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静
新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对英语口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临的具体问题也相对纷繁复杂,日前尤为显著的问题便是,英语口译理论与口译实践的严重脱节,造成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实际对外交流口译工作岗位上,无法适应甚至是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与英语口译教育息息相关的便是口译类教材。现笔者就从出版内容方面、出版市场竞争和小众化市场状况,来分析英语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针对英语翻译的教材是非常少见的,对于口译的教材更是无处可寻。在那个时期,关于英语翻译的内容,最为盛行的是严复老先生提出的“信、达、雅”这三条准则。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国的外交局面才开始逐步打开,本着“宣传自己,了解别人”的目标,中国在翻译方面开始重视起来。在1988年何川编纂的《英语导游口译手册》经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审核后出版,这个应该算是较早的中国关于口译方面的参考资料。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中国的对外交流事项也越来越多,涉及的方面不仅有官方的国际大型会议和政府组织的会议,更有经济方面的往来洽谈以及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这样的重大事项,这些都间接地促进了我国口译类人才需求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陆续现了几本关于口译的参考资料书籍。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的口译参考资料种类还是比较少,可供选择的面也比较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领域的不断拓宽,仅涉及到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口译人才完全不够。因为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制造,中国体育竞技、中国技术也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这个时候口译人才需要参考的资料,内容就不仅仅是中国古典文化,文物古迹、中医、武术等。
眼看着中国神舟十号、天宫二号等航天技术的突破,中国的对外宣传就需要涉及到这些与时俱进的内容,那么口译类教材的编写自然也要紧跟步伐。再者,中国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届时大量外国运动员入住,自然就需要更多的口译类人员进行工作接洽和沟通,这也就表明培养一批体育类的口译人员迫在眉睫。
“口译作为一种即席活动,有其独特的情况和规律,目的和方法,过程和标准,那么口译教材也应该有别于笔译教材,充分体现其科学性、真实性、多样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在方健壮教授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推崇的口译教材特征是科学性、真实性、多样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等特征,但是在我国目前出版的口译类教材中,并没有体现其多样性以及科学性的特征。
以1999年至2010年为一个时间节点,从口译教程每年的出版的统计情况来看,接近90%的口译教程都是在2000年以后才开始出版。到了2005年至2006年,口译教程出版种类达到35种,出版比例占到24%,这两年所出版的教材数量所占比重与前期相比有了明显提高,最近两年,口译类教材出版数量又开始有所增长,所占比例居十年来最高,出版的教材种类数量也增至最高。从以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世纪之交的前后二十年来,我国的口译类教材的出版有了进一步发展,数量上和种类上都有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当当网、亚马逊网站以及京东商城正在出售的口译类参考资料来看,基本上是大型出版社占绝对市场份额,而且还偏向于北京上海这样一线城市的出版社,而中部和西部一些规模较小的出版社,几乎没有出版此类资料。这种状况不利于英语口译类参考资料出版市场的竞争,更不利于英语口译类专业化和先进性的优质参考资料的及时出版。
随着全球化形式的不断发展,中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形势下,各种国际性政治会议,体育竞赛和经济论坛之类的高规格活动,都开始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地,这也就进一步促进了对翻译类尤其是口译类人才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初,由上海市高校浦东继续教育中心开发,经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教委、市成教委组成的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审核确认于1995年开启了中国第一个英语口译类等级考试,也即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这项考试分中级和高级两个等级,其参考资料基本上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独家垄断了。
第二项英语口译类等级考试诞生于2003年,也即是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该考试分为一、二、三个级别,设立这项等级考试的目的就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外语翻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翻译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根据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精神,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面向社会的、国内最具权威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同样的这项等级考试的参考资料主要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几乎没有与之竞争的其他出版社出版过相关资料。
第三项是目前存在的等级考试,就是外事联络陪同口译考试。这项考试是2010年才开始举办,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形成多层次、阶梯式口译考试系列,继商务口译之后,上海市会议和商务口译考试考核办公室又推出了外事联络陪同口译专业水平认证考试,外事联络陪同口译参照了口译的国际分类,综合了商务口译和其他专业口译,以及联络接待工作的特点,是针对世博会和大量外事和商务活动中的外事接待工作而设置的一项口译考试。目前此项考试的参考资料基本上都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总体而言,由于存在的竞争比较小,也因为口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目前认可度相对较高的三大口译类等级考试对应出版的参考资料均存在着内容不够精良的问题。
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世界逐步变成麦克卢汉描述的“地球村”,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交流更加频繁。与此同时,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准则,逐步突破了多项高精尖的科学技术,表现尤为突出就是航空航天技术方面的突飞猛进。
在这一方面,中国需要航天类口译人才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英语口译能力,能在国际场合的各项会议和交流中,将中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技术宣传出去,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事实上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翻译方面的人才非常稀少,此类口译参考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就以中国目前的医学交流为例来说,笔者有幸参加过爱尔眼科的一次科技展示大会,当时在会场的专家就提到,中国眼科的半飞秒技术和全飞秒技术,完全都是引自国外,可是限于语言的不够畅通,翻译口译类人才的稀缺,中国向国外引进设备和技术非常困难,往往一项高科技技术的引进并投入应用基本上要落后于国外十几年的时间。这一现象也就表明,我国在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中,尤其是高精尖的专业类口译资料相当欠缺,这也使得有志于向专业学术类口译人才方向发展的有志之士求书无门,在这条专业学习道路上举步维艰。
我国应进一步促进并规范英语口译类人才的培养,相应的英语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现状也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使其进一步发展。主要应做到,首先在出版内容方面单一化以及更新速度缓慢方面逐步作出改进;其次,针对市场竞争受到限制,大的出版社独占垄断地位专业小出版社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进行整顿,着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最后,各类英语口译等级考试的教材,以及专业学术口译的发展上要走术业有专攻、拓宽拓深的道路,除了主流的指定出版社出版参考资料外,一些高校出版社或学术研究出版社也可贤者胜任,在小众化英语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活动中独辟蹊径。简言之,中国口译研究人员和实践人员,应加强与供求各方的沟通与合作,以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为目标,做好英语口译类参考资料的出版工作,努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口译事业。
参考文献:
[1]吴冰:《关于口译教材编写的思考—兼评国内出版的六种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2]方健壮:《论口译教材的特点与编写原则》,《中国科技翻译》2002年第1期
[3]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翻译》2001年第2期
[4]孙致礼:《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中国翻译》1999年第3期
[5]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王金波、王燕:《口译的特点与口译教材:问题与前景》,《外语界》2006 年第 5 期
[7]陶友兰:《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专业口译教材建设》,《外语界》2010年第4期
[8]孟臻、邵星华:《高校科技英语翻译课程设置探讨》,《外语界》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