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科学教育”之初心

2018-05-26 07:45李政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李政涛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素养;人物评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7-0077-01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科学教育的起点性、原点性问题,因而是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师需要不断返回并加以明晰的问题。王荐老师通过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这一问题,并因此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形成了自己对生物学教育的个性化理解。

从研究内容来看,他始终围绕着“课堂教学策略”这个关键词开展不同侧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且独特的成果。其中贯穿了他的基本教学主张。具体如下。

其一,学科教学要彰显学科育人价值。中学开设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课程价值及其内含的育人价值。中学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课程的一个分支,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育人价值。生物学课堂要讲“理”,要有浓浓的生物学味儿。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心中要有杆秤,明白要提升学生哪些科学素养?怎么达成这些目标?如何知道目标的达成?

其二,教育内容要生活化、人文化。“教什么”比“如何教”更重要。教师教得好必须研究学生的学,要从学生的学来改进教师的教。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贴近实际、人文化的教学素材,要从生命科学史中选择精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动机,设置强烈的认知冲突情景,帮助学生经历生物学知识发生的过程,自我建构生物学知识,丰富体验、形成价值观,增强面对社会生活运用生物学知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其三,教學形式要突出实验与探究。生物学知识的宏伟大厦是建立于实验之上的。尽管中学生物学课堂不可能做到所有知识学习都以实验探究来完成,但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探究,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应然之举。生物学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校外广阔的天地,突破时空的藩篱,引导学生用探索的精神、科学的眼光不断探究周围的世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

魏书生说过:“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尽管许多人努力了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榜样、楷模的高度,但人却不可能没有这种需要和追求。达不到这一事实本身并不妨碍人朝着榜样楷模的境界攀登。”王荐老师从学位、荣誉、职称来看似乎已经到“顶”,但我一直提醒他要不断改变自己的参照系,要以世界最优秀的生物学教师做榜样,这个要求很高,但我相信他会继续努力、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用“科学教育”浇灌祖国的花朵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