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楠
第一次听到“材料创作”这个词,是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在那个时候,这个词对我来说还是新鲜的,我所理解的材料几乎一定是石头、钢铁、木头,至于材料创作,那肯定是电焊、切割机,噪音伴随着粉尘与木屑。于是,我开始在脑子里设想复试会是怎样的环境,材料会是怎样的形式。
住在花家地北里的地下室,对材料创作复试进行过各种猜想。然而,考场只是一间摆放了课桌板凳的普通教室,并非之前我所见,有叉车、有桁架的雕塑系放大室。坐下之后,给每人发了一张A4卡纸,一盒大头针,几块橡皮(这些就是全部的材料)。考试的题目是是《飘动》。首先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些材料,难道这些文具店的小儿科就是所谓材料创作的“材料”,若大一个央美,对付研究生的复试未免太不严肃?不仅是我,几乎每个考生面面相觑,大概都无法把眼前所见与雕塑系的工作室联系在一起。
考试结束,考生们的作品虽各不相同,但由于材料所限,也并无特别之作,无外乎是把纸张做成各式飘逸状,橡皮作为配重基础,再以大头针连接固定。考完之后,隋建国、孙家钵、吕品昌、展望等几位导师亲临现场、评审答辩。考生们依次阐述自己的作品,导师逐一点评,重释材料创作之本,印象深刻,也开启了我对于材料创作的新认知,这也算是未入央美的第一堂课吧。
其实,是否是钢铁、石材并不重要,材料创作的意义并不是材料本身或体量,这些都只是构成作品的诸多元素之一。而所谓材料创作,最重要的是从材料物质属性升华为一件作品精神属性的转化。从这一点来看,材料的范围就可以无限扩大,无限包容。无论纸张还是石块,钢板还是橡皮,都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也就同样可以延伸出其独特的精神特性。
无论是“飘”还是“动”,不限制材料的话,可以有无数种表达。一旦限制了材料,那么在通过材料表达主题的同时,也必须在主题中传达出材料的独特性魅力。所给材料如果在雕塑中的角色仅仅是充当连接件或支撑物的话,那就没有充分体现材料创作的本质。让每种材料都能用自己独特的物质语言来阐述“飘”或“动”的精神概念;让每种材料角色都能为主题说话,同时,每种不同材料所表现的形式又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艺术家应该做的就是寻找出一种最佳形式,并尽可能推敲这种形式,力求接近、并无限接近唯一的境界。
材料所表达的不仅是物质本身,更是观念,每种材料本身具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艺术家就是要让这些物理特性说话。成功的表达,是一个主题恰逢一个最合适的材料,传递出一个无可替代的语境。
顺便以2014年为西宁市浦宁之珠环山路护坡景观设计《和谐四瑞》、《华夏魂》为例,探讨一下在实践方面对于材料语境的运用。
为了表现具备地标性的视觉标识,我们选择通过现成、醒目的山体作为艺术载体,山体具备与视线相对垂直的最佳观赏立面,依山体而造又是相对低破坏、低成本的方案,主体造型基本上根据地形走势铺设,避免突兀的人工形式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将视觉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让人造景观依附于自然,流畅、自然。景观整体以略为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主要以民族文化符号为图腾化作雕塑语言来表达。
植被通常是影响整体景观的最终色调,西宁市的气候决定其全绿色调的月份仅仅是5~9月,同时,山体缺少成年高大乔木,大部分时间为黄褐色系,基本占到全年的2/3。经过分析,项目全年地表色彩2/3时间为黄褐色调,1/3时间为绿色调,遵循色彩学整体中统一,局部中对比的原则,将景观主色调定为暖红色。因此,方案将大面积主色调定位为暖色系用以统一(参考材质实木、锈板),小量设施冷色系用以突出对比(石材、不锈钢)。
材料的选择:
1、耐候钢板
红色的锈板在枯黄的旱季,表现出与整体环境的色彩统一,在清爽的雨季,这种低明度、低饱和的红和自然界高明度、高饱和的绿又是最佳的互补色。这种材质适用于季节面貌反差较大的地域,在地标色彩低调的季节会不抢风头,在其高调的季节又会不甘示弱,真正做到材质与环境同频呼吸。
相对于玻璃钢喷漆等化工材料,耐候钢是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环保性材料,这类可循环使用的资源,不需要特殊打理,保持自然风霜雨露、日暴风蚀的痕迹,而与环境发生关系恰恰是材料本质的体现。这类可再生资源在其被时间打磨的过程中不存在日趋衰败的问题,而是逐渐成熟。在历经时光洗礼之后,愈发沉淀出岁月的机理与色泽,这种质感正是材料的本质语言。同时, 在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高速跨步的今天,建筑、人造景观的大量出现与更迭,是人类文明进程必不可缺的,但与此同时造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既然是让材料说话,从选材上就应将景观视为生命体,考虑其不同生命阶段周期材料的兴衰变化,可再生材料无疑是一种绝佳的选择。
2、镜面不锈钢
镜面不锈钢是当代艺术运用最讲究的材质之一,这种现代感的材质对环境的选择是最具包容性的,但其经典之作对环境的选择又是最为挑剔的。这种材质因其表面特殊的质感,在同一天不同的日照时段和灯光效果下,所呈现出来的效果常常是令人惊奇的,它可以想变色龙一样最为谦和的隐匿于环境中,也可以如凤凰般华丽的涅槃而出,这一切取决于自然的心情,更取决于人的角度。这是一种最为哲学的表达。
当然,最终实施的效果只是从造型基本与设计方案比较接近,但从材料语言上与设计之初的要求还是存在诸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