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平
摘 要:《慈悲》展现了莫里森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读来感人至深,痛定思痛。笔者拟从叙事学的角度予以解读, 即文本中的复杂精妙的叙事结构和多种聚焦探析它们的艺术效果和要揭示的主题。
关键词:《慈悲》 叙事结构 聚焦
一、引言
《慈悲》是诺贝尔桂冠作者托尼莫里森的第九部小说,于2008出版,一经出版,这部小说便受到了关注和评论,被《纽约时评书报》评为十大最佳图书之一,“是对美国历史最深的一次挖掘”,“它质问了在十七世纪末种族和奴隶制融合伊始时美国的奴隶制”;“它是《宠儿》的前奏曲”。国内外的评论家分别从创伤、文化、殖民主义、心理分析、新历史主义、哥特等角度解读,及大地推进了对该篇小说的理解。本文拟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此文,以期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二、叙事结构
托尼莫里森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的作品突出地体现了现代、后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特征。百纳被式的叙事结构、“散点式”的多维叙事格局,“她把事件这玻璃打碎”。“然后以互不相连、令人迷惑的现代形式将其重新组合”, “多重叙事视角、跳跃式的语境转换、时序颠倒、空间错位以及现实与虚构、历史与神话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都是现代创作技巧的实践。” 《慈悲》也体现了莫里森独特的叙事结构特征,它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由一个人物展开叙述,它们分别是少女黑奴弗洛伦斯、奴隶男主雅各布、弗洛伦斯、印第安女奴莉娜、弗洛伦斯、奴隶女主人丽贝卡、弗洛伦斯、白人少女奴隶 “悲伤”,弗洛伦斯、白人男性青年奴隶维拉德和斯库里、弗洛伦斯以及黑人奴隶妇女弗洛伦斯的母亲。这十二个部分由弗洛伦斯内心独白开始,她回顾了自己与母亲生活的时光,后来被买主雅各布买到他的农场、农场的生活、农场女主人生病,弗洛伦斯被打发去找医生,再到回到农场。弗洛伦斯的叙事共有6个章节,中间穿插了其余人物的叙事,最后以弗洛伦斯母亲的独白结尾。《慈悲》中弗洛伦斯叙述的6个章节主要是线形叙述,即从起点到终点,中间伴有回忆。其余的6个章节各自独立叙述,每一个章节反映了一个主题,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补充,属于网状叙述结构。第一章弗洛伦斯提出问题,“one question is, who is responsible?” “有一个问题,是谁的错?”弗洛伦斯对母亲对自己的“抛弃”耿耿于怀, 最后一章里,她的母亲给出了回答,不是“遗弃”,而是挽救,首尾呼应,是环形叙述。《慈悲》的叙述结构是复杂而精妙的,它融合了各種叙述结构,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性、欣赏性,深刻地凸显了主题——奴隶制使奴隶得骨肉分离,给他们的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三、叙述视角
《慈悲》的叙述视角零聚焦和内聚焦,其中内聚焦包括是固定式内聚焦、转换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
第二章的雅各布,第四章莉娜,第六章丽贝卡第八章 “悲伤” 以及第十章维拉德、斯库里的叙述开头都采用了零聚焦,具体指弗里德曼(N. Friedman)在《小说中的视角》里提出的多选择性的全知视角, 它直接展示人物的思想、知觉和情感,它不同于传统的全知类型,它会间接地总结和解释人物的思想、知觉和情感,莫里森用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如“The man moved through the surf, stepping carefully over the pebbles and sand to shore. Fog, Atlantic and reeking of plant life, blanketed the bay and slowed him....” “男人跨过浪花,小心翼翼地踩着鹅暖石和沙子上了岸。散发着植物的气息的大西洋浓雾,裹住了眼前的海湾,他不得已,放慢了脚步......”。詹姆斯曾经说过 “艺术家不应该是他的人物的评判者而应该是一个无偏见的见证人”。可见,多选择性的全知视角具有客观性, 它很好地介绍了叙事的背景和人物身份。
以上所谈及格章节用零聚焦后转入了内聚焦模式,叙述者粘附于某个人物的内心深处,成为他的灵魂的窥探者。每一个章节是固定式内聚焦,即叙述者固定不变地采用故事中的人物的眼光来叙述,它有效地留下了叙述的空白,设置悬念,增加了解读的张力和趣味。 而每一个章节之间又是转换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同一件事情,经由不同人物叙述,让读者从不同的侧面看待这件事情。如雅各布坚持要修自己的豪宅,即使自己身患重病奄奄一息,也催促妻子和奴仆冒着瓢泼春雨完工。在第四章莉娜的叙述中,莉娜发表了自己对男主人雅各布大兴土木,修建豪宅的看法。“killing trees in that number, without asking their permission, of course his efforts would stir up malfortune.” “雅各布未经树木的许可就把他们大批地杀害了,当然了,他的行为必将招致厄运。”第六章中女主人丽贝卡也叙述了雅各布修建豪宅的动机,这个雅各布从欧洲娶的穷苦的邮购新娘,带着脱离旧世界憧憬美洲新生活的希冀,她本心善良、无阶级观念、痛恨宗教的虚伪和凶残,却几次三番遭受厄运,她的三个孩子相继夭折。当丈夫要修建豪宅时,她认为“she decided that that the satisfaction of having more and more was not greed, was not in the pleasure of the process. Whatever the truth, however driven the seemed, Jacob was there. With her. Breathing next to her in the bed. Reaching for her even as he slept.” “她决定相信,雅各布想要得到越来越的东西,不是因为贪婪,而是享受获得的过程。无论雅各布有什么样的动机,他就在那里,和自己在一起,就躺在自己的身边。 他即使睡着了,也会伸手抱她。”丽贝卡享受这丈夫雅各布的宠爱,她从未经受过当时寻常的家暴,她是快乐的。只是丈夫痛恨奴隶制,而选择从商,经常外出,她和女奴们独自在家经营小小的种植园。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夭折后,她全部的情感寄托在丈夫身上。她目睹丈夫在别的种植园依靠奴役奴隶爆发后,对财富的追求让丈夫慢慢迷离了自己的本性,最终异化。第十章维拉德和斯库利也叙述了雅各布修建豪宅。这里莫里森应用了魔幻手法,雅各布从坟墓中爬出来,在修好的豪宅中流连徘徊。雅各布即便是在死后,依然在物化中不可自拔。从维拉德和斯库利的视角,读者发现雅各布夫妻慈悲心肠和种植园里其他的三个女仆生活融洽,就像是一家人一样。维拉德和斯库里是被亲人贩卖的白人奴隶。但是雅各布夫妇一样会对他们的劳动,向对待自由人一样,给他们支付薪水。然而读者却看到,即便是代表着新人类的雅各布夫妇也最终会在美洲蛮荒的新世界,不可避免地陨落。丽贝卡患重病得到救治后,性情大变,收回了对女仆莉娜的姐妹情、对弗洛伦斯和索柔的看护,打算卖掉弗洛伦斯。丽贝卡的变化是惊人的,美洲的环境迫使她回归了她曾经深恶痛绝的宗教,如评论“它揭示了一个新世界如何变得腐朽,并从一开始就被玷污”。这种多重式的内聚焦,如徐岱在《小说叙事学》中所言,“这种类型的叙述能使同一件事得到多层次、多侧面的透视,犹如一张用多次曝光摄下的照片,具有一种立体化效果。”内聚焦烙上了叙述者不同的个性,带有各自的偏见和感情色彩,而多重式的内聚焦消解了这种局限,而读者站在各个叙述者的立场,去思考分析,找到真正的答案。
弗洛伦斯在六个章节和最后一章里,也是采用了内聚焦,它通过追忆、描述现状、独白、对话、意识流等展示出弗洛伦斯的全貌。弗洛伦斯8岁时被母亲请求白人庄园主雅各布买走自己的女儿而不是自己和自己怀里哺乳的男婴。弗洛伦斯以为母亲为了保护弟弟而抛弃了自己,这种伤痛在以后的8年里时刻萦绕在她的脑海里。她害怕被抛弃,憎恨偎依在母亲身边的男孩,他们是“贪婪的”。她被雅各布买到自己家里做女佣时,先后从女奴莉娜,黑人自由人木匠那里寻找母爱。木匠是雅各布请来修建豪宅的自由黑人,他手艺精湛,而且医治好了患了水痘的弗伦伦斯。之后弗伦伦斯深深爱上了他。弗洛伦斯被女主人打发,寻找会医治天花的自由黑人木匠后发现木匠家里有一个小男孩。弗洛伦斯害怕小男孩抢走,愤怒地将男孩打伤。
木匠怒斥弗伦伦斯:I want you go. (我要你走)
弗洛伦斯:why, why? (为什么?)
木匠:Because you are a slave. You head in empty and your body is wild. You are nothing but wildness. No constraint. No mind. (因为你是个奴隶。 你头脑空洞,身体野蛮。 你什么都不是,没有克制,没有头脑。)
木匠认为弗洛伦斯伤害小男孩是因为野蛮和残忍。但是因为是内聚焦,所以他不知道弗洛伦斯的遭遇,他无法体会她的行为。弗伦伦斯在童年时代遭遇到的遗弃,在少女时代再次被自己的恋人遗弃。木匠显然误解了弗伦伦斯,认为是奴隶的身份,而使得弗洛伦斯没有悲悯之心。罪恶的奴隶制度使弗伦伦斯接连遭受重创,原本性情柔顺她变得狂野。“Unforgiven. Unforgiving.”(不被宽恕、也不宽恕别人)。 弗伦伦斯心里充满了仇恨。
章后一章是弗伦伦斯母亲的叙述,采用内心独白的内聚焦模式。母亲迫不得已让看起来善良的白人雅各布买走自己的女儿。“There was no animal in his heart. He never looked at me the way Senhor does.”(弗伦伦斯的母亲敏锐地感觉到,她面前的白人是: 他没有兽心,他不会像其他的白人奴隶主一样看自己。)“to be female in this place is to be an open wound that can not heal. Even if scars form, the festering is ever blow. ” “在這个地方,女人就是一个裸露的伤口,即便结痂也会流脓。”看着渐渐长大的弗伦伦斯,白人奴隶主投射到女儿身上的淫邪目光,弗洛伦斯的母亲非常焦虑。她没有办法保护女儿受到侵害, 她只能冒险让看起来好心人带走女儿。“Because I saw the tall man see you as a human child, not piece of eight.” “这个高个子男人,把你看作是个孩子,而不是8块钱。”母亲的对女儿的苦心,由于骨肉分离,再也没有机会向女儿倾诉。内聚焦的独白,展现了奴隶制下一个奴隶母亲的血泪倾诉,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结语
《慈悲》是莫里森的又一部力作。她匠心独用,融合了各种叙事结构之长,采用了多种聚焦方式呈现除了1860年美洲新世界里人物的命运沉浮,从根本上挖掘了奴隶制如何在这个新世界形成。莫里森多层级、多角度的审视了物质的贪欲与宗教同谋形成的奴隶制,本性善良的人遭遇厄运后,被迫认同残酷的奴隶制。即便是在当今的时代,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David Gates“original Sin”,i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30 (Nov.2008).
[2] Michiko Kakutani“ Bonds that Seem Cruel Can Be Kind”, in The New York Times.
[3] Book Review(3 Nov.2008),http:// www.Nytimes.Com/ 2008/11/04/books/04kaku.Html.
[4] John Updike“Dreamy Wilderness: Unmastered Women in Colonial Virginia”, in The New Yorker (3 Nov. 2008) 112-113.
[5] Toni Morrison,A Mercy,by Alfred A.Knopf.New York,United States,2008.
[6] 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590.
[7] 徐岱.小说叙述学[M].商务印书馆,2010.
[8]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