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意外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职业风险形成的因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对应的风险规避对策,以期降低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几率,进而降低体育教师职业风险。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风险;规避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26
作者简介:陈春燕(1990—),女,浙江省平湖高级技工学校教师,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体育知识技术的传播者,是国家、学校体育计划的执行者。在新课改实施以及当前学生体质总体呈严重下滑的背景下,面对社会各界的强大舆论压力,体育教师任教心理及其行为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它主要是以隐性脑力劳动为基础、以显性体力劳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殊劳动”,其教学活动是以身体锻炼为主的“动态教学”,相比于其他教学活动更复杂。体育教师由于其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既要承担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还要承受自身伤害等一切职业风险,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阅读学校体育学及职业心理学等方面书籍并通过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查阅相关论文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访谈法
对中小学与高校体育教师以及相关研究专家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对体育教师职业风险的来源、如何规避职业风险等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为本研究提供论据。
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访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体育教师职业风险形成因素及规避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二、体育教师职业风险形成因素
1. 心血管系统不适应而导致心猝风险
错误的健康观、身心发展观和对孩子不科学教育和溺爱以及不合理的营养配置导致了现在学生体质状况每况愈下,肥胖率不断增长,身体机能与素质明显下降,体育锻炼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下降,从而降低人体工作能力。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与学生为了报考较好的学校或者碍于学生面子、怕他人取笑等情况,对于存在的一些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特异疾病进行隐瞒,如某中学学生在800米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她送往医院,但还是抢救无效而死亡,后查明该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据统计,当前学校体育活动中因学生心血管系统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猝事故发生几率较高,这是由于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对学生的特异疾病检查工作不到位,学生健康档案成为摆设,未起到真正的作用而导致的。
2. 运动系统不适应而导致机体损伤风险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以身体运动为主的课程,再加上受天气状况等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个别运动项目对抗性、运动强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的体能要求较高,因此,极易导致机体损伤。体育课一般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准备部分就是为了提高人体机能和运动机能,唤醒人体的运动系统,使人体能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防止在运动中造成机体损伤。但是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对于准备部分的作用缺乏足够认识,一般都是简单进行一些常规活动或者对于活动内容安排不当,甚至对准备部分直接忽略,学生的各个关节未完全活动开,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环境中教学并进行激烈的运动极易造成意外伤害。同时,由于部分体育教师业务能力不高、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教学组织不合理,未遵循机体运动规律,造成学生在活动中发生运动系统不适应而导致机体损伤风险。
3. 青少年神经系统不成熟而导致对抗风险
青少年的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皮质容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弱,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和过激行为等不成熟的表现。体育教师一般课时量较多,授课班级多,教授学生多,在户外进行授课,遇到高温天或心情不畅时易烦躁。再加上体育教师一般以男教师居多,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不认真听讲与练习的,并且对于教师批评劝告而表现出情绪激动进行顶嘴的学生,容易被激怒,进而体罚学生。这就容易造成职业道德风险。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与体育老师因情绪激动而造成一定对抗的事件屡有发生,导致学生家长告状后教师被学校领导究责,甚至被取消教师资格。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控制自身情绪,合理引导学生,避免因情绪激动而造成体罚等过激行为而导致对抗风险。
4. 教师情商不高而导致情绪失控风险
情商即人的情绪智力,主要反映一个人控制自我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育教师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情商不高者极易导致情绪失控,从而造成一定风险。情商较高者往往能够较好地自我认知与控制、调节情绪,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能积极发挥情感功效,对于情绪能够有效调节与控制,一般能够保持健康积极情绪,克服与消除消极情绪,从而确保体育教学过程中准确表达情绪,保证教学过程有效开展。人的情绪容易受到他人或其他客观环境影响,尤其是体育教师,教學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突发情况相对较多,更加容易受外界影响。情商不高者往往对于情绪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波动大,遇到偏激情况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从而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对自己及他人造成一定伤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5. 教学环境干扰而导致意外伤害风险
体育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学环境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比较复杂、特殊,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因教学环境干扰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一般在户外开展,因此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高温天气容易使人胸闷甚至发生中暑、昏厥等情况;而低温天气又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的损伤,场地湿滑时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又会发生滑倒等一系列意外事故。同时,由于在户外进行教学,学生注意力极其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从而导致教学活动中因注意力涣散而发生意外伤害。体育教学是一项以身体运动为主的项目,教学期间需要使用许多场地器材,尤其是体操类项目教学活动对于场地器材的使用频率较高而容易被损坏。如某中学学生在课外活动期间来到学校操场旁边的双杠处玩起双杠,在做前后摆动动作时,双杠立柱发生断裂,该生摔倒在地上,下颌骨骨折,身体多处软组织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对场地器材进行检查,以免因场地器材损坏而导致在教学活动中造成意外伤害风险隐患。
三、体育教师职业风险的规避
1. 加强学生健康档案建设,规避心猝风险
学生健康档案是对学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卫生保健措施的重要依据,要详细记录学生健康检查情况、体弱病残等一系列情况。当前,由于学校的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学校与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欠缺,学生健康档案成摆设,未起到有效作用。学校应建立各项健康管理规章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加大对学生身体检查力度,并且建立学生体质健康追踪档案,进行记录归档,让教师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对于患有特异疾病或者体质特异的学生应该重点关注,以便教师合理安排运动量,上课时区别对待,防患于未然。同时,家长与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健康安全意识培养,定时进行身体检查,对于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运动的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应该如实上报学校和体育教师,切不可应一时大意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 重视准备活动,规避机体损伤风险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步骤,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唤醒运动系统机能,改善学生各运动部位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机体机能的协调性,使人体运动时适应生理需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准备活动的意义与重要性,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基本部分放置同等地位。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切不可敷衍了事,导致授课形式死板,内容陈旧,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在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应坚持“形式多变、内容新颖”的原则,根据实际合理科学地安排准备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心理与生理上的充分准备。同时,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繁到简的原则,切不可违背人体运动机能规律,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将机体损伤风险降到最低点。
3. 加强交流沟通,避免对抗风险
青少年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是特别成熟,经常表现出好动、易分散注意力、情绪波动、自控力差、易冲动违反纪律等行为。学生表现出这些行为特征时,学校与体育教师应该进行教育引导。体育教师平时应该多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特征,并且積极主动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出现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控制好情绪,避免正面过激批评和对学生进行体罚,以免将事态发展扩大化,而应该与学生交流沟通,化解对抗风险。同时,学校与体育教师应该对青少年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帮助学生合理调节与管理情绪,减少过激情绪与行为的发生。
4. 加强体育教师情商培养,规避情绪失控风险
首先,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人文修养。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新知识,尤其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认真学习和研究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充分了解情感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从而构建起系统的情商理论体系。其次,体育教师需要培养高级情感,掌握调节技能。体育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除了具备丰富的学识,还应该培养自身的道德感、审美感与理智感等高级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自身情商,合理调节情绪,控制因各种冲突而产生的情感波动,通过体育锻炼消除不良情绪。最后,体育教师需要加强交流沟通、协调互动。交流沟通是培养情商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沟通协调中培养能力,提升情商。
5. 降低教学环境干扰,规避意外伤害风险
体育意外伤害的发生为学校体育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教学环境更加复杂,外界干扰更多,带来的突发性、意外性状况相对来说也更多,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降低教学环境干扰,规避意外伤害风险。当处在相对比较糟糕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教学时,体育教师必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减少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出现高温中暑昏厥、低温呼吸道疾病诱发以及场地湿滑等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认真仔细地检查场地器材,尤其是体操类以及田径投掷类项目,对场地器材的使用要求较高,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场地器材要及时上报学校进行整修,避免因场地器材损坏未检查维修而导致意外伤害发生。
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屡见不鲜,对社会、学校、家庭都造成民极大伤害,同时对体育教师也造成了不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是学校的责任,也是体育教师的职业使命。体育教师应以学生健康为本,从学校制度规范做起,减少体育教学管理风险;从体育教学规范做起,规避运动伤害风险;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了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职业风险。
参考文献:
[1]古维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 (2):102-104.
[2]杨亚琴,邱菀华.学校体育教育组织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22(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