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堂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让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进行自由的心灵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倾情展示、尽情交流,舒展个体生命的灵性,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激情,充满快乐,绽放出绚丽的个性之花,成为流淌生命个体灵性的舞台。
一、生本对话,让生命的灵性在个性化解读中闪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到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创设诗意的对话情景,让学生直接面对如诗如画的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追寻充满生命灵性的课堂情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二年级古诗《草》一文时,精彩生成,鼓动生本对话,课堂上流淌着生命的灵性。
师:哪位小朋友能把“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在黑板上?
生1:(上台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茂密的野草)春天一到,在春风的吹拂下,草又长出来了。
生2:老师,我觉得草画得不太恰当,春天刚来,小草才刚刚开始发芽,不可能长得那么高的。(老师示意这位学生上台对图画做适当改动)
生3:我觉得还少了一样东西。
师:你觉得少了什么呢?
生3:风没有画出来。诗句是“春风吹又生”,春风一吹,小草才生出来的。现在春风都没有吹,草怎么会长得那么茂盛呢?
师:可是,这风吹怎么画呢?
生3:(上台,用白粉笔一笔,两笔……草叶微微向右歪斜)因为风一吹,小草自然就向两边倾斜了,所以从小草歪歪的样子中,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春风在温柔地吹,小草在茁壮地长。
师:(带头鼓掌)画得多有创意!看得出来你对诗句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你真可谓是诗人的知音。
文本是一种交流的平台,是一种载体,当中蕴涵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包容着作者的思想境界,囊括了作者的情感历练。在于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感受到的已不再是“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本身,而是诗句中所蕴涵着的生命的涌动。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本,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味人类文化的精典,夯实学生文化素养的大厦根基,语文课堂才能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散发着文化馨香的意境,语文课堂才能成为一条流淌生命的灵性之河。
二、师生对话,让生命的灵性在预设与生成中迸发。
课堂上的对话首先要明确的一个观点就是课堂一个个生命的存在,它是灵魂跟灵魂之间的对话,去倾听,去应答,不仅是交际手段,而且是生命的内在索求、感觉的交换,是彼此生存方式的相互敞开,生命的相互烛照。没有师生心灵的对话就没有和风、没有阳光,课堂有的只是颓败的风景。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两个名字》的教学中,为了迁移课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们都有……”这一表达形式,在对话中促成学生体验,在语言的生成中点化。
师:你好,我有一支铅笔。(贾老师主动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举起一支铅笔)
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铅笔。(小朋友高兴地站起来,也举起自己的笔)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支铅笔!
(轻松愉快的对话,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纷纷争着和贾老师对话。这时,贾老师却让小朋友先说,自己后答,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对话的难度,同时也伴有更多的生成……)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师:(摇摇头)一件衣服有什么稀奇?
生:(顿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高兴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教室里静极了,但可以感受到无数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跃,并腾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突然,一只小手高高举起——)
生:您好!我有一颗爱心。
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
合:(快乐地)哈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生:您好!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师:(与学生双手相握,并激动地)你好!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贾老师的教学片段中,平常的一句话,贾老师引导学生的训练却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平淡到饱含真情,循循善诱,润物无声,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超越了文本,跨越了时空,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进行着一次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通过智慧的相互碰撞、情感的相互引发、心灵的相互交融,语言形式在交流中凸现,语言规律在体验中内化,语言精神在对话中生成,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形态,张扬着个性和灵性,在这里,充分展开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在这里,每个人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创生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分享方式。“对话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多维对话”的场景里,在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中,流淌着生命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