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思考比较教育

2018-05-26 11:11邹立萍
教育界·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影响

邹立萍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浸入比较教育领域,它以非理性、非中心、交往性、多元化、批判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着比较教育研究。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比较教育;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泛文化思潮。

(一)产生原因

1.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与划分是与前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相对的。“前现代”对应于“中世纪时期”,其文化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一种神圣文化,其代表是基督教文化。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类社会进入了“现代”时期,其文化特征表现为一种世俗文化。此时,“人”取代了上帝,变成了世界的中心,理性取代了信仰,成为指导人们行动的准则。而“后现代”时期则是指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的主体性开始失落,生活中到处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的自由本质遭到怀疑,人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与之对应的文化形态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

2.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现实社会根源

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提高了工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問题。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进一步侵略,经济、政治的发展逐步失衡,国与国的矛盾逐渐加深,战争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们的灾难,人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思考现代社会与现代观念,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始觉醒。

3.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

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大都对尼采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内在矛盾和缺陷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后现代主义是以反理性主义为核心主张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反对理性主义对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束缚,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和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等科学理论,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理性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1.批判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人们对现代主义思想下的传统理性主义的普遍认同,是一系列社会矛盾和人类灾难产生的根源,所以批判理性主义,推崇非理性,是后现代主义致力的目标之一。只有否定本质主义,反对传统理性主义对理性的绝对认同,认识到以理想为基础制定出的条理和方法论会束缚人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否定理性,认可非理性。

2.解构现代主体性

现代主义认为个人主义是一切合理性的基础,正是个人主义的极度膨胀,引发了现实社会的诸多矛盾。后现代主义主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应该受到抨击。用后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用“解构”“消解”等方式,消除人对自然的占有欲、对他人的控制欲,从而化解现代主义“人类中心”的传统观念。

3.主张多元主义,崇尚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主张多元主义,崇尚差异性。与现代主义“整体性、同一性”的叙述恰恰相反,后现代主义认为无论是人或物都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异质的东西可以拼接与共存,差异性的个体不需要统一和综合,更不需要消除差异。后现代主义鼓励多角度看问题、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反对所谓的“宏大叙事”。

二、后现代主义对比较教育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思想逐渐开始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英国《比较教育》杂志开辟专刊对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的内在联系进行讨论,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比较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1996 年7 月,世界比较教育协会举办的以“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为主题的比较教育年会在澳大利亚悉尼顺利召开,表明了比较教育研究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立了联系。事实上,后现代主义陪伴着比较教育研究一起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并将继续同行。

(一)改变传统理想主义的研究观念

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打击可以帮助我们打碎过去在启蒙时代形成的、现代比较教育中习以为常的进步、发展、解放与启蒙等观念,转而采取一种对自身开放的态度,透过与他人的批判性对话来将理性的传统予以解构。因此,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进行的比较教育分析,是对个人及社会提供一种可以表达和叙述的、注重多元与差异的、鼓励批判和解构的、提倡开放与创造的教育学研究。

(二)为比较教学研究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

自20世纪中期以来,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傲慢”的科学主义为研究特征,而后现代主义对比较教育的贡献在于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更加开放和更充满可能性的选择。现代主义的宏观理论更注重对宏观层次上的社会行为和现象进行解释,但在分析细小的、微观层次上的现象时则显得力不从心。后现代比较教育思想提出了人有无限可能性的观点以及开放的视角,在这种观点和视角下,后现代比较教育可以关注到边缘群体、弱势群体、少数利益集体以及当地组织力量等。

(三)重建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联系

后现代比较教育认为,在比较教育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必须建立平等的交流对话世界,这样才能使研究得以进行。“重视对话”就是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从二元对立身份转换为处于共生关系中的“对话者”身份。

(四)突出了对研究过程的重视

后现代比较教育学者柯温引用鲍曼的观点认为,我们不再是立法者,我们应该首先留意于我们对事物的解释。传统的现代比较教育研究过于看重教育研究的结果而轻视了过程,忽视了教育现象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比较教育者们应更加重视研究过程,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不同的教育现象,成为社会的制图者并能解释比较多元的社会和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赋予比较教育研究反思与批判的精神

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人们在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反思过程中,解放了过去权威化、同一化、理性化的教育方式,形成了去中心化、多元化、重视交流与创造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思维。比较教育研究需要反思、批判精神,而这种对传统思维下教育研究方式的反思与批判,使比较教育的研究过程更具有价值。

三、结语

如上所述,后现代主义以差异性、不确定性、多元性为特征,彻底推翻现代主义的同一性、整体性、中心性,彻底解放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没有任何一种权利话语或权力中心可以垄断、控制思想探索和精神自由,也没有任何一种新观点或学说可以独崇一家,而忽视其他观点和学说。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比较教育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对推动比较教育的重构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研.浅谈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及对比较教育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5).

[2]于杨,张贵新.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6(9).

[3]朱旭东.后现代主义与比较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8 (4).

[4]顾铁华.后现代主义思想与比较教育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10(13).

[5]陈鹏涛.艺术传播与后现代[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5).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影响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试论后现代主义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