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都是語文教学中的重点,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读写能力等的锻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将读与写有效结合起来。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1-13
作者简介:姜喜凤(1970—),女,湖南宁远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相对而言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相符,其中的阅读课文能够满足教学任务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思维等各方面相适应。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每一篇阅读课文都值得充分利用。为实现读写结合以及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进行精细化的阅读教学、分析,具体可看如下实例。
《桂林山水》属于写景类文章,语言十分优美且生动形象,主要是表达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对学生而言比较容易背诵,其中的字、词、句等表达也都值得学生学习。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具体实施的教学步骤如下:
1. 以创设情境,导入阅读教学
师:同学们,我想问问你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江河、大海、草原、森林、花朵,哪些是印象中最深刻的、最喜欢的呢?
与学生进行3~5分钟的交流和互动。
学生经教师提问,自然而然展开了对山河美景等的思考,同时也触发了印象中景、情等的感知。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国家美好风光都有一定的领略,那今天我们学习和欣赏一下桂林山水的美。(展示课件,如播放桂林山水的图片、短视频等)
2. 初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这篇课文,并要求学生在朗读或者听其他小组朗读的过程中,尝试从文字当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此外,此次朗读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认识其中的生字、生词,巩固字词方面的基础。
3. 展开精细分析
从课文的第一段开始,教师重点就文中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语句进行分析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具体地感受到“桂林山水”之美,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这句话,逐步展开想象,去感知漓江的水的“静”“清”“绿”,体会其中的意境。教师大约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去想象,而后就这句话从修辞等方面去分析,不难看出这句话主要采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漓江的水的“静”“清”“绿”,也表达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除了以上提及的句子,教师还可从其他句子如过渡句进行教学,对课文的脉络划分、思想情感等各方面展开该阅读课文的精细化分析,以此逐渐让学生感受到在这篇篇幅不长的文章中,流露出、传递出的“桂林山水”之美。
当这部分的分析结束之后,教师留出大约5~10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写一写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景物,写一小段即可,而后随机抽取学生所写的进行简单点评。学生可以模仿,也可以不模仿。或者教师依据班级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进行《桂林山水》中某句话的仿写,最终实现该阅读课文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提升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及对这方面能力的意识。
在以上案例当中,不难看出,教师是以精细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读与写的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先以情境的创设进行导入,打开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通过朗读发声去感知阅读课文所写内容,最后以细致的分析打动学生,并给学生时间进行写的锻炼,以此层层推进阅读教学的深度,达到有效的读写结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其中的立意和情感是最为关键,也是最具灵魂的部分。为此,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除了对语句的分析,还需要就阅读课文当中的情感、立意等进行分析,训练学生对这方面的感知,最后让学生在写作当中能够有感而发,而非空谈。对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着重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等的训练,并要求学生掌握读写的几个要点:会审题、拟题;会表达文章主题;会拟作文提纲及分段;会区别内容主次详略和重点段;会品评课文与自改习作;会谋篇布局。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非常费功夫,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案,而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读写结合教学并发挥出其效果,则也需要教师进一步展开思考和探索。对此,以上以《桂林山水》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了策略和方法,即以精细化的阅读教学展开读写结合实践,以此逐步推动学生写作当中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1]范元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70-71.
[2]武琳英.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运用分析[J].赤子(上中旬刊),2016(23):141.
[3]刘政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