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2018-05-29 05:27方秀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墙报差生闪光点

方秀雅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一个班级中总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差生),这三个层次的学生没有明显的界线,也不是绝对的。对待优等生,我们的态度普遍是肯定或欣慰,但对待后进生,不少教师往往表现出否定或抱怨,认识上主观臆断,缺乏信心,平时疏于交流,又过分强调结果,致使期望值失衡。后进学生真的没有希望了吗?不对。如果我们调整一下心态,降低一点期望,承认个体差异,换一种赏识教育来转化后进生,也许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多年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经历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连续带过两届全校差生最多的班级:汽修班。当时,汽修班是让所有班主任最头疼的班级,清一色男生,而且爱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却不少。不过,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我一开始作出过各种尝试,都收效不明显,后来,拜读了陶行知先生有关赏识教育的教育案例之后,我也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巧用赏识教育去感化和教育那些大男生,却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与经验:

一、适度忽略后进生的缺点,表扬多于批评,赞赏多于抱怨

提到后进生,尤其是“双差生”,我们很多老师总是皱眉叹息或抱怨,习惯于对差生批评和指责。后进生从小到大,听到的批评和抱怨多了,也就习以为常,“左耳进,右耳出”了,真正能听进心里去的话甚少。我们常常会看到老师在一旁大声批评呵斥,而学生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其实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批评漫骂是无效的锤打,和风细雨却能润人心田。让我们来学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吧,听听他的“奖你四块糖”的故事: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学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正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疑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果了。”在赏识教育中让学生知错改错,其效果难道不比板着面孔训斥强得多吗?

如果老师总是揪着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一惯地用批评指责或抱怨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学生就会长期处在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中,会在“我不行”、“我是坏学生”的不良心态中沉沦。我们要由“批评学生”转为“表扬学生”,由“抱怨学生”转为“赏识学生”。当然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无原则地表扬,而是适时、适量、适度的鼓励和赞赏,用肯定和夸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使后进生在心情愉快舒畅中成长,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自信心态中觉醒。

二、努力挖掘后进生闪光点,充分发挥其潜能

人人都有优点,如同人人都有缺点一样。再好的学生都有缺点,再差的学生也有优点。教师要克服主观上的“晕轮效应”(即好生一切都好,差生一切都差),我们要用诚挚的爱,细腻的心去观察每一个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关注。开学的第一周我就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优点或特长,有些差生直接写上“无”。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平时更细心、花更多时间去接触他,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来抓住他身上那些不易为人注意的闪光点,适时点拨并“放大”,让学生“喜出望外”。比如我班上有一个成绩差的学生,上课不爱听讲,经常在课本或作业本上乱图乱画。有一次上课我发现他书上画了一些漫画人物,这样我很意外地发现了他绘画的特长。我把他画在课本上的画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表扬他画得非常好,让他以后负责墙报的绘画工作。在发挥他特长的同时,也帮助他改掉了上课乱图乱画的习惯,他听课也认真多了。在每月的墙报评比中,我都会对他的绘画插图做出一番赞赏。他通过发挥特长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觉得自己被老师关注了,被同学尊重了,对黑板报的工作也就越干越投入,做得越来越好,除了绘画,他还主动承担起清洁黑板、版面设计等工作,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和责任心成为墙报小组组长。我班的墙报月月能拿“优”,与他的功劳密不可分。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的智力因素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最后的成就却因人而异,大相径庭。成功的教育要求我们老师要懂得欣赏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由于长期处在不自信、不被尊重、一无是处的歧视中,就更难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或优点不突出。一旦看到希望的苗头,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是要充分给予肯定,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发展,使学生多种多样的天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从而走向成功的道路。

三、擅于激活学生表现欲,增强其自信心

后进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自卑感,自以为是“朽木不可雕”、“破罐破摔”,还有来自周围老师家长学生的另眼相看,往往封闭了自身表现欲望。为了让他们能积极勇敢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必须采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充满期待的眼神与后进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让后进生们体验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表现欲才能激活,自然而然地增强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总要设计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特意让后进生回答。答对时,在全班同学面前及时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不再视学习为畏途;答错了,同学们嘲笑时,我赶紧说:“他们敢于大声回答问题,要表扬。回答错了,不要紧,继续努力。同学们不能嘲笑别人,要懂得热情帮助他人。”就这样,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气氛,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赏识,使后进生增强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敢于发言,乐于学习,奋起直追。另外,我还十分留意后进生在课堂上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赞美,或是微笑点头的认可,在差生那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跃跃欲试,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差生成为课堂上遗忘的角落。

教师对后进学生多一分寬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会激发他们无限的热情。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近其道,从而乐其道。

四、加强家校联系,善于家访,更新家长观念,共同教育

对于后进生的家访,班主任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要让学生觉得犯了错误、老师前去告状而产生抵触情绪。我在多年对后进生的家访中,总结出了几点经验:一是从不开门见山地讲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再差的学生也会有闪光点,先谈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二是优点、长处多过于缺点、错误,当着学生的面尽可能多地表扬优点;三是及时更新家长教育思想,宣传和提倡赏识教育,尊重和宽容孩子。我班有个叫袁灼波的学生,先天有裂唇的缺陷,做过缝补手术,说话仍口齿不清,害怕与人交流,导致十分内向自卑,反应速度慢,学习兴趣不大,成绩极差。我多次家访后发现:该家庭子女众多,由于这个孩子先天有缺陷,家长对其成长不够重视,很少与他沟通,还经常抱怨他丢家长的面子。于是我就多次与他父母共同谈心、探讨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目光发掘孩子的优点,学习表扬他、鼓励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应该眼含热泪的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家长也反思了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忽视和对孩子成长的漠然,心里有了愧疚,此后,便尝试着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家长教育方法的改变使孩子增强了自信心,与人交流变得主动,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对学习也重视起来了,成绩慢慢有了进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股力量拧在一起,形成共教合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的可行办法。

总之,我们巧用赏识教育,目标就是一个字:“通”。老师、家长、学生在沟通和谐、心情愉快的状态下,教育才能起最佳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教育源于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包括对后进生的格外关爱。赏识教育说到底也是爱的教育。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证明:巧用赏识教育是转化后进生最行之有效的教育。

猜你喜欢
墙报差生闪光点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第二轮通知)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大学生可以自由出墙报
学校办墙报的一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