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
【摘 要】 怎样减负?重点在改革“招”“考”“录”制度。这是指挥棒,方向指对了,就会万马奔腾、人才辈出;方向不对,就会万马齐喑、误国误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召开期间答记者问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招”“考”“录”实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 减负;高中生;学业负担
一、本调查研究的背景
未成年人的学业负担已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从北大虎妈给9岁儿子制定每天学习18小时、睡眠6小时的作息表,到因陪娃作业咆哮内伤而安装心脏支架的某网友妈妈,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事例总能掀起新一轮舆论高潮。与之伴随的减负令也层出不穷。据统计,自1955年教育部发布新中国第一个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我国一共发布了9次减负的相关文件或指令。内容最为细致且具体的是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其中包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一到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等若干细则。
重庆市地处西部,并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富集区,但在减负方面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出台前两年,重庆市教委就发布了《减负提质十项规定》,其中已有“一二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课外作业总量原则控制在1小时以内、小学学期、学年成绩实行‘等级+评语评价,初中学业成绩采取‘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后来也出现在了教育部的文件之中。从2010年起,重庆市教委又规定,除高三外,中小学一律不得补课收费;即使高三补课也有限制:补习时间总数不超过60天,仅限周六和假期,每天不得超过6课时。2015年秋又重申了这一规定,并在每学年伊始都会开展针对违规补课的专项检查。
这么多的减负令,这么严格的规定,究竟有没有减轻未成年人的学业负担呢?在应试教育重压下的未成年人有没有实质性受益呢?为此,《减负背景下重庆市高中生校外学习状况比较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高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全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的学生。据2014年重庆统计年鉴显示, 2013年重庆市共有普通高中262所,在校学生659744人。按千分之二抽样标准,抽取1220人作为样本。
为了对各类学校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先将重庆市的普通高中分为三个类别,即:顶尖中学、省级示范高中、普通高中。顶尖中学即原市教委直属学校,共7所,我们抽取其中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全市共有58所,我们随机抽取其中6所。在剩下的普通学校中,我们随机抽取6所。在抽取出来的13所学校中,高一、高二、高三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共39个班,每个班随机抽取35人,总数为1365人作为调查样本。
2015年1-6月,课题组成员奔赴各样本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回收。总计发放问卷1286份,回收1175份,回收率91.4%,其中有效问卷1073份,有效率91.3%,符合问卷调查的要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重庆市高中学生的课业时间情况
1. 在校时间长。被调查者反映,他们每天差不多有15个小时待在学校。这15个小时,除少量课间休息和中午午休外,几乎全在一刻不停地学习。
2. 课余时间少。工作日从早学到晚自不待言,双休日也不能保证两天休息。在问题“你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有何建议?”一项的回答中,“希望每周都放双休日”“取消月假制度”“课余时间太少,累得受不了”“增加课余时间,不受家长、老师干涉”等呼声特别强烈。
3. 睡眠普遍不足。调查显示,每天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下的学生高达40.5%,6-8小时的约占50%,8小时以上的仅有不到10%。而且年级越高,睡眠时间越少,在高三学生中,约75%的学生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另外,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越是优质的学校,学生的睡眠时间越长。
与此同时,上课打瞌睡的情况,“从不”和“很少”的占32.4%,而“有时”和“经常”的则高达67.6%。另外,“双休日或假期,除了做作业,你还会做些什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高居第二位的是“睡懒觉”,占67.6%。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高中生普遍睡眠不足,只能利用休息日补觉。
4. 作业繁重。问题“你在学校的作业多吗?” 超过一半学生回答是“多”,占55.5%,仅有6.9%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少”,其余认为作业量“适中”。“作业时间占课余时间的比重?”回答“大”的占52.7%,“适中”的占38.8%,而回答“少”的仅占8.5%。作业量随年级增高而增加的趋势明显。
(二)上课、作业、考试占用大量时间所带来的问题
1. 和父母相处时间少,亲子关系紧张。孩子每天相处时间最多的是老师和同学,而不是父母。认为自己“与父母每天共处的时间”为“少”的占63.8%, 且81.1%的父母并不能指导孩子学习,孩子沉重的学业压力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纾解,亲子之间常常爆发冲突。调查显示,14%的高中生“经常”与父母发生争吵。
2. 课余生活单调。高中生在双休日或假期参加最多的前三项活动依次是:看电影/电视(80.2%)、睡懒觉(67.6%)、做家务(47.6%)。与美日韩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几乎从不参加志愿者活动、文化艺术类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课余生活十分单调。
3. 身体素质下降。随着年级升高,学业负担加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也逐步减少,有的学校甚至不能保证体育课的正常上课时间,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每况愈下。
四、原因及对策建议
如此看来,间隔越来越短、规格越来越高、规定越来越细的减负令,并没有将重庆高中生从沉重的學业负担中解救出来。当前,关于减负的行政手段几乎已经用尽,却依然不奏效,难道这是一个没有解的死结吗?减负令为何失效?我们还有没有别的选项?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重新认识学业负担。
1. 当代高中生学业负担沉重,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必然。
首先,这是民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在任何一个成熟社会,优质社会资源都极其稀缺,谁都想占有这些资源,走上人生巅峰。民主社会以前,获得这些资源要么靠特权垄断,要么靠强权掠夺,底层百姓几乎无缘染指。近代以来的民主化运动,打破了特权和强权,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相对公平的不流血的和平竞争来实现。这种竞争,在当代,主要表现为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于家于国,教育历来是决胜的关键。社会底层要改善处境,中产阶级要避免向下陷落的同时争取挤入上层,而社会上层呢,要避免“富不过三代”的命运降临,他们靠什么?靠教育。再者,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代,正释放出对国际人才的巨大吸引力。现在的高中生在将来进入就业市场时,更要面临与国际顶尖人才的激烈竞争。他们又靠什么?还是靠教育。这样倒逼回来,中国学生的竞争压力能不大么?学业负担能不重么?这是“减负令”减不掉的客观事实。
其次,这也是小康社会公众消费需求升级的必然。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公众对教育文化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增长迅速。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居民收入也水涨船高,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也有能力支付额外的教育服务费用来获取竞争优势。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补习市场,2016年已达到8000多亿元的营收总额。如此惊人的市场规模,为“课堂减负,课外增负,校内减压,校外加压”的怪圈作了最好的注脚。靠行政命令压抑人们的消费需求是行不通的,教育也要实施“供给侧改革”。
2. 减负的实质在于减轻“不合理不科学”的学业负担,必须尊重教育规律。
如果减负就是盲目的一味减少学生在校时间、降低学习难度、取消正常考试,那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奉行“宽松教育”理念,大力削减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本意是想改变教学中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不良现象,但事与愿违,受到约束的公立学校展不开手脚,不受管束的私立学校和补习学校却遍地开花、大行其道,公立学校的优质师资大量流失,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中小学生在各类补习班来回奔波,但最终的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日本学生在多次国际学力调查中成绩每况愈下,在四年一次的国际PISA标准化测试中,1999年日(下转12页)(上接10页)本学生尚能获得两个第一(数学和科学)、一个第八(阅读理解)。四年后的2003年,只剩一个第一(科学),数学跌到第六位,阅读理解沦为垫底。又四年后的2007年,日本学生的成绩单更加惨不忍睹:科学第六、数学第十,阅读理解依然垫底。日本国内开始反思“宽松教育”。
镜鉴在前,我们不能重蹈覆辙。减负远远不是少布置一些作业、早两个小时放学就能夠解决的。要在教育规律的指导下开展减负,扫清功利和浮躁,撇去各种甚嚣尘上的“教改”浮沫,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不合理学业负担。
何为不合理负担?如果学生的学业负担体现为卷山题海、机械重复、超量教育、过度补习,而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创造的能力;如果大量的时间、精力、智慧,用在重复掌握已知的知识上,而不鼓励学生的探索新知、丰富心灵、健全人格;如果学业压力是以牺牲身体健康、牺牲生活丰富性、牺牲个体多样性为代价,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就偏离了教育的初衷,背离了培养人才的目的。这样的学业负担,就是坚决应该“减掉”的不合理负担!
怎样减负?重点在改革“招”“考”“录”制度。这是指挥棒,方向指对了,就会万马奔腾、人才辈出;方向不对,就会万马齐喑、误国误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召开期间答记者问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招”“考”“录”实行全面改革。在考试次数上,避免“一考定终生”,英语科实行多次考试、就高取用的制度;在考试科目上,废除文理分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大学专业要求选择科目组合,将兴趣、专业、就业有机结合;在考试题目上,去除偏、繁、难题目,减少纯粹靠背诵、记忆得分的题目,更多采用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将证明这些改革能否最终引导教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王萍. 提升课堂实效 让“减负”落到实处[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0).
[2] 代霜雪. 轻摆渡,济江川——减负增效,提升高中生学习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2).
[3] 宋云东. 减轻高中生过重负担的思考[J]. 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