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困生情感教育要点研究

2018-05-29 09:14侯远姣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初中

【摘 要】学困生从始至终都是教育界关注的一项重要问题,当下关于学困生的成因研究众多,同时也取得了很多优秀研究成果,但是农村初中学困生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学困生形成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等,对农村初中学困生情感教育要点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为促进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相应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困生;成因;研究

廣义之上学困生就是学校中的困难学生,学困生的产生是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之后存在的最为普遍的一类问题。我国多名教育专家和学者通过调研发现,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农村初中生学困生数量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万,其发展速度惊人,由此可见,农村初中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发展群体。及时有效的进行农村初中学困生情感教育十分有必要,从而更好更优为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教育基础。

一、何为学困生

学习困难界定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本人认为,学困生,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实是一种相对性概念,不能一概而论,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从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进行分析,广义之上的学困生主要是指由不同因素影响所造成成绩差的学生,狭义之上的学困生主要是指感官能力和本体治理均正常,但是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就是本文中所提及的学困生主要是指狭义之上的学困生,换个角度而言,就是非智力因素影响为主,而后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究其根本进行研究,首先学困生实际上是一种相对概念,与同龄人、班级、集体成员成为对比对象,其次是学困生是个别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学校内、班级内、集体内极少数的学生成员,最后是学困生智力正常和学困生学习成绩暂时低的一种落后状态。

二、学困生成因

学困生自身原因是使得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原因,农村范围内的学困生成因众多,第一点是知识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核心点体现在知识基础差上和知识技能差上,造成学生长期成绩不理想,心理压抑且压力巨大,缺少成功体验感觉,之后在此基础上成为了学困生。第二点是学习方法错误,主要表现在机械式读写、背诵上,只是知道死记硬背,完全不去想知识的掌握方法,没有形成优良学习习惯,所学知识零零散散,毫无头绪可言。第三点是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无法产生热情,学习自信心明显不足。第四点是意志力较为薄弱,学生内在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当课程增多和教师批评时,学生就会难以忍受现状,表现出过激行为,或者形成自卑心理,学习自然困难不堪。

学校方面,应试教育要素和素质教育要素二者一同存在,农村范围内,一些学校办学思想上存在不端正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二者只是单纯的重视尖子生和优秀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困生的存在,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伤害,所以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一些教师教学观念和思想较为老套,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教学中教师不去考虑学生,而是考虑教学完成进度,学生消化知识困难,心理压力与日俱增。

家庭方面,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众多,农村初中生家庭的这种情况出现造就了学困生,首先是学习环境差问题,因为家长长期在外,不能有效对子女管理和教育,部分家长只是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忽略了精神需求满足,没有对孩子的学习进行鼓励,在此种环境之下,孩子就会贪恋物质和享乐,学习上不思进取、知难而退。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冷漠处之,只管自己,且孩子的学习于不管不顾,其对学困生学习存在错误认知,学生求知欲望迅速下降,学习成绩也漠不关心,这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初中学困生情感教育策略

(一)倾注爱心、尊重学生人格

要给予学生爱的关怀和鼓励,因为爱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点所在,是师德修养的灵魂所在,桃李满天下必有成因,只有进行爱的教育,才会有爱的收获回报。教师通过爱和尊重,向学困生倾注真诚的爱心,之后在此基础上尊重学困生人格,从学困生角度出发,理解学困生群体的内心情绪和思想,用真诚去感动和教诲,用真情相劝,带领学生走向正轨,理解关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群体从现实批评教育中有所领悟,形成奋斗目标,而后勇往直前!

(二)培养感情、融洽彼此关系

常言道,若是要转化他人,首要一点就是先感化他人。教师转化学困生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培养感情的方位下手,用炽热的感情去融化学困生冰冷内心,排除学困生心境障碍,基于此,融洽师生关系。众所周知,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才能达成心理相互融合和情感上的沟通,达成无话不谈的效果,也能够推心置腹交流。教师引导才能促进学困生努力学习,学困生学习起来才能记得住、记得牢,修正错误也会及时。

(三)自尊自信方自爱

拥有了自尊和自信才能自爱,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困生自尊心保护和自尊心利用,在学生群体树立威信,促进学困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本体价值,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肯定,消除那种阻挡自己前行的自卑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在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注重对他们优点的挖掘和肯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表现差的学生予以鼓励。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困生细心观察,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性格了解,接近学生,针对性的进行情感教育,因人施教才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效办法。

四、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学困生问题,要客观的对待,不能差别对待,应该积极有效的去探索学困生产生原因,不能不管不顾,在情感教育上要充满爱的关怀和教育,教会学生自己爱惜自己,不能自卑,要充满自信,从而拥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侯远姣(1973-),女,广西柳州人,民族:汉,职称:中学一级,学历:大专。

参考文献:

[1]元认知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张胜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学习困难学生心理不良特征与教育措施初探[J].周振朝,闫及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5).

[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D].张新英.山东师范大学.2008.

[4]高一数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及其对策[D].付国华.东北师范大学.2006.

[5]初中化学学因生非智力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D].买佳丽.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初中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