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5-26 11:29王婷婷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苏教版整体文本

王婷婷

一、在自然单元的基础上确定单元主题

从横向看,同一年级同一单元的主题或相同或有着内在差异和联系,有的单元文本主题一致,而有的单元文本主题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挖掘文本间内容的内在联系,提炼出一到两个教学主题,使不同的文本互相关联,体现文本内容的系统性。

1. 以文本内容确定单元主题。“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特别挑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整合教材、合理开发教材的能力,而最常见的整合内容方式,就是从单元文本的内容上设计单元主题,同时深挖单元文本中能够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内容,使整合后的教学目标既能体现单元的整体性,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单元整体教学”切实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服务。与此同时,单元教学主题统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而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都要为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而存在,并直指单元教学目标。

如: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下第三单元的主题,就可以整合为“向历史人物致敬”。这一单元一共有三篇文章,都是写历史人物,也都介绍了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人物以及学习人物的写法就十分重要。同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将这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定位在“理解词语”和“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上:《三顾茅庐》的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理解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祁黄羊》侧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公仪休拒收礼物》则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语。而《三顾茅庐》围绕引导学生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来说出人物性格特点;《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则侧重引导学生说出人物特点,并在文中找到依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呈现,但单元内部或单元之间相对独立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内容整合时,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整合单元核心目标与内容,整合的步子可以小一些、稳一些,从单元文本的内容入手,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串联起整个单元的内容,体现文本内容的系统性。

2. 以文本类型确定单元主题。苏教版的小语教材多以单元内容排列,但有些单元的排列方式又是以文体来整合的。比如:苏教版三上第四单元三篇文章:《庐山的云雾》 《东方之珠》 《拉萨的天空》都是抒情散文,而第三单元《成语故事》 《寓言二则》 《哪吒闹海》都是故事;五上第五单元《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又都是写景的。以文本类型整合单元,依旧需要从同类型文本的内容与表现形式上挖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设计合适的课时目标为单元目标的实现服务。

二、打破自然单元确定整合单元主题

1. 自然单元内分组确定单元主题。我们倡导“单元整体教学”能将单元内的文本内容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但在无法“大整”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小整”操作。以苏教版四下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我们将这个单元课文依据言语表达形式两两整合,因为《第一朵杏花》与《燕子》都是散文,且词语的运用以及细节的描写上都各有特点,所以,两课的教学主题就定为:(1) 体会描写燕子动作的词语和与竺爷爷相关的副词在句子与文本中的作用,以及词语使用后带给我们的感受;(2) 抓住《第一朵杏花》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燕子》中对燕子动作的描写,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这一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都是诗歌,所以把这两课进行整合,教学的核心主题都是通过朗读体会情感,但诗歌的类型又不同,体会的侧重点与方法也各不相同:《走,我们去植树》抓住借代和反复的修辞,引导学生读好全诗,体会少先队员对祖国的热爱;《古诗两首》则是通过想象画面,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朗读中感受诗中意境的美好,体会两首诗中作者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单元整体教学”并非机械地整合,有时可以整体整合,有时也可以采用部分整合的方式。整合时,可以环环相扣地进行几篇文字的整体研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组整合、分层研究,再集中梳理、整体提炼,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的“单元整体教学”一定是依据学情、依据教材、依据课后为学生语文学科的可持续学习量身打造的教学大餐。

2. 跨自然单元确定整合单元主题。设计单元主题时,在教科书呈现的自然单元内进行整合是比较易于操作又稳妥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进行步子大一些的跨单元整合,比如:针对中高年级的文本特点,从文本的言语形式与表达手法入手,跨单元或跨教材整合重组文本,找到契合这个单元文本的核心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来确定单元。如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 《理想的风筝》 《孔子游春》三篇课文都有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且是写人的文本,前两篇课文都有两处环境描写,且两处描写的作用各不相同;同时,三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都与人物描写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依据这样的文本特点,我将这三篇课文的主题整合为“读懂环境”,引导学生从三篇文章去体会环境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推动情节的作用。同时关注《理想的风筝》 《孔子游春》环境描写中渲染气氛的作用,更加渗透关联和比较的阅读方法。当然,依据言语形式进行整合,还可以从文本的表达顺序、写作意图、同类文本的异同等方面入手切入,寻找最佳整合点。

三、如何操作“单元整体教学”

1.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以四下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是:用合适的方法体会人物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不同方法。教学中,可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为生发点,将三课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整合,放在三课时里系统地剖析人物特点,通过层层击破、以点带面的方法反复强化与渲染,来达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以《三顾茅庐》的人物剖析为生发点,这篇文字对诸葛亮的人物特点描述方法是十分丰富的,教学中可以抓住对他的直接描写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可以通过对诸葛亮的直接描写,刘备、诸葛亮、张飞的语言描写以及刘备的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侧面描写中体会诸葛亮的特点。学生有了这一课学习的经历,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随即学习《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去体会人物特点并自主找到依据,同时体会《祁黄羊》中对话提示语的作用以及《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的文本特点。根据内容主题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单元,可以把几篇文字恰对主题的内容整合成一个类型的教学对象,引导学生在其中找到既是学习目标、习得后又可作为学习手段的东西,再去学习其他内容。在以点带面的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这就是“单元整体教学”最终的目标与追求。

2. 连点成线,一脉相承。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性,就应有不同的教法。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比如:苏教版六下第七单元,《理想的风筝》 《莫泊桑拜师》 《孔子游春》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我们将这三篇文章进行整合教学:聚焦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刘老师的语言描写虽短小却体现了他的坚强、乐观与积极向上,精炼的语言描写恰到好处;莫泊桑的语言会让学生发现他的语言虽然简单、直白,卻蕴含着大道理,真是教学有方,最值得咀嚼与回味的就是《孔子游春》中“孔子论水悟道”那一段,学生会发现孔子的语言如诗如画,有实写有想象,有排比有拟人,读这样的语言是品味、是享受、是陶醉,更有顿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对水的精神的赞美背后,是对自己和弟子提出做人的要求。最后,学完三篇文章的语言描写,将学生得到的启示加以串联,本单元教学的收获便清晰可见:人物的语言描写需要关联写作的时代背景,需要结合文本的内涵核心,更加需要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要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学情,切忌“强整”。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流程的设计,都要依据学生的学情,都要基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切忌为了整合而整合。无论是整合内容,还是整合表达方式都要突出重点,简化目标和环节,达到主次分明,省时高效。

2. “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要为基础知识保底,保证学生的学后反馈能够过关,切忌“天马行空”。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会把精力更多放在如何合理地整合文本和设计教学上,也因为整合教学,字词学习的大量堆积和被忽略,可能会出现布置作业难和学习反馈难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字词学习过关,切忌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3. “单元整体教学”的整合目的之一是腾出时间,组织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保证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切忌只“围绕教材打转”。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要舍得花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和组织课外阅读的交流分享,而且推荐的课外读物最好能与单元的主题相关联,这样能对教学起到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猜你喜欢
苏教版整体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