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既是一项重要的人类社会活动,也是图书情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1-2]。新技术引发的阅读革命,给图书情报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3-4]。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积极应对新阅读革命,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阅读研究,如探测阅读文化趋向[5],探讨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阅读电子杂志的习惯、大学生智能手机阅读行为[6-7],以及人们日常阅读的媒体偏好[8],等等。一时之间,阅读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阅读研究持续增长[9]。国内图书情报界近些年开展的阅读推广、全民阅读和数字阅读研究,已成为整个阅读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0]。新技术引发的新媒体阅读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图书情报领域研究人员希望参与到这一波阅读研究热潮中去。
然而,与阅读研究相关的学科十分丰富,已形成各具特色的问题域和理论、方法体系,文献数量巨大。如何在海量文献中寻找到一条路径,发现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建立必要的知识基础,尽快进入这一领域,对新进入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文献研究和计量分析是分析某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发现其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的常用方法。这两种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文献研究有助于发现细节,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因而处理的文献量有限,适合考察某个特定领域的状况,如国外儿童阅读研究[11]。计量分析根据文献特征信息如关键词、作者及其机构、期刊或出版社、出版年、引文等,借助计算机和可视化分析软件展开研究,适合从海量文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有利于把握大局,发现突出的作者、文献、关键词等,但容易忽略一些重要细节。可视化计量分析近些年运用较多,如对国内10年来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的计量分析[12]。
课题组在运用可视化计量工具CiteSpace分析近10年国内外阅读研究状况时,发现该工具确实能够快速定位阅读研究的知识基础、研究前沿,以及重要作者、机构、关键文献等,还发现Web of Science中SCI、SSCI和A&HCI三大数据库收录的近10年国际图书情报学阅读研究文献不到200篇,发文量不大,但具有较高的中心度[10]。对于这些阅读研究文献,有必要进一步挖掘,但计量工具已无能为力;若开展文献研究,则颇具挑战性。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揭示深层信息,发现隐藏在文献中的重要事实或趋势,效率比文献研究法高,近些年更出现了与计量方法相融合的趋势[13]。因此,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深入考察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阅读研究。
(1)研究目标。考察近10年(2007-2016)国际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依据的理论、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等。(2)分析单元。本研究以整篇期刊论文为分析单元,建立以问题、内容、方法为主的分析框架,深入到文献内部,发现隐藏在文献中的重要事实和趋势。
国际图书情报领域每年都发表丰富的阅读研究文献,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若要全面收集起来开展分析,则具有一定难度。Web of Science三大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往往代表着各研究领域中水平较高的成果,从中筛选出图书情报领域发表的阅读研究论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的内容和水平。因此,本研究选择上述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选择SCI、SSCI和A&HCI,时间范围设置为2007-2016年,检索标题中含有“reading”的文献。然后,把类别限定为“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语种限定为英语,对检索结果过滤,得到国际图书情报领域近10年发表的172篇论文的基本信息。
把这些信息导入到Excel表格,通过数据库下载、文献传递等方法获取文献全文,对每篇论文进行编号。一共得到全文文献167篇,其中英语161篇,法语3篇,日语3篇。本研究只对161篇英文全文文献进行分析。对每篇论文,分析并统计其研究主题、研究内容、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依据理论、使用的工具等要素,记录到Excel表格对应的栏目中。完成对整个样本的分析之后,对上述要素归类。
归类之后得到2个类目表,即主题类目和研究方法类目。主题类目见表1。
表1 阅读研究主题类目
根据对每篇论文的分析和记录,将论文一一分配到各个类目表中去。汇总之后的结果见表2和表3。部分论文出现了多个主题或多种研究方法,这时本着互斥原则,根据主题或方法的重要程度,把论文分配到最相关的类目中。
本研究有3位研究人员参与了分析,以确保内容分析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一位成员首先收集、整理资料,并依据事先拟定的类目表对内容进行编码及统计;第二位成员先逐篇分析所有文献,然后根据文献内容形成类目表;第三位成员重点分析前2位成员认为重要的文献,对已经形成的类目表加以分析、整合。最后,由第二位成员再次进行内容编码、统计,把论文分配到最后形成的类目表中。研究主题的编码信度为0.90,研究方法的编码信度为0.84,总信度为0.87。
下面运用计量分析工具对这161篇文献进行初步分析,呈现其基本情况。
如图1所示,近10年来,国际图书情报领域每年发表的阅读研究论文基本在16-21篇的范围内浮动。其中,2010年只有9篇,2014年则达到21篇。与我国阅读研究文献持续增长的情况显著不同,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的发文量相对稳定。
图1 2007-2016年国际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文献发文量年代分布
论文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53篇,加拿大18篇、英国15篇、澳大利亚8篇、中国大陆7篇、中国台湾6篇、芬兰5篇、意大利3篇,其余2篇或1篇。高校是开展阅读研究的主要机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机构也开展了少量研究。
表2是阅读研究的主题分布。其中,阅读行为最受关注,新媒体阅读则是一个热点。事实上,除研究新媒体阅读的特点、数字阅读设备等问题外,阅读行为研究往往与新媒体阅读相关。
图书馆阅读和阅读推广是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的经典问题,近10年依然受到高度重视。有趣的是,休闲阅读受到特别关注,相关的具体问题有:休闲阅读的教育与娱乐功能[14],休闲阅读对健康科学学生的价值[15],为增强儿童阅读信心、提高阅读技能而开展的快乐阅读活动[16],发挥数字阅读的交流功能实施快乐阅读和对用户的全面训练[17],休闲阅读对视障人士的影响[18],等等。
与医学领域相关的阅读研究关注病人对医学诊断报告的阅读。除传统的阅读方法之外,目前关注的重点是新媒体阅读的方法、技能、特点。对具体内容的阅读研究依然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此外,论文中不少内容涉及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读者阅读服务,调整馆藏结构以维持实体书和电子资源的平衡[19],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读者的阅读。
表2 阅读研究主题
分析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国际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阅读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此外,依据理论开展的应用研究也十分有限,相关研究有:在评判市场模型和阻力模型在阅读史研究中的作用后,试图提出新的变量对模型加以修正[20];将技术接受模型用于平板电脑的阅读体验研究[21];依据技术接受模型和流理论建立研究模型,研究阅读体验如何影响对电子书阅读器的接受[22];期望—确认模型与技术接受模型[23]。总体上,阅读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按照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分别归类,其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阅读研究方法
从数量上看,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旗鼓相当,说明量化研究在阅读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定性方法依然有用武之地。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往往与访谈法配合使用。实验研究从数量上仅次于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这是新媒体时代阅读研究的突出特点。人际交互记录分析作为数字阅读特有的方法,将会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另外,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访谈研究、实地研究、有声思考等定性研究方法,以及文献计量、内容分析、评估研究等定量研究方法,都是传统的阅读研究方法,在新媒体阅读时代依然适用。当然,这些方法需要与新技术、新工具结合起来使用。总体上,各种方法的时间分布大致稳定,量化方法数量上有所增长,但不是特别明显。
在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对阅读难度测量方法的评估[24],设计测评文档分析工具帮助阅读多主题文档[25],使用录屏软件记录学生搜索、阅读、评价网络信息的过程[26],使用关键事件法研究科学家的阅读行为和电子阅读模式[27-28],自行开发网络调查工具REWIL2.0以测量学生对不同媒体、不同格式数字阅读的态度[29],根据Mendeley注册用户数据分析研究阅读用户组成[30],进而分析用户的阅读行为[31],还有跟踪日志分析、照片记录等。整体来看,SPSS是最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R软件则是较新的数据分析工具[8]。
本文对SCI/SSCI/A&CHI数据库收录的2007-2016年国际图书情报领域阅读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发现阅读行为、新媒体阅读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休闲阅读也受到重视。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访谈运用等传统阅读研究方法依然得到广泛运用,与新技术、新工具结合紧密。此外,与新媒体环境相关的实验研究、人机交互记录分析研究占据较高比例,将会有进一步发展。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休闲娱乐手段。新技术引发的阅读变革要求图书馆在馆藏、技术、服务策略方面调整,以实现阅读的多元价值。该领域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本研究发现,内容分析与计量工具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研究过程比文献研究轻松,还可以找到感兴趣的重要文献。不足之处在于,仅依据分析框架关注文献中感兴趣的部分,容易忽视其他内容。当然,进一步阅读重点文献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参考文献
[1] 王余光.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17-19.
[2] 范并思.图书馆学与阅读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2):1-4.
[3] Peters T.The Future of Reading[J/OL].Library Journal,2016,134(11):623-627[2017-05-10].http://lj.libraryjournal.com/2010/05/academiclibraries/the-future-of-reading/.
[4] 徐雁.“新阅读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J].图书馆杂志,2012(1):105-109.
[5] O'Connell J, Bales J, Mitchell P.Evolution in reading cultures:2020 vision for school libraries[J].The Australian Library Journal, 2015, 64 (3):194-208.
[6]Wang P,Chiu D K W,Ho K K W,et al.Why read it on your mobile device?Change in reading habit of electronic magazine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16,42(6):664-669.
[7] Liu Z,Huang X.Reading on the move:A study of reading behavior of undergraduate smartphone users in China[J].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6,38(3):235-242.
[8] Kurata K, Ishita E, Miyata Y, et al.Print or digital?Reading behavior and preferences in Japa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7,68(4):884-894.
[9] 于志涛,李静,牟晓青.新世纪我国阅读研究的演化与进展[J].图书馆论坛,2016(1):53-60.
[10]吴建华,李雪,何秀玲.近十年国内外阅读研究透视[C].Wuhan:iConference 2017,2017.
[11]孙蕊,郑建明.多学科视野下国外儿童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6(5):133-139.
[12]曹桂平,向剑勤,李正祥,等.近十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阅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2):63-68.
[13]邱均平,赵蓉英,董克.科学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78-296.
[14]Moyer J E.Learning from leisure reading:A study of adult public library patrons[J].Referece&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07,46(4):66-79.
[15]Watson E M.The importance of leisure reading to health sciences students:results of a survey[J].Health Information&Libraries Journal, 2016, 33(1):33-48.
[16]Leitao N,Barratt-Pugh C,Anderson K,et al.Engaging children in reading for pleasure:A better beginnings project linking libraries with primary schools[J].Libri, 2015,65(1):15-24.
[17]Ramírez-Leyva E M.Encouraging reading for pleasure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aining for readers[J].Lnvestigación Bibliotecológica Archivonomía Bibliotecoalogía E Información, 2016,30(69):93-116.
[18]Spacey R,Creaser C,Hicks D.The impact of reading for pleasure on blind and partially sighted adul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terials provision[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4,46(4):271-288.
[19]Durant D M,Horava T.The Future of Reading and Academic Libraries[J].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5,15(1):5-27.
[20]Pawley C.Beyond market models and resistance:Organizations as a middle layer in the history of reading[J].The Library Quarterly: Information,Community,Policy, 2009,79(1):73-93.
[21]Huang K,Chen K,Ho C.Enhancement of reading experience[J].Library Hi Tech, 2014,32(3):509-528.
[22]Park E, Sung J, Cho K.Reading experiences influencing the acceptance of e-book devices[J].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5,33(1):120-135.
[23]JimingH, YinZ.UnderstandingChinese undergraduates'continuance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book-readingapps:An integratedmodeland empirical study[J].Libri, 2016,66(2):85-99.
[24]Hartley J.Is time up for the Flesch measure of reading ease?[J].Scientometrics, 2016,107 (3):1523-1526.
[25]Chen J,Wang D,Lu Q,et al.THC-DAT helps in reading a multi-topic document:Results from a user-centered evaluation of a within-document analysis tool[J].Library Hi Tech, 2016,34(4):685-704.
[26]Kuiper E,Volman M,Terwel J.Students'use of Web literacy skills and strategies:searching,reading and evaluating Web information[J/OL].Information Research, 2008,13(3)[2017-05-10].http://www.informationr.net/ir/13-3/paper351.html.
[27]Tenopir C,Wilson C S,Vakkari P,et al.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of scholarly e-reading patterns in Australia, Fin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J].Australian Academic&Research Libraries, 2010,41(1):26-41.
[28]Jamali H R,Nicholas D.Intra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reading behaviour of scientists[J].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0,28(1):54-68.
[29]Maria P,Pouliot C,Cordon-Garcia J A.E-book reading among Spanish university students[J].The Electronic Library, 2014,32(4):473-492.
[30]Mohammadi E,Thelwall M,Haustein S,et al.Who reads research articles?An Altmetrics analysis of Mendeley user categories[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66(9):1832-1846.
[31]Thewall M,Maflahi N.Are scholarly articles disproportionately read in their own country?An analysis of Mendeley reader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66(6):1124-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