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5-25 11:10赵英杨鸽
求知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高校学生

赵英 杨鸽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构建是通过统一部署的科学的运行机制,将学生党员分配到各个学生宿舍中。这一实践活动的展开,确保了校园稳定,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提升了党员服务基层的质量,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进了党员和群众感情,推动了党建工作的校园全覆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0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必要性

1.确保学院安全稳定工作顺利开展

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学生宿舍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及矛盾,校园的安全稳定存在诸多隐患。引进“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使党员入驻宿舍,协助辅导员和宿管老师管理教育普通学生,极大地促进了宿舍的合规有序、安定团结。

2.推动学院党建工作全面开展

“党建进宿舍”形成了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以“社区—楼栋—宿舍”为单位的管理模式,“社区式”的管理更加形式新颖、组织健全,特别是将学生党员,即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分配到每个宿舍,净化了宿舍环境,提升了学风建设,更加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宣传与开展,是校园党建工作向好的方向发展的重要契机。

3.有利于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宿舍是校园中最小的运行单位,也是学生校园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圈子,最便于开展党建教育活动。学院抓住了这个特点,统一部署,基层党支部将党员分配到各个宿舍,尽量使每一个宿舍至少有一名党员。在这里,学生党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党员通过“传”“帮”“带”作用,机动灵活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又能及时制止不文明现象,积极传播正能量。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的具体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组织构架,建立人性化的运行机制

“党建进宿舍”突破了传统的“专业—年级—班级—个人”的模式,探索出了更为科学、有效、新颖的“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社区—楼栋—宿舍—个人”六级联动模式的组织架构。全院学生党员通过统一、科学、合理安排,整合到不同的基层宿舍,如尽量采取专业相同或相近、年级相仿或者是较低年级、兴趣特长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安排党员入驻,这样更加便于生活上、思想上以及专业上的交流和帮助,志趣相投也更加有助于党员形象的树立,进而便于日常的服务、管理和教育。

2.加强队伍建设,动员全员参与

崭新的工作模式的建立,需要完善的组织建设和有力的队伍建设。学院党委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行动,既要在思想上重視,又要在运行上保障顺利实施。各级领导干部、党员、管理者及普通群众皆是参与者,号召者通过主题宣讲、媒体宣传、揭牌仪式等形式,引起参与者的足够重视,营造良好的运行氛围。

3.实行挂牌制度,创建党员示范岗

“党建进宿舍”实行党员责任制、挂牌制,入驻宿舍的党员要将姓名及照片挂在宿舍门前,便于上级部门对宿舍的管理,真正践行了“有问题找党员,有困难找党员”。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的监督、管理、教育、服务功能,也为了在党员和群众中树典型、立模范,学院创建了“党员示范岗”,选取优秀先进的党员宿舍作为示范岗,既增添了“示范岗”成员的荣誉感,又树立了标杆。

三、成效

1.打造“宜居宜学”的宿舍文化品牌

在冀唐学院“党建进宿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宿舍文化品牌,即“宜居宜学”。通过品牌的影响力,借助高校资源,突出党建作用,增进学生管理,推动学院发展。

2.形成长效机制

“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一边实践,一边探索,已由初期的试运行阶段转为长期实践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发展特点的运行机制,未来将继续贯彻落实。

3.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提升

自“党建进宿舍”工作模式运行以来,学生党员亲自下宿舍、“下基层”,更好地发挥了监督、管理、教育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著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岩勇.“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的探索与实践[J].成功(教育版),2012(11).

[2]肖 君.建立学生党员责任宿舍制度的探索和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高校学生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