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周志霞
国家不仅要提高技术工人的政治待遇和地位,而且要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
她不仅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也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工作23年来,她先后提出并参与实施了解决影响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效率的重大问题超过四十项。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茂名石化裂解装置多项指标在中国石化同类装置中名列前茅。去年,茂名石化的乙烯产量不仅创历史新高,而且在整个中国石化集团也是位居前列。她就是中国石化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
为此,本刊记者对张恒珍进行了专访。听她谈工作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以及在国企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中国石油石化:茂名石化在中国石化炼化企业一直排在前列,去年乙烯产量更是创出历史新高。作为负责裂解装置的班组技师,您觉得取得这样的产量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张恒珍:就像你说的,茂名石化很多指标在中国石化排名前列,其中就有裂解装置一些关键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装置上的所有员工都付出了努力。因为裂解装置是龙头,龙头做好了,下游方面如果做不好,就会相互制约影响,这样整体就达不到平稳运行,也达不到最大负荷的运行。去年乙烯能够达到这样的产量,也是全产业链员工不断交流学习、协同合作的结果。通过不断交流学习、协同合作,无论是指标的优化还是技术攻关,都做到了最佳。
中国石油石化:两会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的裂解装置能达到平稳运行,创造乙烯高产,咱们班组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恒珍:对于装置来说,创新就是不断地进行技术优化和操作优化,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高负荷平稳运行。比如,要不定期地进行检修设备。在检修设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干燥器使用了不到一年就不太好用了,就需要换上备用的。换新的干燥器,一方面要解决时间上的问题,不仅要用时最短,还要确保投用。另一方面要实现在线更换。这样的方案具体如何来实施,就要通过不断地创新优化。所以要保证乙烯产量,我们日常需要对装置平稳率、装置能耗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跟踪,也就是针对影响装置高负荷生产、装置收率问题进行强力攻关,这样才能确保装置平稳生产,乙烯产量持续增长。近期我们发现二号装置功力不够,下一步我们要通过装置改造把转速提起来,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不断创新。
中国石油石化:两会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您作为茂名石化的专业技师,茂名石化的一张名片,怎样把自身的作用传递给基层员工?
供图/钟大海
张恒珍:两会报告多次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茂名石化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方面,公司创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论坛、专青培养等平台。大家可以在各种平台上进行交流学习。比如,每个月一次的技术论坛是由我来组织的,是全员性的。在此之前,各班组要针对自身的题目研究透、讨论透,然后每两个班之间进行竞赛,一方面是实践学习,一方面是理论学习。再比如,近两年,茂名石化开设了专青的培养,包括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专业技师,对青年人要进行每个月两次的讲课培训。除了创建平台外,茂名石化还组织了师带徒,包括个人带徒弟。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导师计划,每个月或者每个星期要学习什么内容?师徒之间进行什么样的交流?徒弟有什么样的收获?导师都要进行跟踪,以此达到最佳的效果。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带队伍、人才培养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张恒珍:难点就是怎样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茂名石化目前做得比较好,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企业有相关的晋升平台,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企业建立了一定的竞争机制,让员工时刻不忘团队的荣誉感。例如,像技术论坛,通过竞赛,获得月冠军可得奖励800元,获得季冠军可得奖励1000元。同时,企业注重让每个员工都积极的参与。在参与度方面,企业也有统计,多少人参加了,多少人发言了,发言的质量如何,企业都会有相关要求。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企业注重全面满足员工的求知欲。
中国石油石化:两会政府报告提出,要加快强国建设,那么从整个国家或者国企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恒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都说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理念。在我看来,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的动力,也是国企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认为,作为国家更应该培育崇尚尊重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比如,技术工人队伍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产生的重要土壤,建议我国进一步加强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激励更多的技术工人崇尚劳动。一方面要提高政治待遇和地位,让技术工人在更高的政治平台有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提高薪酬待遇,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带动更多的劳动者愿意从事生产工作,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同时,还要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搭建“三支人才队伍”互通通道,充分调动和保护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中国石油石化: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效应,从国家层面应该做什么样的努力?
张恒珍:新时代,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时代,光凭少数劳模工匠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如,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映射作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带动基层一线广大职工展现聪明才智,做大效益,出高质量产品;利用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头雁效应”,培养“工匠集群”,不同级别的工匠享有不同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