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里托起“心”希望

2018-05-27 02:27:06徐以立
质量与标准化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五角场服刑人员罪犯

文/特约记者 徐以立

许 冬

上海市五角场监狱心理健康指导室主任、“东冬工作室”创建者;2018年“上海工匠”,曾荣获“上海市公务员个人三等功”、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十佳杰出青年”。“东冬工作室”也被授予“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劳模工作室”称号。

“为什么监狱里要设置心理健康指导室?都做过坏事了,服刑人员还能有心理问题?他们的问题是怎么形成的?你们要怎么帮助他们……”刚一见面,记者就将一连串问题“扔”给了上海市五角场监狱(以下简称“五角场监狱”)心理健康指导室主任、2018年“上海工匠”——许冬。

似乎已习惯于听到类似问题,他微笑着耐心解释道:“我们从事的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通过改变服刑人员的犯罪意识、情感及行为,助其重新适应社会生活。这项工作不仅能保障服刑人员的人权,也能提高改造的质量,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我国政府向来高度重视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近年来,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体系。”

2004年,从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后,怀揣着警察梦的许冬考入了上海市监狱管理局,成为一名光荣的警察。浓眉大眼、一脸正气,他的外形气质很符合社会对警察的普遍印象。唯一不同的,或许是因为心理咨询职业的特性,威严之余,他的眉眼温暖平和,不同于名字里的“冬”字,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是服刑人员,更是病人

服刑人员一般会有何种心理问题?以五角场监狱为例,这是一间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监狱,随着功能逐步转型,现在主要关押余刑在3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短期服刑人员和上海籍临近刑满释放服刑人员(出监服刑人员)——前者有刚入狱如何适应“监狱人”身份的问题,后者则面临出狱后如何重新适应社会等的困扰,易诱发精神疾病、重度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很多人误以为心理咨询不过就是‘话’到‘病’除。但是,人心是复杂的,更何况是服刑人员。”许冬说。服刑人员的心理有多复杂?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到底有多难?他给记者讲了“‘王小毛’的故事”。

工作初期,许冬曾主管过服刑人员王某,王某因平日里幽默而被其他人称为“王小毛”(上海知名喜剧广播形象)。一日,有服刑人员反映“王小毛”情绪反常,常在夜晚暗自哭泣。这件事引起了许冬的注意,旋即对他进行了心理测试与访谈。可是“王小毛”全程面带微笑,当时经验尚浅的许冬以为“王小毛”心理问题并不严重。不料第二天“王小毛”毫无征兆地自残了。

年轻的许冬很懊恼,一直自责“为什么当时不再仔细一点”,反复思索过失之处。那时,师傅的一席话点醒了他:“服刑人员心理状况异常复杂,面对心理咨询工作,服刑人员的内心也是抵触的。如果不和他们交心,你的心理咨询不但是无效的,结果更可能是虚假的。”

“一定要进基层,走入他们的内心。”许冬下定决心。他走出办公室,来到监区,走进服刑人员生活,对他们有了全方位认识。与此同时,他的“心理门诊”也开张了。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许冬不仅掌握了大量心理案例,还总结出了属于罪犯心理矫治的“望闻问切”——谈话传递温度,观察把握锐度,矫治追求精度。

除了要精准地把握好这三个“度”,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时,许冬还秉承“平等、共情”原则,走入服刑人员内心。“警察”和“服刑人员”是不可避免的对立身份,这让服刑人员对他的心理咨询抱有抵触情绪。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在开展心理咨询时,许冬脱下警服,耐心地倾听服刑人员的诉说,并辅以适当回应,如通过复述、首肯和插话等来帮助他们理出问题头绪。在许冬的心里,他们不仅是服刑人员,更是病人。

成功阻止一起潜在恶性事件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副所长周勇曾介绍说,我国虽然是世界上在押犯最多的国家,但多年来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重新犯罪的几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这与监狱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矫治方法密不可分。

服刑人员常某即将出狱,某日,他开始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主动要求严管”等异常情况。许冬十分敏锐,很快就发现了反常点,并将心理咨询主动介入进去。一开始常某对他非常抗拒,不愿开口。许冬利用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咨询技巧,让常某慢慢地愿意开口,但其说话逻辑依然混乱、语焉不详。

面对处于焦虑与混乱状态的常某,许冬及时更改策略,对其采用国际流行的“沙盘治疗法”。这是一种从沙具架上自由挑选沙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心理疗法。沙盘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摆放者不愿与人说的内心世界。

常某似乎对“沙盘治疗法”很感兴趣,主动提出要做沙具。许冬答应了,他隐隐觉得突破口来了。果不其然。常某居然在现场用纸折了一枚“炸弹”,一意孤行地摆放在沙盘里代表政府大楼的沙具旁!

许冬心里一惊,为了不影响咨询效果,他把讶异埋在心底,用一如既往的温和口吻,继续探究常某内心不与人知的角落。渐渐地,常某坦露了心声:虽然即将出狱,但唯一的亲人病故了,觉得未来无望;又回忆起年少时遭遇过诸多的不公正待遇,于是愤而产生“报复社会”的激进念头!

许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并与相关部门联系,成功地阻止一起潜在的社会报复恶性事件。如今,经他亲自咨询的个案已经超过600例,成功危机干预50多人次,成功辨别并转介精神服刑人员18人。

规范心理咨询流程

面对服刑人员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如何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干预、第一时间处置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2014年,五角场监狱成立了以优秀心理咨询师许冬和沈小东的名字命名的“东冬工作室”,与复旦大学联合建立罪犯心理矫治基地。“东冬工作室”自成立至今已逐步形成“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批载体、一种文化、一支队伍”的“五位一体”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体系,在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方面取得突破。

除此之外,许冬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成功地规范心理咨询的流程:对新进服刑人员进行心理测试、生成心理测试报告、进行相关人员单独约访、团队成员开会反馈个案与访谈结果。不仅开创性地将服刑人员心理档案进行“红”(最严重)“黄”“绿”分级管理,他还根据服刑人员心理评估结果,进行三级预警,强化后续罪犯心理矫治措施。

一些服刑人员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无法正确理解心理测试卷上的问题含义。为了保证心理测试质量,获得精准结果,许冬把一批服刑人员集中在一起,逐字逐句地为他们解释测试卷上的问题。

关注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

在监狱系统,随着行刑理念的不断进步及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逐步推广与普及,警察的心理健康引起社会关注。作为在监狱里和罪犯接触最多的人,警察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其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到队伍的战斗力、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及社会的和谐。

所以,除了关注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东冬工作室”还整理编写了一本专业心理学内部宣传材料《心声》,将目光落到一线警察身上。虽是常见的16开本,但《心声》创新地分为专业版和普及版两面——前者收录信息动态、学术交流、心理咨询案例、专家理论等专业知识,填补警察心理学知识短板;后者则以轻松的心灵驿站、心理百科等为主,关注警察自身心理健康,完整地体现了“增长心理知识、缓解工作压力、丰富改造手段、服务监管要求”的宗旨。如今,这份广受好评的宣传材料,已经成为上海市监狱局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

“大墙内的匠人”

很多人觉得“匠心”是手艺人的专属形容词,但是许冬不以为然,他觉得做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恰恰也是“匠心”展现。他把自己的职业理解为“大墙内的匠人”:匠心,虽然仅仅只有两字,但是已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红烛精神”融为一体,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对工作持续专注、精益求精,对专业不断探索、守正新出,对事业勇于挑重担、甘于奉献。

从2000年始,全国有93%的监狱成立了心理矫治机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十几年以来,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与时俱进向前发展,对服刑人员的改造工作贡献了应有的力量。2018年,“6·28”全国监狱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新理念,从服刑人员改造的目标、内容、任务、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为新时代的监管改造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导。对此,许冬也表示,“洗涤犯人心里,照亮他们心声”是他们“大墙内的匠人”的使命,“矫治罪犯守法感恩向阳而生”是他们交给社会最好的“匠心作品”。

“我叫许冬,来自五角场监狱。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会努力争做社会平安的‘守夜人’、服刑人员人格矫治的‘引航员’、匠心精神的践行者。”在2018年“上海工匠”评选会上,他说得铿锵有力。

猜你喜欢
五角场服刑人员罪犯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大选登记
环球时报(2017-02-23)2017-02-23 06:44:04
五角场爆发小宇宙
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 12:49:52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实体商圈绝地反击
新民周刊(2016年42期)2016-11-08 19:26:11
追学霸请到五角场
新民周刊(2016年42期)2016-11-08 19:22:11
无穷大的创业五角场
新民周刊(2016年42期)2016-11-08 19:14:00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聪明的罪犯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