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新,张国新
(1. 湖北省孝感麻风防治中心,湖北 汉川 431600;2. 湖北省汉川市人民医院,湖北 汉川 431600)
消化性溃疡出血是目前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之一,亦是消化性溃疡继发并发症中最为严重急性类型[1]。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其中80%~90%为轻中度,且多属于自限性出血[2]。目前内镜钛夹夹闭术是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具有起效快、止血效果佳及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和改善远期预后,但单纯应用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仍有5%~10%患者止血失败,这可能与溃疡组织坏死难以夹闭和部分夹子治疗后脱落有关[3]。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方面临床及实验研究逐渐深入,其在加快止血速率、提高止血效果及降低再出血风险等方面已被证实具有明显优势[4]。2013年9月—2016年9月,笔者观察了化瘀清热中药+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及对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6-酮前列腺素 F1α(6-Keto-PGF1α)、血栓烷素B2(TXB2)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孝感麻风防治中心及汉川市人民医院上述时期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均符合《消化内科学》[5]西医诊断标准和《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6]中医诊断分型标准,出血程度分级为轻中度,年龄18~65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入组前4周应用研究相关药物者,其他原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者,酒精及药物滥用者,研究药物过敏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0~63(47.80±5.25)岁;出血程度:轻度31例,中度19例;溃疡部位: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27例。观察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31~65(47.88±5.28)岁;出血程度:轻度33例,中度17例;溃疡部位: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2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GIFQ-230电子胃镜,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HX-5LR-I型金属钛夹推送器和HX-610.110型内镜钛夹;常规胃镜置入后观察并确定出血病灶,根据出血情况置入2~4枚钛夹;夹闭后再于出血部位周围选择3~4点注入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0.5 mL/点,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并确认彻底止血后完成手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如怀疑再出血发生时应立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认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止血效果不满意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化瘀清热中药治疗,组方:裸花紫珠30 g、凤尾草30 g、黄芪30 g、山稔子15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当归15 g、益母草15 g及三七粉6 g,每天1剂,加水300 mL煎至100 mL,分开顿服,连服7 d。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治疗后每周呕血次数、每周便血次数、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计算平均值。②治疗前后参照《实用中医消化病学》[7]对呕血、黑便、胃脘疼痛、倦怠乏力、头晕及心悸症候进行积分计算,每项分值0~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③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和胃液pH值,其中血红蛋白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胃液pH值采用全自动pH值测定仪检测。④治疗前后采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ELISA法检测试剂盒检测GMP-140、6-Keto-PGF1α及TXB2水平。⑤参照文献[7]评定临床疗效。显效:治疗3 d内呕血或黑便停止,出血相关伴随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治疗3 d内呕血或黑便减少,出血相关伴随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改为其他方法治疗。⑥记录患者治疗3 d后再出血例数,计算百分比。
2.12组治疗后呕血频率、便血频率、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呕血频率、便血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呕血频率,便血频率,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后呕血、黑便、胃脘疼痛、倦怠乏力、头晕及心悸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和胃液pH值比较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
组别n倦怠乏力治疗前治疗后头晕治疗前治疗后心悸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503.89±0.841.23±0.34①3.74±0.821.30±0.36①3.72±0.811.33±0.40①观察组503.94±0.810.65±0.16①②3.81±0.780.78±0.20①②3.76±0.840.81±0.16①②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和胃液pH值均显著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和胃液pH值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GMP-140、6-Keto-PGF1α及TXB2水平比较 2组治疗后GMP-140和TXB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6-Keto-PGF1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5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2.62组再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再出血率为14.29%(6/42),对照组再出血率为2.08%(1/48),观察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GMP-140、6-Keto-PGF1α及TXB2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5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患者继发出血比例高达20%~30%,男性、O型血、吸烟、酗酒、多发溃疡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是其发生重要独立危险因素[8]。近年来我国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消化性溃疡出血比例仍持续上升,这一现象可能与人口老龄化、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及抗凝药物普及应用密切相关[9]。已有研究证实,血小板GMP-140、6-Keto-PGF1α及TXB2水平在消化性溃疡出血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10];其中GMP-140主要定位于血小板α-颗粒膜,在血小板激活后可释放入血,故其血浆水平可特异性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同时GMP-140可刺激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加快机体凝血进程[11]。TXA2是已知缩血管活性最强物质之一,可有效促进血小板聚集,而前列环素 PGI2则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舒张,故血浆中两者水平稳定对于维持机体正常血液凝固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因TXA2和PGI2半衰期较短,难以实现准确血浆水平检测,故多以TXB2和 6-Keto-PGF1α替代以上二者反映机体水平变化情况[12]。
内镜钛夹夹闭术是目前消化性溃疡出血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止血机制为利用钛夹闭合形成机械力封闭出血血管和黏膜,阻断血流流出进而达到快速有效止血作用;但部分学者报道显示,内镜钛夹夹闭术应用存在夹闭部位要求高、易脱落及再出血风险高等问题,对于具有高出血风险患者止血效果欠佳[13]。如何显著促进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早期止血,提高总体止血效果及避免再出血复发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祖国传统医学将消化性溃疡出血归于“血证”“呕血”“黑便”范畴,认为血热、气虚及血瘀为发病之根本[14];血热伤脉、迫血妄行,以致血溢脉外,血气上逆则发为吐血之证;而瘀血内结,难循经络,或气虚难固,均易致血溢脉外而发为本病[15]。故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当以益气化瘀、凉血清热为主。本研究所用化瘀清热中药组方中裸花紫珠止血散瘀,凤尾草凉血利湿,黄芪益气健脾,山稔子养血止血,党参大补元气,白术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当归生血活血,益母草行血祛瘀,而三七粉则散瘀止血。诸药合用攻补兼施,可共奏化血瘀、清血热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裸花紫珠提取物中黄酮苷及挥发油成分可通过降低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及NO水平,促进血栓形成,刺激血小板聚集[16];山稔子能够影响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缩短止血时间和提高止血效果[17];而凤尾草则具有提高血小板计数,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促进损伤局部血管收缩等作用[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呕血频率、便血频率、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6-Keto-PGF1α水平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水平、胃液pH、GMP-140水平及TXB2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化瘀清热中药+内镜钛夹夹闭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较单纯夹闭术治疗可显著控制出血及全身症状,提高血红蛋白、胃液pH值及GMP-140、6-Keto-PGF1α及TXB2水平,且有助于降低再出血风险。
[]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38-1840
[2] 王海燕,顿晓熠,柏愚,等. 中国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2):83-86
[3] 梁万金,黎昌群.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183-184
[4] 张北平,谢庆平,赵喜颖. 三黄泻心汤合十灰散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8):1896-1898
[5] 刘新光. 消化内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25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3-737
[7] 李乾构,周学文. 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3-374
[8] 李兆申,湛先保.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草案)[J].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77-80
[9] Taghavi SA,Soleimani SM,Hosseini-Asl SM,et al. Adrenaline injection plus hemoclips for treating high-risk bleeding peptic ulcer:a prospective,randomized trial[J]. Can J Gastroenterol,2009,23(10):699-704
[10] Hu ML,Wu KL,Chiu KW,et al. Predictors of rebleeding after initial hemostasis with epinephrine injection in high-risk ulcer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16(43):5490-5495
[11] 张国安,卢岑,王小朝.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血浆GMP-140及vWF水平的变化[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0,18(2):157-158
[12] 李春华,任晓暄,嵇波,等. 预先电针对实验性类痛经模型大鼠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4):1038-1040
[13] 贾淑娟,冯晓宏,王治兰.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2):1278-1280
[14] 李晓林,冯伟勋,张毅之,等. 自拟止血一号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5):286-287
[15] 克修尧,黄厚章. 自拟方“胃血安”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100例疗效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751-752
[16] 张洁,李宝泉,冯锋,等.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及其止血活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4):3297-3301
[17] 陈涛,余楚国,夏雪奎,等. 山稔子挥发油化学组成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6(6):135-137
[18] 李燕,吴皓东. 中药凤尾草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12,30(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