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2018-05-28 03:35彭会萍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经济带竞争力物流

李 潘,彭会萍

(兰州财经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一、引 言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包括新疆、云南、甘肃、四川、青海、广西、陕西、宁夏、重庆9个省市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将推动中国与欧亚各国更加密切交流,这对丝路带上中国段各省市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对于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促进各省市区物流协同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物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不少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丝路经济带区域的物流发展问题。一是物流效率研究。张璇等借助三阶段DEA 模型对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规划的西部地区和周边主要国家的物流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衡量和评价[1]。袁丹、雷宏振采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2]。李忠民等采用DEA 模型,研究了我国新丝路经济带上各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效率水平[3]。二是物流空间分析。齐胜达等剖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物流演化过程和空间网络结构,将各省份划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4]。江志娟、董千里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空间区域划分,测算研究了区域内的各省区空间联系[5]。三是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倪超军等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大类,进而运用优势粗糙集方法找出影响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6]。何剑等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比较了丝路经济带各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并利用 ArcGIS 软件对各省市区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矢量聚类[7]。甘卫华等采用序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丝路经济带上中国段各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8]。

综上所述,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物流效率、物流空间、物流发展水平等三方面开展,从产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较少。而物流产业竞争力代表其开发市场、占有市场并获取更多利润的能力[9]。本文将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并依据科学性、层次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消费、物流需求、物流基础供给、人才环境建设、信息化等六方面能力来构建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是最基础性的影响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区域经济水平发展越好,该地区对物流的需求量就越大,从而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就会越强。本文将地区GDP、GDP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2.社会消费能力。一个地区的社会消费能力间接地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用年末常住人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社会消费能力。

3.物流需求能力。作为一种派生的需求,物流与经济总量、相关产业总量等因素有一定的间接或直接联系。在相关研究基础上,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邮政业务总量和货运量来表示物流需求能力[10-11]。

4.物流基础供给能力。物流基础供给能力是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因素。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持续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将会严重制约该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将难以提升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本文用公路、铁路运输总长度、民用载货汽车拥有量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物流基础供给能力。

5.人才环境建设能力。当前,人才已成为地区发展最重要的支撑资源,物流专业人才和相关工作人员是物流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重要后备力量,对提升一个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而高校的发展是培养高水平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本文将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和物流业相关从业人数作为反映一个地区人才环境建设能力的影响因素。

6.信息化能力。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水平较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业的作业水平、市场反映速度、资源获取能力等。本文用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及互联网宽带的接入端口数作为反映信息化能力的影响因素。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研究[12-14]。关于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多采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DAE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其中,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衡量指标权重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因子分析只能反映部分指标的信息,多元回归分析则易导致某些指标难以正确测量。有鉴于此,本文选取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有效避免计算指标权重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且能够基于历史客观数据更好地反映目前的真实情况。本文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构建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如下。

1.设R是全局标准化之后的物流指标数据,R=(rij)m×n为比较数列即评价对象。其中,rij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指标上的值。

R*=[r1*,r2*,…,rn*]为参考数列即评价标准,参考数列一般是评价对象里的最优值。

2.wj为第j项指标的熵权,用公式(1)表示。

(1)

3.比较数列R对参考数列R*在第j个指标上的关联系数,用公式(2)表示。

(2)

其中,ρ∈[0,1]为分辨系数,一般取ρ=0.5。

4.熵权灰色关联度di用公式(3)表示。

(3)

其中,di为第i个评价对象对理想对象的灰色加权关联度,根据di的大小,对各评价对象进行排序,di越大其评价对象越优;wj(j=1,2,…,n)为第j个评价指标对应的熵权。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竞争力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国段有9个省市区,本文从各地区的统计年鉴(2016)中获取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

(一)测算二级指标层的竞争力水平

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三级指标层相对于二级指标层的优先权重,见表2:

表2 优先权重表

结合表2中的指标权重数据,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得到二级指标层的关联度及排名,见表3:

表3 9省市区二级指标层的竞争力关联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能力方面,四川、重庆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宁夏、青海、甘肃在该方面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消费能力方面,四川具有明显优势,而其他几个地区相差不多。物流需求能力方面,宁夏、青海排名比较靠后,明显落后于其他几个地区。物流基础供给能力方面,四川在该方面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宁夏、青海排名靠后。人才环境建设能力方面,四川省的关联度为1,可见其在该地区物流竞争力中的重要性,宁夏、青海等地区在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能力与当地科技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四川、陕西等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具有明显优势,云南、甘肃等地区在该方面明显较弱。

(二)测算区域物流产业综合竞争力水平

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见表4:

表4 指标权重表

结合表4中的指标权重数据,根据公式(2)和公式(3),计算得到综合关联度及排名,见表5:

表5 各省市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综合关联度

(三)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的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

从表5中,可以看到,竞争力水平排名依次是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新疆、甘肃、宁夏、青海。根据综合关联度大小,可将9个省市区的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划分为强、一般、弱三个类别:

1.第一类为具有强竞争力水平的地区——四川,其关联度为0.88,排名第一,在各个方面能力都优于其他地区。四川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农业大省,交通干线密集、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体实力高居西部地区首位;居民购买力强,有着强大的社会消费能力和物流需求;信息化水平高,物流人才储备和供给相对充足,这些都为四川的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第二类为具有一般竞争力水平的地区——重庆、广西、陕西、云南等4个省市区。其中,重庆发展海陆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拥有连通全国的地理优势,但该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物流费用相对较高,需要在基础设施供给方面加大投入。陕西在人才环境、信息化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是由于陕西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培养了大量的物流技术人才,占有人才优势。云南、广西两个省区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较弱,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提升两个省区的信息化能力,进而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

3.第三类为具有弱竞争力水平的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4省区。这些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的西端,在经济发展、社会消费、物流需求、物流基础供给、人才环境、信息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地方政府可根据地区特点,加大在基础设施、资金、人员的投入,扩大内需,最大程度地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増强区域之间的合作,逐步提高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特别是,青海省受到地理位置的制约,各个方面能力相较于其他地区都较弱,发展速度较慢,是9个省市区中最需要从各个方面都加强的省份。

总体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上9个省市区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各具优势。四川在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地区,拥有强大的内生物流需求。重庆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比较均衡。陕西在人才、信息技术方面具有优势。广西、云南两个省区信息化能力方面有劣势;甘肃、宁夏等排名靠后的地区,其主要的劣势在于地区经济体量小、社会消费能力低,缺乏对物流的强大需求,且物流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四、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提高沿途省区市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丝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是一个地区物流发展宽度和深度的基本条件。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各地区之间拥有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更加频繁的人员来往和贸易活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物流产业发展,为各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各地区应当抓住机会,积极应对挑战,制定合理规划,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加顺畅的交通网络。

(二)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条件, 能够有效地避免“信息孤岛效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应注重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环境和公共信息平台两方面。完善各种信息化规划、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加强物流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网络通信等基础环境建设。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信息、技术、设备、监管等方面的物流资源,实现物流系统内外各种物流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服务和有机结合。

(三)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

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高层次物流人才等问题在各地区普遍存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加强对物流人才的招生力度和专业化培养;高教资源不足的区域,应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创造多种形式的福利条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物流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新生力量。

(四)促进物流产业结构升级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实施给其沿线省市区物流产业带来机遇与挑战。在新常态下,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对优秀的物流企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引导发挥优质企业的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快物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物流各个业态的共同繁荣发展。

(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丝路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要利用各地区区域人口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区域内资源的相互流通,对竞争力水平较弱地区实施政策倾斜,从而逐步地缩小各地区物流竞争力水平差距。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互联互通网络,形成区域协调机制,实现区域物流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1] 张璇,杨雪荣,王峰.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DEA实证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6(5):21-31.

[2] 袁丹,雷宏振. 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流通经济,2015(2):14-19.

[3] 李忠民,夏德水,姚宇.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 Malmqusit 指数方法[J].求索,2014(2):97-102.

[4] 齐胜达,雷军,等.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空间差异及其演化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6(1):207-213.

[5] 江志娟,董千里.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空间联系与物流枢纽布局[J].中国流通经济,2016(8):5-13.

[6] 倪超军,徐恒晔,周小虎.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实证分析[J].价格月刊,2016(12):69-73.

[7] 何剑,董春风,董丹丹.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9):7-12.

[8] 甘卫华,许颖,等. 基于PCA和RSC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发展水平评价[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5(6):132-142.

[9]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5.

[10] 蒋明琳,舒辉,林晓伟.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部六省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价格月刊,2015(4):43-48.

[11] 王娟娟.“一带一路”经济区现代物流体系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6(3):25-31.

[12] 袁小玉,汤文霞.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旅游业发展战略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20-128.

[13] 谭观音,左泽平.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动态比较[J].经济地理,2012(3):107-113

[14] 宗会明,冶建辉,蔡冰洁.西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64-69.

猜你喜欢
经济带竞争力物流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