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影子》同课异构的点评

2018-05-26 11:11祝晓燕
教育界·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记号笔影子绘本

祝晓燕

《我的小影子》由英国文坛巨匠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所写,全书用诗化的、富有律动感的语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以孩子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影子,表达在自己眼中的样子、在自己生活中的“一动一静”。故事诙谐幽默,充满想象力,插画师也巧妙地运用光影把孩子们觉得无限奇妙的影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着鲜明的儿童本位理念。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在生活中,奇妙的影子是小孩子永恒的关注点,影子的千变万化也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孩子们在与影子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提出许多问题:“影子为什么有长有短?”“影子是怎么来的?”该书就以清新温暖的画风、诗化的语言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引导孩子用探求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细节,也发展着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情绪情感的感受与表达能力。

这里所呈现的三个活动设计,都基于绘本《我的小影子》,并结合不同幼儿园、不同教师的教育理解,且都历经工作室老师们的深入研讨和周砚凤、钱力颖、丁燕怡老师的反复实践。

一、关于周砚凤老师的科学活动

1.科学活动与绘本故事巧妙结合

周老师关注到《我的小影子》中蕴藏了关于影子的许多秘密,例如,影子有独特的成长方式,影子的魔力超乎我想象,它有时会像皮球一样迅速窜高,有时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周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意识到这一绘本故事内容与大班孩子探索影子的学习任务不谋而合,于是教师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顺理成章地将幼儿的目光聚焦于“影子”。虽然有了绘本的支撑,但是教师认为,关于影子的科学探究,还是应该放手让孩子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因此,教师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科学领域,基于对绘本多元视角的解读,基于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实际生活经验,教师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在玩一玩、找一找、试一试中感知影子的变化,探索影子的秘密;尝试利用光的方向改变影子的长短,体验光影游戏的乐趣。

2.科学活动与探索游戏互动融合

在活动中,教师巧妙运用游戏这一幼儿喜欢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了“自主游戏——预设游戏——挑战游戏”三个环节。在自主游戏的环节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自主地去玩,找寻各种各样的影子,不仅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而且他们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能有更多的奇思妙想和富有創造性的做法涌现。其次,在预设游戏中,教师以“变大巨人和小矮人”为目标,鼓励幼儿在摸索和尝试中获得经验。最后的挑战游戏环节,一方面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也渗透着大班幼儿数学能力的锻炼。三个游戏环节给予幼儿充分探究和尝试的机会,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幼儿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丰富经验。

3.科学活动与学习品质的教育契合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强调应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应渗透在幼儿的学习、游戏和生活活动中。在本次科学领域的探索活动中,我们也能发现幼儿学习品质的闪现,如,幼儿在探究行为中的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和乐于想象等。在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在探究行为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并加以提升。例如,教师能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多种操作性强的、生活化的、低结构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支持幼儿的探索行为。在游戏中,有个别幼儿因能力差异遇到困难,教师并没有包办代替,也没有漠视幼儿,而是鼓励他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或是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关于丁燕怡老师的活动设计

丁老师围绕“有趣的小影子”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数学活动《测量影子》是系列活动之一。本活动旨在通过让孩子探索影子,初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让幼儿在利用自然物测量影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中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地激发幼儿自主探索。

首先,教师抓住日常生活中随时捕捉到的影子的现象,在活动开始时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玩描画影子比长短的游戏,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对影子的变化产生兴趣,从而共同探索影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在选择测量的工具上,教师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绳子、小棒、铅笔等,这些工具易收集好操作,并为孩子们所熟悉,更能为孩子今后继续探索测量提供经验准备。

整个活动过程,以“玩影子”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发现影子、比较影子、测量影子等游戏环节,在测量影子的过程中安排了三次不同的测量游戏:第一次,选择同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影子的长短;第二次,选择同一影子进行记录,比较记录是否相同,用再次测量作证实;第三次,比一比谁的影子长,体验运用首尾相接的方式进行测量,并通过比较从记录中选出影子最长的和最短的三名幼儿。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让孩子在递进的游戏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以及影子长短的秘密等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和讨论,借助绘本中简单易于幼儿理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画面,进一步让幼儿感受、理解影子长短与光源的问题,不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三、关于钱力颖老师的活动设计

钱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光与影的探索游戏。

首先,在这个游戏中,教师采用了最简单的游戏材料——手电筒和双头粗记号笔。双头粗记号笔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也是随手可得的物品。单独用双头粗记号笔来玩光影游戏,更能集中体现出“实物—光照—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就一种材料而呈现出多端的变化,也能触发幼儿的兴趣和惊喜。

其次,在这个游戏中,设计了四个游戏环节,它们在要求和难易度上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前一个环节既是单独的探索游戏,又是后一个环节的铺垫和积累。在出示绘本《我的小影子》封面图案后,幼儿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这时,自己制作一个影子成了大家都想来试一试的事情。因此,第一个探索游戏就是“造高楼”,鼓励幼儿尝试操作,制造一个尽可能高的影子,幼儿从中找到光照方向和影子之间的关系:当手电筒平着靠近记号笔时,影子会变细;当手电筒平着远离记号笔时,影子会变粗;当手电筒对着记号笔平行移动时,影子会向反方向移动;当手电筒从上靠近记号笔时,影子会变矮;当手电筒从下靠近记号笔时,影子会变高;当手电筒往上远离记号笔时,影子会越来越短小;当手电筒往下远离记号笔时,影子会越来越粗大。幼儿发现的这些光影关系就是这整个活动的基础,后面的环节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并加以联想和延伸。

通过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中的探索操作,幼儿不仅更熟练地运用手电筒对记号笔进行不同角度的照射,思维也被逐渐打开而灵活起来。两两合作,用两支记号笔进行摆放,再进行光照,影子的形状会有很多变化:有的幼儿尝试一支笔竖放一支笔横放;有的幼儿尝试两支笔⊥形摆放……有一组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当两支笔以V形摆放且分开的角度越大,影子的面积会越大。这些发现都是幼儿在实际操作和直接感知中亲身体验到的,因此,每个幼儿都有成功的喜悦感。

第四个游戏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幼儿依照“影子”图卡来制造影子,能估计出用了几支记号笔,光照的大约方向,但是制造的影子形状和“影子”图卡略有偏差,最后,教师进行了操作作为集体验证。

活动以绘本封面开始,又回到绘本故事,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阅读,自主发现其他影子的秘密,开放式的结尾引发幼儿后续对光影的探索,以保持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丰富幼儿对光影的多方面体验。

总之,三个活动设计都从科学学习的角度切入,提供孩子们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具体的目标定位不同,过程设计不同,儿童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也不同,能启发一线教师们进一步理解“教无定法”,课程应该“生活化、游戏化”,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设计更符合本班幼儿不同阶段所需要和感兴趣的活动。

猜你喜欢
记号笔影子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挠痒痒
对记号笔笔头与墨水匹配技术研究的初步探讨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记号笔安规风险管控要点分析与研究
谁不在谁不在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