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登陆点

2018-05-29 09:14孙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

【摘 要】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不断加大了关于“登陆点”理论的研究力度,使得“登陆点”的地位得到了快速提高。在此背景下,并对“符号互动论”等进行了研究,将其作为了该理论的主体的基础。虽然在世界学术史上,传播学主要以霍夫兰等人的理论为主,且同属于社会心理学范围内,但在实际研究中,经常会存在顾此失彼的问题。对此,笔者基于社会心理学视域下,对自身学术思想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符号互动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登陆点;社会心理学;符号互动论

一、引言

一直以来,国际上主要以四大奠基人和一个集大成者的理论作为基础,对传播学进行研究,对国内外的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至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对现有理论进行了挑战,将美国传播学思想与欧洲传播学思想联系在了一起,并将欧洲思想作为了起源,也肯定了芝加哥学派“登陆点”的理论地位。同时,其他学者对符号互动论进行了研究,将其作为了传播学的起源,导致传播研究方面变得更加复杂。

二、理论概述

(一)登陆点理论

之所以芝加哥学派的登陆点理论对欧洲学术思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其具备三个作用。一是,登陆点理论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为欧洲社会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登陆点理论对欧洲社会学思想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其带来了很多的经验认知,可不断提高社会学思想的实践性[1]。三是,芝加哥学派对登陆点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内容不断完善,推动了美国社会学科的发展。此外,芝加哥学派在学术研究上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城市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并确定了人在传播学中的地位,使得学术研究更具人格化特征。其中,社会心理学是登陆点理论的核心内容,对美国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沃德作为美国社会学的发起者,将法国社会学和群众心理学进行了融合,可对人们的心理进行分析,从而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同时,美国其他学者对沃德的思想进行了继承与创新,逐渐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的雏形。另外,德国一些学者也不断加大了研究力度,齐美尔在分析社会时,也将心理学作为主要思想,对美国学者以及芝加哥学派的理论进行了互动共融,使得社会交往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为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使得登陆点理论迈入了繁荣时期。

(二)符号互动论

在对登陆点理论进行研究时发现,美国学者、德国学者都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并逐渐形成社会交往理论,推动了符号互动理论的发展。同时,社会心理学不仅对社会行为、态度、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进行了强调,还要求对社会变量进行操控实验,从而分析人的行为[2]。在这种背景下,使得这两种思想逐渐演化成了不同的研究方向。通过实验来研究人的个体,使得学术更具实用性。

二、登陆点理论的发展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传播学就将“登陆点”理论中的符号互动论作为实施的标准,然而实际的发展中却多是以传统的传播学思想为主,为了更好的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登陆点”理论未被应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研究,必须对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进行了解。对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四大奠基人”为主,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了新的认识形式和冲击,像罗杰斯就在论述中从美国传播学发展的历史思想源头出发,肯定了芝加哥“登陆点”对传播学的重要性,之后的凯瑞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是传播学研究中最为全面和可行的思想理论。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四大奠基人还是芝加哥登陆点都包含了社会心理学的思想,而符号互动论恰恰是其中社会心理学特征最明显的一支。而芝加哥登陆点理论的提出与社会学也有关,起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欧洲社会在多年的研究和整理中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科化和制度化社会学理论,为登陆点的提出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登陆点理论的提出又反向赋予了社会学更高地实用性能和经验,真正地将欧洲社会学推向了实践层面。三是带动了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广泛推广和繁荣,对传播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芝加哥学派的划分来看,包括建筑学科,经济学科,传播学科,芝加哥社会学派,气象学的芝加哥学派等五个学派,对于美国对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传播学科更是被称之为“登陆点”,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对德国社会学家西美尔的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3]。

三、符号互动论的发展

所谓符号互动学从含义上看指的就是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提出的观点有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以及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主我和客我互动的结果等方面,强调了价值观、社会调度以及行为,而社会心理学的出现是在十九世纪末源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与符号互动学的关联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等层面的分析上。

符号互动理论是芝加哥学派传播学理论中最为核心的理论思想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围,起源于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和米德的著作,并被之后的布魯莫推关总结了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著作种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二十世纪初期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将社会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态度的理论领域,同一时期福加德斯通过测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距离对心理学的影响,给后期出现的符号互动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可分成以布鲁莫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一库恩为代表的艾奥瓦学派,但最为主流的是芝加哥学派[4]。从哲学的含义上看,符号互动论的内容与实用主义和现象学的关联最为密切,同逻辑学以及文化决定论等则处于对立的状态。截止到二战时期,传播学引入了实践的方法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传播学理论,之后逐渐发展研究了社会群体对人的影响冬季并进行了群体性的规范实验,推动了符号互动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不代表了社会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简单来说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的发展历程经过了库里的“镜中自我”学说、米德的“主我与客我”学说以及库恩的“TST学说”,从米德的古典符号互动学理论开始,通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将传播学放置在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地位,逐渐形成了系统化、代表性强的理论观念,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穿必学的意义和本质,为改变社会现状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指导。

四、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在不同的阶段性时期,由于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的不同,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的应用以及地位都存在非常明显的变化。对此,要想对现代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符号互动论以及传播进行研究,就必须要落实在一定的阶段性方面。只有如此,才能给对社会心理学视角之下的符号互动论以及传播进行更加明确的分析。

(一)以米德为首的符号互动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米德为首的符号互动论开始发展,从其探索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心灵以及自我在行为过程中如何产生”是其探索的重要核心内容。而当时心理学领域的机能主义以及行为主义理论发展,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研究带来了积极的实践条件。但是,米德的研究依然是有别于当时的主流心理学话语,处于心理学主流的边缘地位。甚至,由于PSP在当时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得符号互动论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5]。四五十年代,同为符号互动论研究领域的阿华学派对以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论研究学派进行了批判。阿华学派认为,米德等人的互动论一些互动论概念是含糊不清的,甚至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例如“自我”这一概念,其既没有明确的界定,也无法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证实。并且,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研究存在着非常多的方法论问题,并且,在一般研究法以及特殊研究路径方面都没有明显的界定,操作性表现的极其不明显。而其则认为应该以行为作为索引,对符号互动论潜在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对此,其将米德研究之中模糊的、不严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使其逐渐转化为可以评价的变量。例如:社会行动、自我、参照群体、社会对象等概念。并且,其还为这些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可操作定义。从他的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式之中可以发现,其立论的基础更加倾向于PSP基点。人这一理论研究的发展,打破了当时美国社会心理学边缘化的局限影响,实现了对符号互动论的深入探索。

(二)米德为首的符号互动论研究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淡出

在二战之前,以米德为首的符号互动论研究开始逐渐淡出社会心理学的视野范围。一方面,互动论思想在理论构架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人文传统以及哲学思辨内涵,其希望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对自我、心灵、社会本性等概念进行探索[6]。而当时以PSP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学主流思想则侧重于对外化行为状态的研究,并着重探究行为预测以及行为控制理论。另一方面,在社会心理学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操作法以及实验法成为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导。而以米德为首的体验法,显然是不符合主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方式的。此外,米德对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尤其重视,而对其应用性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政治以及商业领域的应用。

(三)二战后符号互动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发展

二战之后,美国战后社会危机出现,而社会心理学领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遭遇了严重的瓶颈。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美国以PSP为主导的社会心理学学派的不成熟性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核心原因,就是其对“方法中心论”的过度强调以及其对理论研究的明显排斥倾向[7]。而实践方法研究与理论研究严重分离的社会心理学,就导致了一种理论基础缺失的实际问题,进而造成了社会心理学学科与当时社会现实的严重脱离。在这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现实之中,互动论对社会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又凸显了出来。

(四)发过社会心理学的传播研究

二战后,面对美国社会心理学界存在的社会实际脱节问题,发过社会心理学学界主张应该在整个社会的范围之中,对社会过程中进行研究,如此才能够实现社会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简单来说,也就是将对抽象社会活动的演技转变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研究。勒温、霍夫兰等人是现代传播研究的奠基人,而在符号互动论之中认为交流传播可以界定为一种人们之间通过道德秩序以及理性对本能秩序以及单纯心理进行代替的过程。同时,法国社会学界开始专注于对人类交流过程的研究探索,并认为其将会是现代社会心理学进一步发展,并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随着社会心理学对人的交流的探索,社会心理学学界开始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治行为,而且不应该被商业应用,进而成为一种工具,其应该涉及到价值与道德的角度,作为一种拓展人们学习以及思想、经验交流的权力[8]。从另一层面来说,传播在社会心理学之中的研究仅仅是社会关系之中一个相对的截面,而符号互动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心理学对传播的深入探索以及对传播本质的研究。这一研究形式,对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重塑社会共同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领域以PSP为主导的心理学研究存在非常明显的理论研究弊端。而这一问题的存在,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心理学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二者之间的相互脱节。在如此的实际情况之下,如何对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弊端进行反思,探索新的社會心理学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此,符号互动论之中那些曾经被主流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抛弃的内容,为社会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线索。

作者简介:孙佳(1988-),男,上海,学历:上海大学金融学学士,上海地产龙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助理,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相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文博.基于符号互动论的“线下熟悉度”与微信群内“发言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7.

[2]卢文超.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艺术图景——以霍华德·贝克尔为中心的考察[J].文艺研究,2015(05):42-49.

[3]柯泽.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以及对美国传播学研究的影响和贡献[J].新闻爱好者,2015(10):34-41.

[4]张俭民,董泽芳.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5(01):7-12+25.

猜你喜欢
社会心理学
新闻传播与误伤
影随色动
伯科维茨:攻击、愤怒和助人行为研究的巨匠
青少年自尊发展特点
赏识教育过度化的社会心理学后果辨析
会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视角及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