足。这里的“真实项目”是指教师主持或参与的横向项目,如各类企事业单位招投标的项目或中小企业委托研究的项目,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的。在竞赛时主要展示学生参与研究的部分成果。
技能大赛目前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比如导致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就涉及竞赛项目设置、项目内容、人员选拔、组织方式、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资源转化工作办法》只是要求将技能大赛的基本资源,按照风采展示、技能概要、教学资源的模块设置,上传到大赛指定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对技能大赛的资源转化、成果应用没有明确的要求,对学校教师受益面、学生受益面、有关设备利用率等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技能大赛的资源及成果的转化途径,技能大赛资源及成果转化的成效评价方法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高职院校应根据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比照《悉尼协议》有关规定,明确技能大赛资源及成果的可转化内容。笔者认为,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技能大赛资源及成果的可转化内容主要有:(1)属于专业应知应会的内容,让未参赛的学生也掌握。(2)属于专业教师拓展技术技能的内容,让该专业教师都掌握。(3)可以作为某课程或教材案例的内容。(4)可转化为学生研究课题、实务专题制作、毕业设计的内容。(5)可以用来激励下一届学生的过程性操作视频和宣传性视频。(6)学生参加竞赛和教师指导竞赛的经验。(7)可以向未参赛学生开放的竞赛训练设备与器件。(8)大赛涉及的企业资源与校企合作经验。(9)兄弟院校组织参与技能竞赛的经验。(10)可被引进和借鉴的兄弟院校的参赛项目资源。
关于技能竞赛资源转化的途径,笔者认为,除了加强宣传介绍,还可以做的是:让竞赛项目指导教师为本校其他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利用有关竞赛项目,组织未参赛学生进行模拟竞赛;将有关竞赛项目转化成为学生的研究课题;竞赛项目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讲座,等等。
要解决大赛的某一个问题,总是会牵涉其他多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作用,有必要重构技能大赛体系,探索建立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体系。
根据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结合《悉尼协议》的有关规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督导,开展系统化的技术技能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体系应包含6类竞赛活动:基本专业能力竞赛、职业岗位专项能力竞赛、就业创业素质竞赛、师生真实项目研发成果展示赛、学生专业课题成果展示赛、在校生和往届生创业成果展示赛(见图 1)。
图1 技术技能大赛体系
基本专业能力竞赛的项目范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专业的应知应会内容、行业认可的本专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等等。
职业岗位专项能力竞赛的项目范围:专业对应的某类职业岗位的内容、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行业前沿技术、校企合作共同设置的赛项,等等。
就业创业素质竞赛的项目范围:《悉尼协议》规定的毕业生必须达到的12项素质要求,礼仪、创新制作、就业面试技巧、创业方案,等等。
师生真实项目研发成果展示赛的项目要求:参赛项目必须真实,或者为教师主持的调查研究项目、科学实验项目,或者为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的招投标项目;研发过程必须真实,是由师生合作或与企业人员共同完成的;项目的研发成果可以展示,或者通过演示、演讲等形式进行介绍。
学生专业课题成果展示赛的项目要求:在竞赛主办方给定课题研究范围内,学生自己拟定课题名称和研发方案。先进行方案竞选,主办方对入围项目给予资助,学生研究、制作、总结,然后进行成果展示或答辩。
在校生和往届生创业成果展示赛的项目要求:参赛项目的内容为在校生或往届生的实际创业成果,可以是能够反映创业主要成果的产品或运作方式、成功的经验等。
一般技能型竞赛项目大多是操作型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竞赛。技术型项目,需要较长时间去研究开发或制作。技术技能大赛体系涵盖技能型和技术型两类竞赛,要采取不同的竞赛方式。基本专业能力竞赛、职业岗位专项能力竞赛、就业创业素质竞赛,主要涉及技能型项目,可在短时间内集中竞赛。师生真实项目研发成果展示赛、学生专业课题成果展示赛、学生创业成果展示赛,主要涉及技术型项目,需要经历研究、制作或创业的过程,然后进行集中展示或答辩。在学生参与方面,只有创业成果展示赛允许学校组织往届生参与,其他竞赛的参赛者都以在校学生为主。师生真实项目研发成果展示赛,主要考查学生参与的部分。
在报名方式方面,基本专业能力竞赛,由主办方抽检确定参赛学生;省赛可对所有高职院校进行抽检,国赛可在省赛的基础上盲选。其他5类竞赛,由参赛学校组织报名。其中,国赛可由省赛主办部门推荐参赛者。从竞赛性质上看,基本专业能力竞赛属于专业达标性竞赛,其他竞赛属于选拔性竞赛。
根据《悉尼协议》规定,三年培养目标应该与实际职业相吻合,应该包含与专业相关工作需要的能力及核心知识;同时,培养目标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能力,包含本专业的基本专业能力和适应某类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基本专业能力是学生学完本专业后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是学生在该专业领域的各种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某类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是指学生在该岗位就业所必备的能力。例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是电工、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该专业学生就业时面对的职业岗位很多,适应某类职业的专项能力要求也很多,如电器设备维修能力、3G基站建设维护能力、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等等。基本专业能力强,会让学生就业或转岗就业时可选择的岗位多;职业岗位的专项能力强,会让学生在本岗位就业时上手快。因此,这两类竞赛的内容必须有区别,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一个是达标赛,一个是选拔赛。
基本专业能力竞赛,在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基本专业能力竞赛是盲选确定参赛者,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到。因此,技术技能大赛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事,学校和师生都将更加重视。(2)基本专业能力竞赛还要涉及专业基础课教师,而以前的技能大赛主要涉及的是专业课教师。教师参与面大了,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3)竞赛主办方遴选行业认可的各专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项目进行竞赛,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完善专业基础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水平。(4)有利于解决目前技能大赛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竞赛资源转换利用率低、学生受益面窄、教师参与面小等问题。(5)基本专业能力竞赛的结果可以作为专业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利于职业教育督导部门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总之,构建系统化的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体系,有利于完善大赛的功能、发挥大赛的积极作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督导的目的,推动高职教育全面升级和国际化发展。
[1]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28).
[2]刘文华,徐国庆.《悉尼协议》框架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探析: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6(1).
[3]李瑜芳.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