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8-05-29 10:23魏丽萍孙东升
学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魏丽萍 孙东升

摘 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家庭及学校教育力度欠缺等原因,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需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3-00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19

校园欺凌,指的是以校园为背景的欺凌事件,包括语言、身体、人际关系等层面的攻击。这种蓄意的、重复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会严重影响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以及社会技能。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欺凌事件频发的原因

2016年4月,由北京大学联合课题组执行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中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沦为校园欺凌受害者的情况达20.2%。作为受害者,31.7%的学生表示自己每月至少有2至3次被人欺负;而每月看到同学被别人欺负至少2至3次的人多达48.2%,看到被严重欺负的则有27.5%。”为何农村寄宿制学校欺凌事件会比较严重?经过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失守。激烈的现代社会竞争,影响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不少夫妻共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也大多忙于农事,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很多农村寄宿家长认为:教育责任应该由学校承担,因为孩子一周有五天吃住在学校,自己想管也管不了。家庭教育的失守,让很多孩子面对同学间的冲突,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终会非理性地选择暴力方式。

2.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许多农村家长,因为文化程度低,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在无形中学到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还有许多家长过分重视学业成绩,不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向孩子灌输明显走偏的教育理念:“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 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往往为孩子以后的欺凌行为埋下了伏笔。

(二)学校教育因素

1.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还处在“以看管为主,不出事为原则”的阶段。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学校把学生的活动都固定在教室里,造成学生严重的厌学心理,也增加了学生行为失范的风险。另外,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缺乏关注和正确引导,再加上寄宿学生一天到晚都在一起生活,这就为校园欺凌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当前,升学率是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好坏的主要指标,导致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为了让学生考出高分,有些学校把艺体课挪来上“正课”,甚至还取消了课外活动。学生每日被单一的学习和考试所包围,身心疲惫,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欺凌就容易成为学生发泄情绪的方式。

3.缺乏相应的预防及惩戒机制。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育部门都缺乏应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及惩戒机制。一旦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和教师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即使处理也是将校园欺凌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混为一谈,对欺凌者简单进行批评教育,难以形成足够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从而导致欺凌事件屡禁不止。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金钱至上观念影响了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他们中有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的“哥们”义气影响,通过暴力威胁的手段,欺凌他人,敲诈同学钱财。另外,一些影视、游戏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元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特别是对那些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校园欺凌事件没有明确的惩治措施。另外,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基于这样的法律规定,许多未成年人虽然实施了校园欺凌行为,却不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更有甚者,故意钻法律的空子。

二、预防和减少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应该加强孩子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家长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遇到问题,能够理性处理。此外,在家长平时应多陪伴孩子,及时关注孩子的行为及心理变化,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一旦子女涉及校园欺凌事件,要积极与学校联系沟通,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1.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做好宣传教育。学校可以采取手抄报、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做好反欺凌的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学会基本的防范本领和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权利。学校还可定期邀请公安、司法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反校园欺凌培训等,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懂得使用法律知识保护、规范自己的言行。

2.加强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环境。学校教育应改变应试为主的理念,广泛开展艺体教育、科学教育,丰富学生的生活,改善他们学习状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尤其是对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3.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学校平时应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欺凌专题培训,提高师生处理校园欺凌事件的意识和能力。要有明确的反欺凌制度。在欺凌发生时,学校要采取有力的惩戒措施,绝不能有半点的姑息和迁就。

(三)净化社会风气

社会媒体要加强正能量事迹的宣传报道,为青少年树立好的行为榜样。相关部门要对影视、游戏及网络中存在的暴力、欺凌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查,持之以恒地净化社会风气。

(四)完善法律法规

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我们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因此,相关机构应尽快制定专门的反校园欺凌法规,明确职责,加强对校园欺凌案件的惩处力度。只有与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总之,预防校园欺凌事件,需要多领域、多方面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保证青少年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楚婧.校园欺凌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理论导报,2016(2).

[2] 吴方文,宋映泉,黄晓婷.校园欺凌:让农村寄宿生更“受伤”——基于17841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应对策略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