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蕾
【摘 要】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比较喜欢模仿,敢于去表现,并且还经常产生一些奇思妙想。同样的一节课程,在不同的班级,性格特点各异的孩子身上,就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火花。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孩子身上的这个特点,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融入“科尔文手势”,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音乐 低年级 科尔文手势
音乐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法新颖、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综合素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愿意上音乐课,也不愿意接触那些枯燥的音乐知识,甚至把学习音乐当成是一种思想负担。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入柯达伊教学法加以解决,并突出“科尔文手势”的重要性,进而在提升低年级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延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在识谱教学中的运用,提升兴趣
在小学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识谱能力是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一把钥匙,是学生深入音乐学习的基础。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端。在小学低年段,只有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和掌握识谱知识,才能够让学生能够更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节奏。如果学生依然运用的是死记硬背的识谱方法,必然会抹杀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了较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学习,充分的发挥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聪明才智,大力的挖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想象能力,对复杂的音乐识谱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小学生的识谱教学中编写一部分顺口溜儿歌,并结合科尔文手势,让学生识记,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够激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对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要注意的是,在识谱教学中,并不一味地强调这个音符应该唱多高,那个音符应该唱多低,而是恰当地运用柯尔文手势。由于音符的不同所用的手势也就不同,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可使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学生觉得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
二、在音阶教学中的运用,夯实基础
在小学低年段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音准进行训练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柯达伊教学法中所呈现的科尔文手势教学法就是通过不同手势在身体前方不同高度,表示音阶中不同音的高低起伏。而对于音阶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对音准的把握。小学低年段学生,刚刚接触音乐,音乐学习的基础特别差,识谱能力也很薄弱,对音阶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比较薄弱,而通过科尔文手势在空间状态中表示的位置以及运动的方向,能够帮助小学低年段学生较好理解和掌握音阶的变化,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众所周知,音阶在音乐学习中占据基础地位,是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唱好歌曲的必备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可以先用科尔文手势对不同音阶做不同的手势展示,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对手势所表达出的音阶音高进行演唱练习。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神经记忆,才能够达到教学中的要求,并不断培养学生对音阶的内心听觉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科尔文手势和口头模拟演唱相互配合,相互交织,以达到音乐教学训练中的要求。例如,在教师运用科尔文手势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演唱音阶之后,可以调换过来,让学生做手势,教师模拟演唱。总之,教师在小学低年段音乐教学中,要灵活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节奏教学中的运用,建立联系
节奏在音乐中是灵魂所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科尔文手势中,节奏教学尤其特有的训练方法,这是根据节奏教学在小学低年段音乐中的现实需要设计的。它和以往的节奏教学不同,在柯达伊的节奏教学方法之中,并不是每个节奏都念“Da”,它里面每个节奏都有其特殊的读法。
在小学低年段的音乐教学中,将节奏从诸多的音乐要素中分割出來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多去引导学生将节奏和身体律动结合起来进行联系,使得学生在律动中体会到节奏的存在,并逐步的完善自己的内心感受。每个学生对于节奏中的不同时值,可以给予一个相对于的音节发音,在反复练习之中,逐渐的分离出音节符号、发音与相应时值的记忆,并建立起稳定的认知联系,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在柯尔文手势节奏教学中,通过把节奏贯穿于做游戏等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节奏知识。
【结 语】
总而言之,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音乐教学方法,柯尔文手势在整个音乐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意义。“柯尔文手势”能够有效激活音乐课堂的识谱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音阶变化,挖掘学生自身的音乐潜在因素,使音乐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素质的任务,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静.小“处方”,功效“大”——以柯尔文手势激活音乐课的识谱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07)
【2】望素华.谈科尔文手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5)
【3】陈继萍.小学音乐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